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理史话:唐朝王嵯巅被杀,南诏灭亡

大理史话:唐朝王嵯巅被杀,南诏灭亡

时间:2023-10-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他只在位一年多,唐宪宗元和四年,就病死了。子劝龙晟继立,年13。唐穆宗三年,劝利卒,“国人请立其弟丰佑”。段宗榜不服,遂杀死王嵯巅。此时好在吐蕃势力已衰,无力卷入这场纠纷之中,否则局面会更加复杂。唐僖宗乾符四年,世隆卒。唐昭宗天复二年,清平官郑买嗣起兵杀舜化贞及蒙氏亲族800人于五华楼下,南诏由此灭亡。最终在哀帝天佑四年,朱全忠废唐朝建立大梁,五代十国时期开始。

大理史话:唐朝王嵯巅被杀,南诏灭亡

史家通称,南诏和唐王朝“相始终”,即:唐朝从武德元年(618)李渊称帝建立,至907年朱温建后梁唐亡;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南诏在唐的支持下,从屈居于巍山一隅的蒙舍诏主皮罗阁迁都洱海边的太和城,建立南诏国被唐封为“云南王”,成为唐的属国起,至唐昭宗天复二年(902),清平官郑买嗣起兵杀舜化贞及蒙氏亲族800人于五华楼下,南诏灭亡止。唐和南诏影形相随近300年,在西南边疆洱海为中心的地区,一同上演了一场又一场恩仇交替、和战相因的悲喜剧。“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或亲或离。

唐朝与南诏的战和关系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一是从唐高宗到唐玄宗间,南诏依附唐朝,从弱小发展到羽毛丰满时期;二是从唐玄宗天宝至唐德宗间,南诏依附吐蕃到叛唐时期;三是唐德宗建中到“贞元会盟”后唐文宗大和间,为唐与南诏重归于好的蜜月期。最为错综复杂的是从唐文宗到昭宗年间,这一时期,双方且和且战,且亲且叛,反复无常,真可谓“无可奈何花落去”,结果玉石俱焚,同归于尽。

初立国,南诏拥有皮罗阁、阁罗凤、异牟寻这样的雄才大略勤政爱政的明主,开创了盛世光景。可惜伊人已去,政权每下愈况,风光不再。

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十一月,异牟寻卒,子寻阁劝嗣立。寻阁劝又名蒙新觉劝,或谓梦凑,自称骠信(夷语君也),以鄯阐为东京。然而他只在位一年多,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就病死了。唐废朝三日,表示哀吊。子劝龙晟继立,年13。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正月,因荒淫苛暴,内外怨愤,劝龙晟在位7年,就被弄栋节度使王嵯巅所杀,弟劝利立,改元全义;感王嵯颠恩,赐其姓蒙氏,封大容,谓为兄。他有志力挽颓局,崇尚佛教,铸佛三尊,用金三行两,安置于佛顶寺,且建众多佛寺。然而,实际权力已经落入王嵯巅手中。唐穆宗三年(823),劝利卒,“国人请立其弟丰佑”。丰佑立,改元保和。令人难以思议的是,自异牟寻去世后的短短20多年间,南诏竟然有寻阁劝、劝龙晟、劝利和丰佑4位国王频仍更替。这里有一危机潜伏,以致后患难无穷,这就是王嵯颠现象的出现。它反映了国王势力的减弱、各地军事长官干预政治苗头的出现,埋下了十分危险的导火线。丰佑为人勇敢,善于用人,羡慕中原文化,不行父子连名制,但前辈留下的烂摊子,已经使他想回天已经乏力,留下恶名。唐文宗太和三年(829)十一月,王嵯颠驻兵成都十日,退兵时“大掠子女、百工数万人及经籍珍货而去……众皆恸哭,赴水死者以千计。自是南诏工巧文织埒于蜀中”。唐宣宗大中十年(856),丰佑于阳苴咩城内建造五华楼,用以接待诸部落首领。楼群周长五里,高百尺,其下可树立五丈高的旗杆。丰佑统治末,南诏与西川关系发生微妙变化。贞元年间,韦皋镇西川,开辟清溪道以通南诏,方便其自蜀地朝贡京师。让南诏子弟作质子至成都求学学习诗史书数,学成即回南诏,然后再遣子弟入学。如此,自贞元十五年以来50余年里,南诏子弟就学成都者多至千人,史言“军府颇厌于廪给”,又“蛮使入贡,利予赐予,所以慊人浸多,杜惊为西川节度使,奏请节减其数。诏从之”。然而,落照之势已经铸成,对于南诏的前景,勤政如丰佑者,已经束手无策了。

五华楼(www.xing528.com)

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丰佑卒,子世隆(即酋龙)继立。唐因宣宗亦崩,未吊丰佑,世隆怒,自称皇帝,国号大礼,建元建极。世隆继位南诏王后大举攻唐。丰佑在位时,狮子国侵掠骠国,骠国求救于南诏。丰佑命大将段宗榜救援,得胜,骠国王赠予金制佛像。丰佑崇佛,也想用佛教带来一臂之力,和劝龙晟样动用大量民力请内地匠人恭韬、徽义、徐立等大兴土木修崇圣寺千寻塔,供佛一万一千多尊,构屋890间,耗铜四万余斤。千寻塔有16层,造型与唐都小雁塔相似,具有典型的中原唐塔风格,同时又具有南诏的地方特色。塔基呈正方形,塔身砖砌,两边有塔门,由塔门进入塔内。塔身中央置有楼梯,从楼梯可至塔顶。塔身东西两面正中各有一佛龛,供石佛一。塔顶有刹。塔刹由中心柱、宝顶、宝盖、相轮及莲花座组成;宝项铜铸,呈葫芦形。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正月,南诏寇安南,兵至交趾。丰佑死后,世隆在位,摄政者仍然是王嵯巅。段宗榜不服,遂杀死王嵯巅。“酋龙年少嗜杀戮,亲戚异己者皆斩,兵出无宁岁,诸国更仇忿,屡覆众,国耗虚。蜀之役,男子十五以下悉发,妇耕以铜军”;对外与唐关系也趋于紧张,自咸通元年以来,南诏两次攻陷交州和邕州(今广西南宁),一次进攻贵州,四度进攻西川。此时好在吐蕃势力已衰,无力卷入这场纠纷之中,否则局面会更加复杂。据《资治通鉴》载:“南诏酋龙嗣立以来,为边寇殆二十年,中国为之虚耗,而其国中亦疲弊。”唐僖宗乾符四年(877),世隆卒。子法嗣立,又名隆舜,改元贞明,国号鹤拓,亦号大封人。隆舜好畎猎酣饮,常衣绛紫锦罽,系镂金带,政事委大臣处理。唐昭宗乾宁四年(897),隆舜为其大臣杨登所杀,谥圣明文武皇帝,子舜化贞继位,建元中兴。中兴二年(898),南诏绘成《南诏中兴二年画卷》,以佛教故事,反映南诏历史,此为艺术瑰宝。唐昭宗天复二年(902),清平官郑买嗣起兵杀舜化贞及蒙氏亲族800人于五华楼下,南诏由此灭亡。

与南诏后期同时,大唐王朝也因内忧外患,农民起义严重,岌岌可危。光启元年(885),虽然农民起义被镇压下去,流亡成都的唐禧宗回到长安,然而此时的国家实际上由藩镇所控制,“九侯五伯,无非问鼎之徒,四岳十连,皆畜无君之迹”。最终在哀帝天佑四年(907),朱全忠废唐朝建立大梁,五代十国时期开始。随着南诏与唐朝的相继灭亡,双方的政治关系也随之断裂。

尽管如此,南诏的历史功绩仍然是不容低估的,正如著名南诏史学者林超民所说:“南诏不仅在云南地方史上,而且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在云南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作为唐朝西南边疆的地方民族政权,对唐朝的政治和社会也产生过不小的影响,对中国边疆的巩固和发展起过重大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