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共空间中的新媒体装置艺术:构建媒体环境的成果

公共空间中的新媒体装置艺术:构建媒体环境的成果

时间:2023-10-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成品艺术的设计观念、材料应用等,也直接影响了新媒体装置艺术的设计和表现。新媒体装置艺术通过观众直接参与和环境中物体的形式,构成环境媒体空间。在媒体应用形式方面,体现为“屏幕媒体”的图形与图像,包覆环境形式和媒介材料综合应用的视频装置艺术。对于艺术家本人来说,新媒体装置艺术创作,也是探索空间和环境的手段与工具。

公共空间中的新媒体装置艺术:构建媒体环境的成果

现成品艺术的设计观念、材料应用等,也直接影响了新媒体装置艺术的设计和表现。

新媒体装置艺术通过观众直接参与和环境中物体的形式,构成环境媒体空间。新媒体装置造型,通常利用生活中的现成品,如摄录影机、录放影机、显示屏等数字产品设备,或使用一定数量的显示器等数字产品来构成立体造型;或使用现成品塑造的立体造型等,如放置在地面上和天花板上垂吊的造型,各种自然材料组合造型,各种机械材质的组装与拼贴等(图1-9)。

综上,新媒体装置艺术的组成,是用艺术的解构和重构方式,构建媒体环境,将观众融入环境之中,成为作品的参与部分。在媒体应用形式方面,体现为“屏幕媒体”的图形与图像,包覆环境形式和媒介材料综合应用的视频装置艺术(图1-10)。

图1-9 新媒体装置艺术组成

图片来源:笔者绘制

图1-10 构建媒体环境的新媒体装置艺术类型

(一)屏幕媒体环境

1.平面转化为动态的探索

新媒体艺术从纸质媒体转变到屏幕媒体,图形与图像的作用也随着技术的转变而转化,由平面转化为动态的影像。由此,动态影像也成为和平面图像一样,具有符号特征的媒体环境。

2.图像造型设计的丰富多变

不论是平面还是动态,图形图像在造型设计上开始变得丰富,在简单的线条基础上,加入了许多细节,不再是空白或者近似于简笔,而是越来越靠近生活化,提炼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整体风格上,则更多地满足观众赏心悦目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要求。

艺术设计的风格开始细分,并有针对性地向商业化和受众群体的要求发展。不论是单纯的图形图像设计,还是整体的形式风格,都或多或少地将装饰、抽象、写意、写实等多种形式集合在一起,展现奇妙的视觉效果。除此之外,图形图像也成为社会情趣审美的风向标,敏锐地反映出时代精神的变化。其中非常重要的是,新的技术使创作者的奇思妙想得以轻松实现,对于图形图像的设计来说,表现语言和表现思路也得到了延展。

3.意象化与符号化

无论媒介如何变化,图形图像都能反映时代的信息,体现出意象化与符号化的特征。

从2019年所呈现的启发性设计趋势,可以窥见以“屏幕”显示为载体的媒体艺术,以符号设计为主题,色彩选择来自具有冲突性的符号和撞色,成为主流设计趋势。许多华丽的3D组合符号出现:如三宅一生(Issey Miyake)将流行艺术与纺织品、食品结合,将这两种设计融合为色彩、类型和形式的未来主义设计风格(图1-11);爱沙尼亚插画师Eiko Ojala令人惊叹的剪纸插图,看起来就像是直接来自自然界的元素。在符号与意向设计风格主导下,许多品牌推出了华丽的网站界面,呈现出明显的现代风格,但保留了复古色调(图1-12,图1-13)。

图1-11 三宅一生的主页设计

图片来源:https://www.isseymiyake.com/en

图1-12 具有明显的复古风格的网页滑块设计,帕斯·德赛(Paarth Desai)

图片来源:https://dribbble.com

图1-13 具有时尚感的波普网页设计元素组合,皮奇工作室(Pinch Studio)

图片来源:http://www.wichaiyuangkaew.com

(二)包覆环境形式

新媒体装置艺术不仅仅使用图形与图像构建媒体环境,也使用包覆式的方式构成环境。

从现成品艺术到媒介的复合化与多样性再到综合媒体的使用,这些都是新媒体艺术家的创作题材和方式,激活了空间和环境。新媒体艺术家将艺术的展示,从戏剧舞台的表演推向城市空间,从传统的静态艺术形式增加到动态艺术和过程艺术,也将艺术从传统博物馆画廊、艺术展览馆中带到了各种公共空间、新型城市空间。

新媒体艺术的媒体创作手段,也从物质材料的使用,进而丰富到以“包覆环境”的形式,作为艺术的新媒介。

日本著名波普艺术家草间弥生(Yayoi Kusama)的作品为例,其作品所反映的新媒体装置艺术特点,是让观众体验无限。从艺术家营造的沉浸式无界限空间,到令人着迷的重复绘画和雕塑,艺术家始终带领观众参与到对时间和空间的探索与思考。艺术家的包覆环境形式,体现为强烈的视觉迷幻风格:无穷无尽的圆点和条纹,艳丽的花朵重叠成海,混淆了真实空间的存在,带给观众阵阵眩晕和迷惑;善用高彩度对比的圆点花纹加上镜子,大量包覆各种物体的表面。对于艺术家本人来说,新媒体装置艺术创作,也是探索空间和环境的手段与工具。

1.空间的包覆感

艺术家创作中的“点”有令人难以置信的魅力,重构空间,创造灵活变幻的迷人艺术品。艺术家使用各种媒介,以鲜艳色彩的环境包覆和引人注目的装置造型,改变了空间,也为当代艺术世界的环境媒体设计带来了转变(图1-14)。(www.xing528.com)

图1-14 抽象的“无限的”空间

图片来源:笔者绘制

2.虚拟与真实:环境的模糊

草间弥生早期的绘画《无限之网》(Infinity Net),就通过圆点组成的视错觉,在平面中营造空间的层次。在这些基于图案重复的装置造型中,艺术家创造了波尔卡圆点或微小光点的精致环境。圆点在网格线中沿着画布的表面有机地扩展。艺术家在坚实的黑色背景上刻上微小弧线的重复动作,似乎作为一种艺术的冥想,通过这种冥想达到艺术空间的无限延伸:没有构图,没有开始,没有结束,也没有中心。这些作品体现和强调抽象表现主义特征的艺术过程,也回应了极简主义的束缚和单色调。

无限空间可能是一个难以理解的概念,但当观众走进草间弥生的代表作《无尽的镜室》(Infinity Mirror Rooms)时,却可以体会到空间的无限与迷失。沉浸式多反射镜面的装置环境,如星光般闪烁的光点,四处反射的强烈光线,使观众体验到独特的视觉效果,沉浸在这些千变万化的环境中,作品使用材料:木头、金属、玻璃镜、塑料丙烯酸板、橡胶、LED照明系统,丙烯酸球和水,尺寸:287.7cm×415.3cm(图1-15)。

图1-15 草间弥生《无尽的镜室——数百万光年的灵魂》,2013

图片来源:https://www.reddit.com

(三)视频装置艺术

观念艺术的现成品,到新媒体装置艺术使用现成品构建媒体环境,媒介使用从静态逐步转为动态,视频媒介逐渐成为显示感觉与表达媒体的工具与媒介。

电视的普及,减弱了人们对于时间、场所、空间等固有的界限概念,具有大众传播的客观与冷静、批判与接受的特质。而随着电视的普及,视频艺术也逐渐成为新媒体艺术所采用的形式之一。视频艺术是艺术的一种类型,通常依赖于动画以及合成视频或者音频数据,不与电视或者实验电影相混淆;其表现技术,一方面是输入显示媒体,如话筒、摄像机、光笔以及键盘等,另一方面为输出显示媒体,如扬声器、显示器以及打印机等转换和传递电信号与感觉媒体。

视频装置艺术(Video Installation Art),把动态影像作为表达艺术家个人情感和思想的媒介,并不以商业盈利为目的。从表现技法上来说,视频装置艺术的影像是通过将摄录像进行电子符号处理并存储,进一步加工、编辑、整理、美化等,形成具有思想性和表现形式的符号语言。不仅是图形图像的表现,也是对空间的再处理,加入了艺术创作的新的思考。通常,视频艺术的影像是经过剪辑、重组、穿插的时空变换,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受。

以国际著名影像艺术家白南准(Nam June Paik)的视频装置艺术为例,他的作品综合使用各种动态影像和新媒体艺术材料,激发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受众再通过媒体反馈信息。

1.文化在视频装置艺术中的体现

白南准是一位杰出的跨文化牧游者,总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工作,兼有东西方特征的思维方式。艺术实践完全打破了国家、民族和文化的界限。在他的作品中,观众通过很多新媒体动态影像,感受艺术家对现实世界的客观观照和深知洞见,以艺术的方式对工业化、技术化、传媒化、商业化和信息化社会的直接参与。

2.媒介材料的多样使用

在白南准的媒介材料中,乐器和电视监视器从其最初的功能转变和转移。

作为一名激浪派艺术家,白南准通过改变乐器,对某种“伟大的音乐”进行彻底的改变。而作为一位视频艺术家,白南准的作品不对电子图像所传达的内容说什么,而是超越图像包含的意义。在白南准职业生涯初期,他就已经明白电视画面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视觉观点以及对世界的看法,所以在创作初期,白南准就通过技术的使用,去完成反技术的创意战略(图1-16,图1-17)。

图1-16 笔者绘制白南准《电视佛》(TV Buddha)

图1-17 白南准作品《电视佛》

图片来源:https://slideplayer.com

3.用媒体机械设计所营造的媒体空间

媒体机械(Media Machine),对于白南准来说,既是一种媒介,也是一种创造性的空间延伸,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全球视觉体验。白南准的艺术创作,通过媒体机械的方式,向观众表达了信息将逐渐成为非物质性的信息流,并随着时代的变化不间断地进行。

白南准结合了技术、声音、图像、表演行为等,用技术的手段对影像进行拉伸、复制、叠加、改变和分割,以使其无法识别。他的作品涵盖了不同的维度,视频成为一种生动的材料,而不仅仅是现实的转录。他的作品通过使用卫星网络修改电视图像,所有内容都采用现场视听的形式。

在白南准去世两年后,为了向他的艺术工作致敬,由当地基金资助,在韩国建成了一座名为Nam June Paik艺术中心的现代建筑。该建筑由建筑设计师与艺术家合作设计完成,面积不大,位于京畿道龙仁市。该中心是一座雕塑,一件装置艺术,也是一种建筑形式,设计灵感来自艺术家本人的作品(图1-18)。

图1-18 位于京畿道龙仁市的Nam June Paik艺术中心

图片来源:https://njpac-en.ggcf.kr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