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抗日名将张自忠的壮烈牺牲

抗日名将张自忠的壮烈牺牲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国抗战爆发后,张自忠的内心很沉重。国民政府还一度发布命令,将张自忠撤职查办。日军被迫抽调两个师团5万余人,集中力量攻击张自忠部。不幸的是,33集团军总部的发报密码被日军破译,张自忠和身边部队遂陷入日军重兵包围。双方鏖战至5月16日,张自忠力战不退,身中7弹,壮烈殉国,时年49岁。

抗日名将张自忠的壮烈牺牲

32.抗日名将张自忠

张自忠,字荩忱,汉族,山东临清唐园村人。以中华民国上将衔陆军中将之职殉国,牺牲后被追授为陆军二级上将军衔,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同时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牺牲的最高将领。

图32 张自忠

张自忠于1891年8月11日出生在山东临清唐园村的一个官宦家庭,6岁入私塾就读,3年后,父亲张树桂前往江苏赣榆就任巡检,把张自忠也带去。1905年,张树桂因政绩不错,署理赣榆知县,官晋五品。此时张自忠14岁,已长成一个英姿勃发且充满正义感的少年。张树桂见儿子长大了,又生性刚烈,就把他送回了临清老家。张自忠回临清不久,就从赣榆传来噩耗:父亲因病卒于任上。

父亲病故,全家悲痛,张自忠更为自己没有好好孝敬父亲而难过。张树桂故后,夫人冯氏就成了一家之主。冯氏虽没有读过书,但为人通达,处事干练,治家教子都颇有章法。每逢冬春之交,青黄不接之时,心地善良的冯氏总是拿出粮食和棉布接济贫穷的乡亲,深得乡民爱戴。由于父亲早逝,张自忠的成长受母亲的影响非常大。

1908年,张自忠考入了临清高等小学堂。自懂事起,张自忠就开始接受旧学的熏陶,父亲的影响和学校教育,都毫无二致地归于孔孟之道,因此,强调忠、孝、仁、义的旧道德,从小便在张自忠的内心深深扎下了根。学习之余,张自忠常借一些小说来阅读。《三国演义》、《说唐》、《说岳精忠传》等古典名著对传统道德作了活生生的注释,关云长、岳武穆和秦叔宝的忠义侠行和浩然之气,令他心驰神往,由衷敬慕。

1910年夏,张自忠从高等小学堂毕业。次年10月,武昌起义成功,一时间,革命浪潮激荡全国。这年冬天,张自忠考入了当时中国北方有名的天津北洋法政学堂。学校中的进步思想和革命气氛令他兴奋;在这里,他还接触到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这些进步思想对他日后的成长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年底,张自忠秘密加入了同盟会,亲身投入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

当时,济南有一所“山东省法政专门学校”,校长丁惟汾是山东同盟会的负责人。1911年,他联合各界进步力量迫使山东巡抚孙宝琦宣布独立。一时间,山东出现了和平革命的大好形势。张自忠听到这个消息,便由天津来到济南,转入山东法政专门学校,投身于山东的革命浪潮之中。

然而,武昌起义的胜利和山东的独立只不过是昙花一现。袁世凯凭借北洋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支持,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山东的独立也被取消。随后,袁世凯指派亲信入鲁捕杀同盟会会员,革命党人的软弱和惨遭杀戮的命运使张自忠意识到,要挽救民族危亡,仅靠坐在学堂里埋头苦读或四处奔走呼号、鼓吹革命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拥有强大的武力才有取胜的希望。经过深思熟虑,他毅然决定投笔从戎。而这个决定成为了张自忠一生成功的起点。

张自忠以治军严厉闻名西北军,绰号“张扒皮”。1923年秋天,时任陆军检阅使兼第11师师长的冯玉祥,率军驻扎在北京南苑,张自忠当时在学兵营当营长。部队开始冬季大练兵,适逢连日大雪,天寒地冻,许多官兵产生畏难情绪。有一天,张自忠将全营官兵集合起来,大声问:“下雪天敌人发起攻击怎么办?”官兵们回答:“坚决抵抗!”张自忠接着道:“现在下了一场雪,你们就不想操练了,还谈什么打仗?我们当军人的第一条就是不能怕苦。现在,请大家都把棉衣脱了,跟我一起跑步!”说完,他竟自脱了棉衣。全营官兵都愣住了,然后也纷纷脱下棉衣,跟在张自忠身后在雪地上跑步。从此,“张扒皮”的绰号就不胫而走,在西北军中传开了。

张自忠曾经对手下的将领说:“我有个外号,叫做张扒皮,可别给我来扒了你们的皮。”他还说,“要是我做了对不起国家的事情,也请你们来扒了我的皮”。当年,西北的将领大都有绰号,比如宋哲元叫“宋老哈”,吉鸿昌叫“吉大胆”,张之江叫“张圣经”等等。而张自忠的绰号却叫“张扒皮”,猛一听吓人一跳,其实他与“周扒皮”是两码事,不含丝毫的贬义。(www.xing528.com)

1933年,张自忠率部在喜峰口大败日军,这是他抗日历史的起点。张自忠犹如蛟龙出水,猛虎出柙,历经淮河、临沂徐州潢川、随枣及冬季攻势诸战役,攻锐守坚,所向披靡,建立赫赫威名,官至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司令兼第33集团军总司令。同时,张自忠也作为一个厉害的敌手而备受日军钦敬,被他们尊为“活关公”、“现代关公”。

全国抗战爆发后,张自忠的内心很沉重。因为卢沟桥事变之前,张自忠身为天津市长曾受命办理对日交涉并率团访问过日本,受到国人误解;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二十九军撤出北平,张自忠又奉命留平缓冲,更被舆论误解为逼宫夺权,附敌为逆。在国人的眼中,张自忠简直成了汉奸亲日派。国民政府还一度发布命令,将张自忠撤职查办。尽管抗日战场上的赫赫战功,逐渐消去了人们对张自忠的误解;但往昔的罪名仍纠缠在他的心头,使他难以释怀。

1939年夏,张自忠在重庆接受《大刚报》记者采访时曾神色凝重地说:“我张自忠绝不是韩复榘,他日流血沙场,马革裹尸,你们始知我取字‘荩忱’之意!”

1940年5月1日,15万日军向襄河东岸第五战区部队发动大规模进攻,枣宜会战打响。张自忠亲笔写信,告谕五十九军各师、团主官:“只要敌来犯,我即到河东与你们共同去牺牲。愿与大家共勉之。”在以后的几天里,日军沿襄河东岸迅速向北推进,战局日趋恶化。为扭转战局,援救友军,张自忠决定东渡襄河,赴第一线督战。行前,张自忠匆匆给自己的副手写信说:

“到河东后,设若与179D、38D取不上联络,即带马之3个团,奔着我们最终之目标(死)往北迈进。无论作好作坏,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以后公私,均得请我弟负责。”这分明是一封绝命书,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跃然纸上。

5月7日拂晓前,张自忠率部渡过宽阔浩荡的襄河,奔赴河东战场;然后挥师北向,一路疾进。在张自忠的指挥下,河东官兵拼死搏杀,有效地遏制了日军的攻势,并截断了日军的后方补给线。日军被迫抽调两个师团5万余人,集中力量攻击张自忠部。张自忠立即调整部署,迎击日军,在琚家湾、梅家高庙、方家集等地重创日军。

不幸的是,33集团军总部的发报密码被日军破译,张自忠和身边部队遂陷入日军重兵包围。双方鏖战至5月16日,张自忠力战不退,身中7弹,壮烈殉国,时年49岁。抗战以来,以上将衔集团军总司令职亲临前线,战死沙场,张自忠为第一人。

噩耗传出,举国震惊。当时国民政府发布国葬令,以张自忠与学界泰斗蔡元培先生共享国葬殊荣。延安各界也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分别为张自忠将军题写了“尽忠报国”、“取义成仁”、“为国捐躯”的挽词。1943年张自忠殉国三周年之际,周恩来著文将其誉为“抗战军人之魂”。

1982年4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张自忠为革命烈士。随后,北京、天津、上海、武汉均恢复设立张自忠路。张自忠由此得到国家和民族赋予的崇高荣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