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抗日名将寸性奇的英勇行为!

抗日名将寸性奇的英勇行为!

时间:2023-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日军的进攻,寸性奇将军在4年的中条山防守战中,参加了每次会战,尤其在1938年12月日军第三次进攻中条山时,已是十二师中将师长的寸性奇,担任正面抵抗。面对小岭丢失,即将影响全师正面战线、危及中条全线防守的重要时刻,寸性奇将军毅然依军法处死营长,以一师之长、将军之躯,率领兵士奋勇冲杀。13日晨,寸将军以重伤之躯指挥余部冲击胡家岭。

抗日名将寸性奇的英勇行为!

寸性奇,字念洁,1893年生于云南腾冲县城,青年时期入云南讲武堂学习,毕业后曾先后参加滇军援川,讨袁护国,驱逐陈炯明,拥戴孙中山,成立大本营以及北伐战争等活动。

1937年“七·七”事变后,将军任国民革命军三十四旅旅长,统兵北上抗日,在井陉阳泉间血战数月,晋升为第三军第十二师师长,调山西中条山防守,防守4年,击退日军12次进攻。

1941年5月7日,侵华日军发动了闻名世界的中条山战役,这是第13次进攻。日军集中了20万精锐兵力,另有飞机、坦克等重型武器配合,企图一举拔除阻挡日军南下的战略要地中条山。

据传,中条山战役前,南京政府军事当局对中条山战场用人意见分歧。原总指挥卫立煌兵权已失,而新人选又未确定,对于日军动态,未获可靠情报、缺乏准确判断,又缺足够的警惕,加之中条山守军防守作战4年,兵力损耗巨大,给养补充不足,严重影响战力。而军中上层领导亦有先天缺陷,即上无坚强指挥核心,下欠各部协力配合,寸性奇将军就是在这样的严峻关头,被历史推上了中条山战役的主战场,承受了非一军一将所能胜任的历史重任,这就注定了他所扮演的悲剧英雄的人物角色。

对于日军的进攻,寸性奇将军在4年的中条山防守战中,参加了每次会战,尤其在1938年12月日军第三次进攻中条山时,已是十二师中将师长的寸性奇,担任正面抵抗。为争夺小岭阵地,率部血战9个昼夜不下火线,在几战几失之后,日军倾全部兵力,向十二师一营阵地发动猛烈攻击,该营长不敌日军,败退下阵。面对小岭丢失,即将影响全师正面战线、危及中条全线防守的重要时刻,寸性奇将军毅然依军法处死营长,以一师之长、将军之躯,率领兵士奋勇冲杀。一时,军威大振,喊杀之声震天动地,日军不支,全线溃退,小岭阵地失而复得。此次日军的精锐——缨井师团,师团团长缨井是日军的名将之花,他声称,此次作战是专奔中条山主力十二师而来。寸将军闻言后,用他略带滇西家乡的腔调幽默地说:“好吧,本人十二分欢迎。”然而,寸将军的忠诚及信念却无法扭转已经预伏的危机。(www.xing528.com)

据当年及后世的有关资料记载:战役打响的当天下午,东线第九军四十七、五十四两师,面对日军第三十五师团、第四骑兵旅团的猛烈进攻,未做坚决抵抗即撤出阵地,南渡而逃,致使东大门洞开;西北第四十三军在日军第四十三师团、独立第六旅团的强烈炮火中央突破的攻击下,未能死守,即全部转移,形成西北隅洞开;北线十七军在重创日军之后,遭受东线及西北隅涌来之敌的双面夹击,损失惨重,不得已转移二线,亦形成北门洞开;死守西大门的十二师,在日军四面合围、步步紧缩、当面强敌锐利进攻的不利形势下,与缨井师团激战两昼夜,重创敌人,坚守阵地,迫使缨井于9日下午全线败退。10日拂晓,缨井倾全师团兵力包围了十二师三十六团防区,企图撕开缺口,突破西线,但当敌人重炮轰击之后进入十二师三十六团防区时,不仅未遇抵抗,且悄无声息,正在捉摸不定时,大量炮弹从天而降,将缨井师团炸得尸横遍野,晕头转向。原来足智多谋的寸将军估计到敌人拂晓时必来进攻,遂命三十六团乘夜撤出,对敌实行反包围。当缨井难以支撑时,天空突然出现日军飞机数架,对我阵地狂轰滥炸使缨井得以解围,我军围歼计划落空。此时,整个战局对十二师极其不利,缨井师团汇合各线日军的合围进一步紧缩,第三军属下的十二师和其他友师部队已被重重包围,陷入孤军奋战之境地。军长唐淮源命各师坚守阵地,等待集团军总司令部增派援军,组织反攻。然而集团军总司令于11日晚却下令各部队以团为单位撤退,致使分散撤退的部队多次遭受数倍于我军的日军的围歼,损失极为惨重。面对如此境况,唐军长对各师师长言:“现情况极险恶,吾辈应下最大决心,若有事可为,则奋力为之,否则,亦应保全人格,以存天地正气!”寸将军接言道:“诚如军长所言,军人为国战斗,生则奋力拼杀,死亦为国增光。”言毕,唐军长率十二师一个团,寸将军率其余部队各自突围。正午时分,一颗炮弹落在距寸将军七步之外的地方爆炸,寸将军右腿被炸伤,跟随卫兵大声惊呼,然寸将军充耳不闻,只顾指挥战斗,在他走过的草地上,留下了长长的血迹。当夜9时,几经冲杀,才突出重围,部队依然保持建制,将士斗志依然旺盛。

突出重围的十二师,已跳出中条山死亡圈,按照集团军总司令部的撤退命令及军长事先的安排,寸性奇将军本可直奔稷王山集结,然后随全军他调驻防,这是既合情合理,又堂而皇之的选择。然而,军长此时“被围东交口,形势危急”。寸将军十分明白,此时若回救军长,则九死而难一生,但寸将军赤胆忠心,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他不允许自己有半丝半毫为己的心理,而毅然冒死回救军长及自己的手足部下。在解救军长后,再次分别突围、突围中连遭截击,部队伤亡过半,在大雨滂沱、饥疲交困中左冲右突,不幸胸部中弹,又闻军长身陷重围,无法自救而舍身成仁的消息,不禁“悲愤交集,豪气倍增,大呼杀敌,声掩巨炮”,不顾身上血流如注,率部勇猛冲到一名为胡家岭的村庄附近,被敌封锁所阻,而后面的追兵又尾随而至,前后夹击,战况十分惨烈。寸将军左肩又中一弹,仍坚持指挥部队奋勇冲杀,至夜间11时,始攻下胡家岭,战斗中寸将军腰部又受伤,已不能行走,身边的一位李营长见寸将军全身受伤成为一个血人,要求留在胡家岭护卫寸将军,寸将军挥手谢绝,不肯累及部下。13日晨,寸将军以重伤之躯指挥余部冲击胡家岭。这时,寸将军身边只剩下一位黄姓团长并护卫数十人,难以组织有效战斗,遂命黄团长不要管他,尽速带队突围,黄团长答道:“让我弃上不保,辱国昧心,万难从命。今日能突围就一起出去,不能,就死在一起!”众人且战且行,及至毛家湾,四面日军已近在咫尺,炮火更加密集,寸将军左腿已被炸断,血流如注,无法包扎,眼看敌兵瞬息即至,寸将军虽然全身致残,但为保全精神的完善,毅然自我牺牲。身边随护官兵亦无一人离开,跟随寸将军一起殉国。一颗不该陨落的将星,终于落入中条山,真是“抗日勋名光国史,千秋碧血洒中条”(云南大学校长熊庆来挽联)。

寸将军牺牲后,被冲失散的一位部下排长闻讯后,带着6名战士,冒着枪林弹雨,一路寻来,于炮火硝烟中掩埋了自己的师长遗体。在2名士兵中弹身亡后,仍抢埋不止,直至日军蜂拥而至,陷入绝境。当地百姓闻知寸将军牺牲时的壮烈情景,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又感激寸将军生前平易近人的精神、爱民护民的作为,均不忍心寸将军遗体掩埋未善,故农民卢世友等4人,冒生命危险,连夜赶至现场,夜葬寸将军于毛家湾樱桃沟。

将军逝世后的次年6月16日,第三军在陕西省城固县召开了唐淮源、寸性奇二将军的追悼会。云南省政府决定在寸将军原籍腾冲县建寸性奇将军抗战殉国纪念标、寸性奇将军衣冠墓、念洁图书馆。这些纪念建筑后因战乱而落空,但寸将军的英名、寸将军的风范数十年来一直流传在民间。1986年5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寸性奇将军为烈士,并向家属颁发烈士证书。1989年10月,得到山西、云南两省及垣曲、腾冲两县的关怀与支持,寸将军后裔将遗骨迁回落葬腾冲国殇墓园。据寸将军后裔介绍,将军遗骨当年因在战火中掩埋,掘土甚浅,历经48年沧桑变化、风雨剥蚀而遗骨未损,一如原样,真乃天地正气所滋润。1990年5月1日,腾冲县人民政府为将军拨款造墓,墓表庄重大方,上书“陆军中将抗日烈士寸性奇墓”字样,庶不负将军毕生革命、捐躯报国之伟大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