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山丰南区农业基础地位巩固和加强-1994-2011年回顾

唐山丰南区农业基础地位巩固和加强-1994-2011年回顾

时间:2023-10-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4年至2011年,丰南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农业的方针政策,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重要地位,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加速实施农业由资源开发型向科技进步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固定资产2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达到60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率由2002年的53%提高到2011年的57.5%。

唐山丰南区农业基础地位巩固和加强-1994-2011年回顾

1994年至2011年,丰南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农业的方针政策,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重要地位,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加速实施农业由资源开发型向科技进步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调整优化农业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全面落实惠农政策,在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环境,新农村建设中迈出新步伐。

一、发展“两高一优”农业

1994至1996年,按照“市有区域、镇(乡)有特色、村有专业、户有专长”的农业发展总体思路和“两高一优”的主导方向。在注重狠抓粮食生产,保证粮食播种面积6万公顷(双茬累计),总产34万吨的基础上,重点培植七大农业强项。1.在南部地区,特别是沿海乡镇,突出发展海淡水养殖业,全市开发667公顷蟹池、333.3公顷精养鱼池、666.6公顷稻田养蟹,淡水养殖面积达到了5400公顷。使丰南市成为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淡水养殖第一大县。2.在交通便利和水土条件较好地区,大力发展以保护地栽培为主的蔬菜生产。重点规划建设小陡河沿经济带,河涧路中段蔬菜经济带,胥各庄镇、银丰镇城郊蔬菜基地和钱营镇矿区蔬菜基地,以此推动全市蔬菜生产的大力发展,全市蔬菜占地面达到6666.6公顷,播种面积达到1.33公顷,其中棚菜2666.6公顷,蔬菜总产量达到91.7万吨。3.在条件适宜地区,加快优质果品基地建设。1995年在胥各庄、银丰、黄各庄、唐坊4镇发展无毒矮化密植苹果髙标准示范园3333.3公顷;在东部发展高标准密植梨园126.6公顷,发展枣粮间作园区6000公顷,改造中低产田1万公顷。4.在西部洼地乡镇突出发展棉花生产,棉花播种面积稳定在6666.6公顷,其中地膜棉田突破3333.3公顷。5.在西南部突出抓了水稻生产,1995年,全市稻田面积达到了1.33万公顷,全部采用了旱育稀植技术,推广使用生根粉1万公顷,扩大示标范抛秧1333.3公顷。6.全方位推动畜禽养殖业再上新台阶。1995年重点建设了唐柏路沿线肉鸡育肥带,河涧路沿线肉牛育肥带和唐乐路沿线养牛生产带,唐柏路沿线生猪养殖带,加快了养殖专业村和养殖专业户的发展,全市猪、家禽和牛的饲养量分别达到45万头、1500万只和5万头,畜牧产值达到了3.22亿元。1996年又建设了30个高标准的村外畜禽养殖小区,新建太阳能畜禽舍1万平方米。全市猪、鸡、牛、羊词养量分别达到52.1万头、2013万只、5.2万头和7.2万只,肉蛋奶总产量达到9.1万吨。7.在所有具备资源条件的地区,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重点是水产品冷冻加工、蔬菜加工、肉鸡加工和“三草”加工,1996年建成了食品企业集团,肉鸡产销集团、种子产销集团等3个农产品深、精加工企业。

二、统筹城乡发展(www.xing528.com)

2004年至2009年,惠农政策全面落实。2004年,丰南区在全省率先取消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及附加;粮食直补、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全部按时兑现;不断强化财政支农力度,2004年至2011年,区财政累计用于农、林、水事业支出资金近23.86亿元。2008年,全区建成特色专业村315个,设施菜、优质棉、奶牛、生猪、海淡水养殖等区域特色主导产业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普及推广进一步提高。固定资产2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达到60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率由2002年的53%提高到2011年的57.5%。累计完成纯旱地改水浇地8266.6公顷,发展节水灌溉5933.3公顷,水浇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例达到99.7%,节水灌溉面积占水浇地面积的比例达到48.3%。2008年至2011年,农村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以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卫生净化为切入点,累计投入资金3.01亿元,扎实推进文明生态村建设,建成文明生态重点村280个,占全区总村数的59%。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大力推进人畜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317个村22.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累计投入资金8000多万元,新修乡村公路294.3千米,完成了137个村的通油路工程,全面实现了油路“村村通”目标,农村客运通车率达到100%。

以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规模化养殖为重点,农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2011年,全区棚菜面积达到6800公顷,规模奶牛养殖存栏3.8万头,固定资产200万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6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2个,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7%。持续开展绿化攻坚行动,五年累计造林11.35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5.56%,比2006年净增6.3个百分点;大力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问题,全面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积极稳妥推进新民居建设,累计实施省级新民居示范村建设75个。完成村庄道路硬化361万平方米;在全市率先探索推行了农村垃圾“户清、村集、镇运、区处理”模式,农村卫生环境明显改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