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截面应变与应力分析的研究成果说明

截面应变与应力分析的研究成果说明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2.35负弯矩作用下洞口区域内力分布(倒置)2)截面应力根据试验所得的应变数据,按照2.4节的数据处理方法,计算得到了组合梁试件钢梁部分的应力值。图2.36SCB-1试件横截面应力分布负弯矩作用下腹板开洞组合梁洞口区域的横截面应力分布以SCB-2试件为例进行说明,SCB-2试件洞口区域横截面应力分布如图2.37所示。同时发现,在正应力屈服的区域内,剪应力也被排挤到了其他区域。图2.37SCB-2试件洞口区域横截面应力分布

截面应变与应力分析的研究成果说明

1)截面应变

弯矩作用下无洞组合梁试件SCB-1的纵向应变分布如图2.33所示,测点位于1/4跨中截面处。试验结果表明:负弯矩区无洞组合梁截面纵向应变基本为线性分布,符合平截面假定,虽然混凝土板与钢梁交界处存在相对滑移应变,但混凝土板和钢梁上的应变还是基本平行,即有相同的曲率

图2.33 SCB-1试件1/4跨横截面应变分布

对于负弯矩作用下的腹板开洞组合梁试件,研究重点在于洞口区域的受力情况,为此对洞口两侧进行了应变测量,如图2.34所示。

图2.34 SCB-2试件洞口区横截面应变分布

试验表明,负弯矩作用下腹板开洞组合梁洞口区域应变有如下特点:

①由于腹板开洞后,截面刚度削弱严重,出现了应力集中现象,同时截面上存在着较大的剪切变形,因此洞口区域纵向应变沿组合梁截面高度大致为S形分布,已经不再符合平截面假定。

②从图2.34(a)可以看出,在左端洞口横截面中,洞口上部钢梁截面腹板受拉、翼缘顶面受压,洞口下部钢梁截面腹板受压、翼缘底面受拉,即在洞口上、下截面各有一根中和轴;右端洞口横截面中情况与洞口左端的正好相反,如图2.34(b)所示。

③对于SCB-2试件,当荷载达到75 kN,即极限荷载的65%时,洞口4个角部开始出现屈服,应力集中现象加重,随着荷载的增加,4个角部应变增加明显,逐渐形成塑性铰,最终破坏。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到负弯矩区腹板开洞组合梁洞口内力分布情况,取隔离体如图2.35所示,为了与试验的反向加载对应,此处的隔离体也是倒置的。(www.xing528.com)

从图2.35中可以看出,洞口区域内力为3次超静定,分别为洞口左端和右端的总弯矩;M1,M2,M3,M4分别为洞口1、2、3、4四个角部处的次弯矩;分别是混凝土板中剪力产生的次弯矩;Vb,Nb分别为洞口下钢梁截面的剪力和轴力;Vs,Ns分别为洞口上钢梁截面的剪力和轴力;Vc,Nc分别为混凝土板上的剪力和轴力;Zt,Zb分别为混凝土板截面形心至洞口上钢梁截面、洞口下钢梁截面形心的距离。

图2.35 负弯矩作用下洞口区域内力分布(倒置)

2)截面应力

根据试验所得的应变数据,按照2.4节的数据处理方法,计算得到了组合梁试件钢梁部分的应力值。

无洞组合梁试件SCB-1的横截面应力分布如图2.36所示。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钢梁在荷载作用初期处于弹性工作阶段,随着荷载的增加,正应力和剪应力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当荷载达到0.79Pu时,钢梁下翼缘首先开始屈服,腹板随后屈服,截面内力出现了重分布,即下部区域的材料强度主要由受压应力所耗用,剪应力就不得不向上部区域转移,也就是说,在正应力屈服的区域剪应力会被排挤到其他区域。荷载达到一定值时,塑性区的应力不再增加,弹性区应力则继续增加,荷载达到Pu时钢梁截面大部分区域已经屈服。

图2.36 SCB-1试件横截面应力分布

负弯矩作用下腹板开洞组合梁洞口区域的横截面应力分布以SCB-2试件为例进行说明,SCB-2试件洞口区域横截面应力分布如图2.37所示。试验结果表明:钢梁在荷载作用初期处于弹性工作阶段,随着荷载的增加,正应力和剪应力都增加,由于洞口处出现应力集中,洞口角部边缘处的应力增加幅度很大;当荷载达到0.58Pu时,洞口4个角部开始依次屈服,塑性区的正应力仅有微小增加,剪应力则有一定减小,随着荷载的增长,塑性区域还在扩大。荷载达到极限荷载时,洞口4个角部处塑性发展都很充分。同时发现,在正应力屈服的区域内,剪应力也被排挤到了其他区域。

图2.37 SCB-2试件洞口区域横截面应力分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