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碎石(砂)桩法在地基与基础中的应用与成果

碎石(砂)桩法在地基与基础中的应用与成果

时间:2023-10-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碎石(砂)桩的加固作用主要有:挤密作用。沉管法最初主要用于制作砂桩,近年开始用于制作碎石桩,这是一种干法施工。

碎石(砂)桩法在地基与基础中的应用与成果

1.加固原理及适用范围

碎石桩和砂桩总称碎石(砂)桩,又称粗颗粒土桩,是指用振动、冲击、沉管或水冲等方式在软弱地基中成孔后,再将碎石或砂挤压入已成孔中,形成大直径的碎石(砂)所构成的密实桩体。

碎石(砂)桩的加固作用主要有:

(1)挤密作用。当采用沉管法或干振法施工时,由于在成桩过程中桩管对周围土层产生很大的横向挤压力,桩管位的土挤向桩管周围的土层,使桩管周围的土层孔隙比减小,密实度增大,强度增加,与灰土挤密桩一样起到挤密作用。有效挤密范围可达3~4 倍桩直径。

(2)排水作用。碎石(砂)桩在地基中形成渗透性良好的人工竖向排水通道,有效地防止超孔隙水压力的增高和砂土产生液化,并可加快地基的排水固结。

(3)置换作用。在粘性土地基(特别是饱和软粘土),以良好性能的碎石(砂)来替换不良的地基土,以地基中密实度高的桩体,与原粘性土构成复合地基而共同承载上部荷载。

(4)加筋作用。碎石(砂)桩在复合地基的加固作用,除了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沉降外,还具有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增大土坡的抗滑稳定性的筋体作用。

(5)抗液化作用。对松散砂土进行振冲法施工,使填料和地基土在挤密的同时受到强烈的震动,增强了砂土的抗液化能力。

碎石(砂)桩适用于处理松散砂土、素填土、杂填土、粉土等地基;对于处理饱和软粘土地基,应该非常慎重,其一饱和软粘土对碎石(砂)桩的侧向约束能力很小,其二饱和软粘土受扰动后强度降低,在自重作用下可能会挤入桩体的孔隙中,故宜通过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2.设计要点

(1)地基加固范围。地基加固范围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和场地条件及基础形式而定,通常要大于基底面积。一般基础外缘以外应有1 ~2 排碎石(砂)桩;可液化地基,基础外缘外应有2~4 排碎石(砂)桩。

(2)桩位布置。对大面积伐板基础,宜采用梅花形(等边三角形)布置;对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宜采用正方形、矩形或等腰三角形布置;对于圆形或环形基础宜用放射形布置。如图9-5所示。

图9-5 桩位布置示意图

(a)正方形;(b)矩形;(c)梅花形;(d)放射形

(3)桩长的确定。当相对硬层的埋藏深度不大时,应按相对硬层埋藏深度确定;当相对硬层的埋藏深度较大时,按建筑物地基的变形允许值确定。桩长不宜短于4m。在可液化的地基中,桩长应按要求的抗震处理深度确定。

(4)桩径的确定。桩径应根据地基土质情况和成桩设备等因素确定。当采用振冲器成桩时,一般桩径为70~100cm;采用沉管法成桩时,一般桩径30~70cm,对饱和粘性土地基宜选用较大的直径。

(5)桩体材料。桩体材料可用中粗混合砂、碎石、卵石、砂砾石等,含泥量不大于5%。对于碎石,常用粒径为2~5cm,一般不大于8cm。

(6)碎石(砂)垫层。碎石(砂)桩施工完毕,基础底面应铺设20~50cm 厚度的碎石(砂)垫层。

(7)桩距的计算。松散砂土中打入碎石(砂)桩,假定能起到100%的挤密效果,则根据下式确定桩距:

梅花形(等边三角形)布置时

正方形布置时

以上式中L——碎石(砂)桩距;

d——碎石(砂)桩直径;

e0——地基处理前砂土的孔隙比;

e1——地基处理后要求砂土达到的孔隙比;

emax、emin——砂土的最大、最小孔隙比;

Dr1——地基挤密后要求砂土达到的相对密实度,可取0.70~0.85。

粘性土地基,可根据下式计算。

梅花形(等边三角形)布置

(www.xing528.com)

正方形布置

式中 Ae——每根碎石(砂)桩承担的处理面积;

AP——碎石(砂)桩的截面积;

m——面积置换率。

(8)承载力计算。由于碎石(砂)桩桩体由散体颗粒组成,其桩体的承载力主要取决于桩间土的侧向约束能力,对这类桩最可能的破坏形式为桩体的鼓胀破坏。如图9-6所示。

可采用式(9-12)估算单桩极限承载力:

图9-6 桩体的鼓胀破坏形式

式中 [pp]max——单桩极限承载力,kPa;

Cu——地基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kPa。

在粘性土和碎石(砂)桩所构成的复合地基上,当作用荷载为p 时,设作用于桩的应力为pp和作用于粘性土的应力为ps,则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可用下式求得:

式中 n——桩土应力比,n=pp/ps,由实测获得;无实测值时,一般取2.0~4.0,天然地基为粘性土时取最大值,为砂性土时取最小值;

m——面积置换率。

(9)沉降计算。复合地基的压缩模量可按式(9-15)计算:

式中 Esp——复合地基的压缩模量,MPa;

Es——桩间土的压缩摸量,MPa。

3.施工方法

目前,碎石(砂)桩施工方法多种多样,本书仅介绍振冲法和沉管法。

(1)振冲法。振冲法以起重机吊起振冲器,启动潜水电动机后,带动偏心块,使振冲器产生高频振动,同时开动水泵,使高压水通过喷嘴喷射高压水流,在边振边冲的联合作用下,将振冲器沉到土中的设计深度。经过清孔后,就可以从地面向孔中逐段填入碎石,每段填料均在振动作用下被振挤密实,达到所要求的密实度后提升振冲器,如此重复填料和振密,直至地面,从而在地基中形成一根大直径的密实桩体。

振冲挤密一般施工过程为(图9-7):振冲器对准桩位 —→振冲成孔 —→将振冲器提出孔口,向桩孔内填料 —→将振冲器再放入孔内将石料压入桩底振密 —→连续不断向孔内填料,边填边振,达到“密实电流”(桩体的松密程度不同反映出的电流不同)后,将振冲器缓慢上提,继续振冲,达到“密实电流”后,再上振。如此反复,直至整根桩完成。

图9-7 振冲法施工过程示意图

(a)定位;(b)振冲成孔;(c)振冲至桩底填料;(d)振动成桩;(e)将振冲器上提,振动成桩;(f)完成

(2)沉管法。沉管法最初主要用于制作砂桩,近年开始用于制作碎石桩,这是一种干法施工。按成桩工艺可分为振动成桩法(含一次拔管法、逐步拔管法、重复压拔管法三种)、冲击成桩法(含单管法和双管法两种)和静压成桩法三类。现以单管锤击成桩法为例,介绍成桩工艺步骤:①桩管垂直就位;②起动蒸汽桩锤或柴油锤,将桩管打入土层中并至设计标高;③拔起桩管至一定高度,打开投料口,将砂石料投入桩管里;④关闭投料口,放下桩管压在砂石料面上;⑤起动桩锤,锤击桩管将砂石料压实;⑥拔起桩管加砂石料,每次投料为两手推车,约0.30m3;⑦重复步骤④~⑥,直至拔管接近桩顶;⑧制桩达到桩顶时,即最后1~2 次加料量适当减少,每次加1 手推车或1.5 手推车砂石料,进行锤击压实至桩顶标高,实现封顶。

4.质量检验

碎石(砂)桩施工结束后,为了使桩周被扰动的土体强度得到恢复,除砂土地基外,均应间隔一定时间才能进行质量检验。对粘性土地基,间隔时间为3~4 周;对粉土地基间隔时间为2~3 周。

工程中常用的质量检验方法有单桩载荷试验和动力触探试验。单桩载荷试验,可按每200~400 根桩随机抽取一根进行检验,但总数不得少于3 根。对大型、重要或场地复杂的碎石(砂)桩工程应进行复合地基处理的效果检验,检验点数量可按处理面积大小取2~4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