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漳县革命老区:产业调整,轻工主,农业变革

南漳县革命老区:产业调整,轻工主,农业变革

时间:2023-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至此,南漳以轻纺工业为主,轻重工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基本形成。20世纪80年代初,南漳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村剩余劳力增多,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全县加大了结构调整力度,围绕多种经营以短养长的工作方针,大力发展生猪生产。从2003年开始,南漳提出农业抓住结构调整,着力培植林业、畜禽养殖、食用菌、优质粮油四大主导产业。

南漳县革命老区:产业调整,轻工主,农业变革

20世纪70年代末,南漳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兼用外地资源,面向国内外市场,将原来的支农工业改为大力发展轻纺工业。建成了缫丝厂、丝织厂、麻纺厂。1984年,县委、县政府依据本地资源和原有的工业基础,在考察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工业“八条龙”是设想,即麻纺、丝织、毛纺、造纸、食品、猕猴桃加工、化工建材生产成龙配套。1985年发布建设工业“八条龙”的决定,并采取了具体措施落实规划。生产出口产品(麻条)的麻纺厂,经过改造扩建,1987年创产值6005.6万元,上缴利税691万元,占财政收入的32%。至此,南漳以轻纺工业为主,轻重工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基本形成。

20世纪80年代初,南漳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村剩余劳力增多,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80年代中期,依据本地资源,坚持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宜特则特的原则,在县内建设十大农业商品基地:粮棉油、畜牧业食用菌、林果药、渔业桑蚕茶叶、猕猴桃、蔬菜苎麻商品基地。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同时,大力扶持乡镇企业的发展。1987年,在农村农、林、牧、副、渔综合经营,一、二、三产业同步发展的农村经济新格局初具规模,使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现阶段。

1990年,全县多种经营基地总面积达到36万亩,1992年底,南漳县种植业和林牧副渔比重调整到61.3∶38.7,多种经营产值在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调整到49.8%,有19个乡镇比重超过50%。1995年以后,粮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但粮食价格下跌,出现了新的卖粮难问题。全县加大了结构调整力度,围绕多种经营以短养长的工作方针,大力发展生猪生产。2000年全县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总产值达到4.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4.33%。仅生猪出栏一项,全县农民人均增收30元,实行财政收入500多万元。同时,围绕创建全国桑蚕大县、全省桑蚕第一县,举全县之力,强攻桑蚕产业,新开桑园5万亩,总面积达7万亩,蚕茧总产量达到129.5万公斤。(www.xing528.com)

2000年以后,全县受市场等因素影响,粮食生产逐步升温,大田结构调整力度减弱,但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发展较快。从2003年开始,南漳提出农业抓住结构调整,着力培植林业、畜禽养殖、食用菌、优质粮油四大主导产业。到2007年底,全县速生杨面积已达到35万亩。在畜牧业生产上,重点发展了规模养殖。在食用菌生产上,重点发展了代料香菇。在粮油生产上,重点依托龙头企业,扩大优质稻和双低油菜种植面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