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北沙漠地貌及沙漠化发生情况

西北沙漠地貌及沙漠化发生情况

时间:2023-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5.29我国西北沙漠地貌图5.30发生沙漠化的地貌中国沙漠总面积约 70 万平方千米,如果连同 50 多万平方千米的戈壁在内,总面积约为128 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 13%。图5.31完全沙漠化的地貌4.沙漠地区的气候沙漠地区气候干燥、雨量稀少,年降水量在 250 mm 以下,有些沙漠地区的年降水量甚至在 10 mm 以下,但是偶然也有突然而来的大雨。图5.32沙漠植物与沙漠湖泊沙漠大多按照每年降雨量天数、降雨量总额、温度、湿度来分类。

西北沙漠地貌及沙漠化发生情况

1.沙漠的定义

沙漠是指地面完全被沙所覆盖、植物非常稀少、雨水稀少、空气干燥的荒芜地区,亦作“沙幕”。

沙漠地表下是沙质荒漠,地球陆地的 1/3 是沙漠。因为水很少,一般以为沙漠荒凉无生命,有“荒沙”之称。和别的区域相比,沙漠中生命并不多,但是仔细看看,就会发现沙漠中藏着很多动物,尤其是晚上(因白天沙漠表面温度太高)才出来的动物。

沙漠地域大多是沙滩或沙丘,沙下岩石也经常出现。沙漠泥土很稀薄,植物也很少。有些沙漠是盐滩,完全没有草木。沙漠一般是风成地貌。

沙漠里有时会有可贵的矿床,近代也发现了很多石油储藏。因为沙漠少有居民,所以资源开发也比较容易。沙漠气候干燥,但它却是考古学家的乐居,因为在那里可以找到很多人类文物和更早的化石。沙漠地貌如图 5.29 所示。

2.全球面临的沙漠化威胁

所谓沙漠化,即植被破坏之后,地面失去覆盖而风化沙化的现象。全世界陆地面积为1.62 亿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 30.3%,其中约 1/3(4 800 万平方千米)是干旱、半干旱荒漠地,而且每年以 6 万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大着。而沙漠面积已占陆地总面积的 10%,还有 43% 的土地正面临着沙漠化的威胁。由于地球环境的变化,如全球气候变暖、人口增加、干旱等,这些因素进一步加剧了沙漠化的发展,陆地正面临着被沙漠吞噬的危险,如图 5.30 所示。

图5.29 我国西北沙漠地貌

图5.30 发生沙漠化的地貌

中国沙漠总面积约 70 万平方千米,如果连同 50 多万平方千米的戈壁在内,总面积约为128 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 13%。中国西北干旱区是中国沙漠最为集中的地区,约占全国沙漠总面积的 80%。中国的主要沙漠有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以及库姆塔格沙漠等。

3.沙漠化的原因

在干旱气候和大风作用下,绿色原野逐步变成类似沙漠景观的过程。土地沙漠化主要出现在干旱和半干旱区。形成沙漠的关键因素是气候,但是在沙漠的边缘地带,原生植被可能是草地,由于人为原因沙化了。这些人为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l)不合理的农垦。无论在沙漠地区还是原生草原地区,一经开垦,土地即行沙化。1958 到 1962年间,片面地理解大办农业,在牧区、半农牧区及农区不加选择,乱加开荒,1966—1973年,又片面地强调以粮为纲,说什么“牧民不吃亏心粮”,于是在牧区出现了滥垦草场的现象,致使草场沙化急剧发展。由于风蚀严重,沙荒地区开垦后,最初 1~2年单产尚可维持二三十千克,以后连种子都难以收回,只有弃耕,加开一片新地,这样导致“开荒一亩,沙化三亩”。据统计,仅鄂尔多斯地区开垦面积就达 120 万公顷(1 公顷=10 000 m2),造成 120 万公顷草场不同程度地沙化。

(2)过度放牧。由于牲畜过多,草原产草量供应不足,使很多优质草种长不到结种或种子成熟就被吃掉了。另外,像占牲畜总数一半以上的山羊,行动很快,善于剥食沙生灌木茎皮,刨食草根,再加上践踏,使草原产草量越来越少,形成沙化土地,造成恶性循环。

(3)不合理的樵采。从历史上来讲,樵采是造成我国灌溉绿洲和旱地农业区流沙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以鄂尔多斯市为例,据估计,五口之家年需烧柴 700 多千克,若采油蒿则每户需 5 000 kg,约相当于 3 公顷固定、半固定沙丘所产大部分或全部油蒿。据统计,鄂尔多斯市仅樵采一项而使巴拉草场沙化的面积达 20 万公顷。完全沙漠化的地貌如图5.31 所示。

图5.31 完全沙漠化的地貌

4.沙漠地区的气候

沙漠地区气候干燥、雨量稀少,年降水量在 250 mm 以下,有些沙漠地区的年降水量甚至在 10 mm 以下(如中国新彊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但是偶然也有突然而来的大雨。沙漠地区的蒸发量很大,远远超过当地的降水量;空气的湿度偏低,相对湿度可低至 5%。

沙漠气候变化颇大,平均年温差一般超过 30 °C;绝对温度的差异,往往在 50 °C 以上;日温差变化极为显著,夏秋午间近地表温度可达 60~80 °C,夜间却可降至 10 °C 以下。沙漠地区经常一片晴空、万里无云、风力强劲,最大风力可达飓风程度。热带沙漠成因:主要受到副热带高压笼罩,空气多下沉增温,抑止地表对流作用,难以致雨。若为高山阻隔,位处内陆或热带西岸,均可以形成荒漠。例如:澳洲大陆内部的沙漠,就是因为海风抵达时,已散失所有水气而形成的。有时,山的背风面也会形成沙漠。地面物质荒漠并非全是沙质地面,更常见的为叠石地面或岩质地面,地面尚有湖和绿洲,如图 5.32 所示。

图5.32 沙漠植物与沙漠湖泊(www.xing528.com)

沙漠大多按照每年降雨量天数、降雨量总额、温度、湿度来分类。1953年,外国学者Peveril Meigs 把地球上的干燥地区分为三类:特干地区,是完全没有植物的地带(年降水量在 100 mm 以下,全年无降雨、降雨无周期性),其面积占全球陆地面积的 4.2%;干燥地区,是指季节性地长草但不生长树木的地带(蒸发量比降水量大,年降水量在 250 mm 以下),其面积占全球陆地面积的 14.6%;半干地区,有 250~500 mm 的雨水,是可生长草和低矮树木的地带。特干和干燥区称为沙漠,半干区命名为干草原。但是只够干燥性标准的地区并非都是沙漠,如美国阿拉斯加州布鲁克斯岭(Brooks Range)的北山坡一年有 250 mm 以下的雨水,但通常不算为沙漠。

5.沙漠的开发与利用

面对陆地的沙漠化,人类其实也并非束手无策、坐以待毙。只要保护环境,再加上合理的利用,推行渐进式的沙漠绿化造林,就可以改变“沙进人退”的被动局面,转而成为“人进沙退”的主动局面。

例如:包兰铁路在腾格里沙漠地段,为了防止沙丘移动吞没铁路线,沿线的职工和当地人民开展了大范围的防沙固沙工程。在和风沙的战斗中,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沙固沙办法——草格子固沙法(图 5.33)。人们将成熟以后麦子的麦秆用铁锹埋入沙土中大约20~30 cm 深,在沙漠表面露出大约 10~20 cm 高的麦草,并做成 50~80 cm 的正方形或菱形的方格子。这样在起风的时候,由于沙漠表面有露出的 10~20 cm 高的麦草阻挡,地表的沙粒便不会被风搬走移动,只能在正方形或菱形的方格子内旋转,从而使流沙得到固定。另外,麦秆风化后会形成肥沃的钾肥,给沙丘表面的植物生长提供了营养和土壤,使沙漠逐渐得到绿化。这一做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获得了联合国的奖励,将“草格子固沙法”向全世界推广。现在,国际上每年一度的“治理沙漠工程大会”都在银川中卫举行。

图5.33 草格子固沙法

另外,据报道,腾格里沙漠黄河边上的一家造纸厂,利用造纸的废水灌溉沙漠里种植的速生林。通过速生林根系净化厂里排出的污水,将速生林净化后的水引回厂里再使用,而速生林也得到了灌溉和生长所需的养分,同时沙漠也得到了绿化。这种即环保又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得到了国家的鼓励和推广,也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只节约用水污水处理、国家奖励方面就使企业获利数十亿元人民币

沙漠合理适度的开发旅游也会为沙漠的治理和绿化提供一定的物质和资金基础。其中沙漠形成的许多自然景观都具有高度的旅游开发价值。以下是游客对我国部分著名沙漠景区的评价。

游客对银川中卫沙坡头景区的评语:因保护铁路的治沙工程而无意成就了今天宁夏旅游的王牌景区。金色沙海翻起了绿色波浪,集大漠、黄河、绿洲为一体。沙为河骨,河为沙魂,沙与河相互依存,尽显大自然伟大之和谐

游客对鸣沙山月牙泉景区的评语:因声扬名,沙软滑圆,若临顶,浩瀚沙海万顷金波,快意非凡。沙山下月牙泉,梦一般的谜,沙泉共生,在茫茫大漠中有此一泉,令人惊叹!

游客对内蒙古响沙湾景区的评语:一个沙的海洋,一个只有天空和沙漠的世界,每一块沙土都似乎被艺术家制作得很艺术很灵动,使之散发出迷人的魅力。响沙的现象勾起了人类无限的遐思。

游客对宁夏沙湖景区的评语:是沙还是湖?沙在湖中,湖在沙中,是沙亦是湖,是湖亦是沙,实则南沙北湖,沙水相依,浑然天成。沙水平和的依偎,仿佛是相守千年的恋人,没有波澜壮阔的激情,一切只在默默无言的守护中。

拓展阅读5.7:雅丹地貌

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由于风的磨蚀作用,小山包的下部往往遭受较强的剥蚀作用,并逐渐形成向里凹的形态。如果小山包上部的岩层比较松散,在重力作用下就容易垮塌形成陡壁,形成雅丹地貌,有些地貌外观如同古城堡,俗称魔鬼城

极干旱地区干涸的湖底常因干缩而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越来越大,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这种支离破碎的地貌即雅丹地貌,如图5.34 所示。

图5.34 风蚀性雅丹地貌

雅丹,这个名词,自 21 世纪被作为一种地貌形态的专有名词载入各种教科书和地理读物以来,已逐渐为人们所熟悉了,尽管绝大多数人并不曾亲眼看见过它。而这种地貌形态为什么叫作“雅丹”,人们却很少去探寻,其实这一地貌的命名与中国有着重要的联系。

20 世纪初,赴罗布泊地区考察的中外学者,在罗布荒原中发现大面积隆起的土丘地貌,当地人称“雅尔当”,即维吾尔语中“陡峻的土丘”之意。发现者将这一称呼介绍了出去,以后再由英文翻译过来,“雅尔当”变成了“雅丹”。从此,“雅丹”成为这一类地貌的代名词。继罗布荒原发现雅丹地貌之后,在世界干旱区的许多地方,又发现了许多类似地貌,均统称为雅丹地貌。

雅丹专指干燥地区的一种特殊地貌。一开始在沙漠里有一块基岩构成的平台形高地,高地内有节理或裂隙发育,沙漠河流的冲刷使得节理或裂隙加宽扩大。一旦有了可乘之机,风的吹蚀就开始起作用了。由于大风不断剥蚀,风蚀沟谷和洼地逐渐分开了孤岛状的平台小山,后者演变为石柱或石墩。旅游者到了这样一个地方,就像到了一个颓废了的古城,纵横交错的风蚀沟谷是街道,石柱和石墩是沿街而建的楼群,地面形成似条条龙脊、座座城堡的景状。这样的“城”称魔鬼城,古书中又称为“龙城”。在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部有魔鬼城,有的规模还不小,令人惊叹不已,如图 5.35 所示。

图5.35 裂隙发育的雅丹地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