首页 理论教育 鄱阳会馆:历任社长政治背景及创办历程

鄱阳会馆:历任社长政治背景及创办历程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报社素有“鄱阳会馆”之称,历任社长都是鄱阳人,非鄱阳人莫属。第一任社长周沛馥系失宠的特务出身,他曾负责过河南一省特务工作。就这样,李仲廉贸然接任了社长。所以不到一年,李仲廉就将社长这把交椅移交给了江文明。《民力报》创办人兼社长殷白水,原系《赣北日报》的一名记者,因与社长周沛馥貌合神离,被迫辞退,殷愤然发誓,决心创办一家报纸。

鄱阳会馆:历任社长政治背景及创办历程

报社素有“鄱阳会馆”之称,历任社长都是鄱阳人,非鄱阳人莫属。其他编辑至排字工以至勤杂工,几乎都是鄱阳人,自成一种不言而喻的封建系统。至于我这个外乡人,可说是例外的。第一任社长周沛馥(从我来时算起)系失宠的特务出身,他曾负责过河南一省特务工作。由于工作不慎,被宋哲元察觉。宋在蒋介石面前,告了他一状,蒋氏大怒,撤了他的职,不再任用。但他在鄱阳,系特务祖师爷,与特务乡亲盘根错节,关系极深。加上他姓周,在鄱阳封建派系周派里,也占一席地位。当时景德镇的浮梁县政府及上一级五区专署里,科级干部鄱阳人甚多,有几任县长也是鄱阳人,加上江西特务,不是他的后辈,就是他的故旧。一个报社社长,名义上是新闻界领袖,又自命为言论喉舌,文化人,听起来异常清高。周任社长后,靠募捐所得,挥霍无度,又和地方头面人物相互勾结,派订报纸,一时也曾销到600多份。但是好景不长,报纸除新闻外,多系剪辑其他报纸。地方新闻又要小心从事,大小人物不敢得罪,有关系的又不能得罪,因此无的放矢,空洞无物。至于“副刊”,多半利用当地喜欢摇弄笔杆的青年来包编,不付工资,只发给“证章”一枚。这枚“证章”用途也不小,第一,进入各戏院,可以不要买票;第二,保甲长不敢抓你当壮丁。

周虽然失了宠,但时刻还梦想东山再起。在募捐得手以后,华服轻裘四出活动。报社的事(除经济以外),交给编辑周薰处置,并给他委以“总编辑”名义。周薰早年参加地下党,由于叛徒告密,被捕入狱,周沛馥保了他,控制在报社使用。周薰为人正派,品德高尚,平时善于团结青年,灌输进步思想,热情地帮助了不少失误青年。当时,我对共产党及其政纲无甚认识,但对周薰很尊敬,从此我们私交甚密。周薰在报社系被迫工作,对周沛馥一直是同床异梦,时刻想远走高飞,因此对报社事务总是敷衍从事,开一眼,闭一眼,任其自生自灭。在周沛馥外出大半年以后,报纸销路大减,月销只200余份。纸张用完,工资发不出,报纸只好停刊。周薰借此脱身前往乐平。周沛馥回来后,见大势已去,无能再起,寻找李仲廉做替身,条件是承担债务,并给周一笔钱。就这样,李仲廉贸然接任了社长。

李仲廉,也是特务出身,地位次于周沛馥。李在鄱阳认识了一名富孀,开了一家店,经济情况较好,但要拿钱出来办报,也舍不得。一条老路,仍是募捐。李除了周的关系以外,当然也有他自己的一些关系人物。新张伊始,经济还能勉强维持下去,但不久以后,就走下坡路了。李本人在鄱阳拥有产业,不时要去鄱阳,兼顾两头,自有困难。加上办报这个玩意儿,名义好听,油水不多,逼到不得已处,还要掏腰包。所以不到一年,李仲廉就将社长这把交椅移交给了江文明。

江文明也是鄱阳人,做过一阵官僚,表面上看不出他是哪一派,在地方上,也是颇有名气的人物。江文明笔杆子还可以,人也精明。报纸编排亲自动手。尽管这般努力,但走的仍然是老路,即募捐、推销。募捐越募越少,销路也逐缩减,最后导致经济难以维持,在山穷水尽之时,又转让给他人。

此时,景德镇第二家报纸《民力报》已崛起,和《赣北日报》分庭抗礼。《民力报》创办人兼社长殷白水,原系《赣北日报》的一名记者,因与社长周沛馥貌合神离,被迫辞退,殷愤然发誓,决心创办一家报纸。殷系南昌人,而景德镇码头工人多半系南昌人,他利用同乡关系,得到不少支持。殷又拉拢了商会会长赖淮清,愿为赖充当喉舌,赖在经济和各方面也愿意支持殷。因有了这两大支柱,办起了《民力报》。从石印到铅印,从老五号字版面到新五号字版面,报纸办得热气腾腾、蒸蒸日上。因除了乞灵于募捐老一套以外,又能扩大印刷营业,以印刷厂收入平衡报社开支,其基础是比较稳固的。而《赣北日报》社长,连年易人,财政上别无新术,自然出现江河日下之势。新的继任人,必须面对现实,自忖实力,来啃嚼这块“鸡肋”。何况素有“鄱阳会馆”之称的《赣北日报》,非鄱阳人无法涉足其间,这一人选,便自然而然合合适适地落到王伟身上来。(www.xing528.com)

王伟系五区专署的主任秘书。他由县府录事出身,勤恳工作,对上级非常驯服,唯命是听,对同事和蔼共处,一步一步从小职员到科员科长,从秘书到专署主任秘书,并在区党部监察委员会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当时国民党政府腐败没落,已到岌岌不可终日的地步,每个政府人员,心猿意马,都在作退步打算。像王伟这样身份的人物,最好的第三窟:是学校任校长、报社任社长,名义上显得清高,地位也属于上层。因此,王伟接任后,全力以赴,以求一逞。总编辑曹伦是他的妹夫,原《赣北民国日报》的记者、编辑,聪明能干,写作能力较强。编辑还有徐文、汪录天,记者陈荐南,都是老班底,老同事,颇能和衷共济。报纸名称也由《赣北民国日报》,改为《赣北日报》,表示与党和政府绝缘。印刷铅字,改用新五号字。设备也更新了一大部分。王伟费这么大力气,也是看到蒋政权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早留退路。

革命形势发展之快,出人意料。1949年初,报纸上已看不到“共匪”“共匪军”字样。王伟也曾召集报社译电人员开过几次会,指出要适应形势,刊登一些新华社电讯,收录一些延安广播、解放区广播。因此我的工作也忙起来了。事实上,延安广播早在1947年,就经常提供给地下党人员,周薰、程愈、张馥等人,当时是秘而不宣的。百万雄师过江以后,形势更趋明朗,此时《赣北日报》每日出“号外”一张,所刊内容以新华社电讯为主。4月末,景德镇解放,高扬同志奉命接管报社,《赣北日报》至此寿终正寝。

[作者简介]徐祥麟,男,1915年生,安徽省休宁县人。新中国成立前,曾任《赣北日报》和《民力报》的电讯室主任。1977年离休,离休前任景德镇红星瓷厂电机技术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