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漳县革命老区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南漳县革命老区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时间:2023-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马克思主义和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毕竟为以后革命组织的建立和民主革命的开展准备了一定的思想条件。国民党武镇独立区党部的成立。经过近三个月的准备,曾维新报经省党部批准,建立了“中国国民党湖北省南漳县武安镇独立区分部”。该组织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组织,宣传国民革命。

南漳县革命老区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共产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南漳通过不同渠道有了一定的传播,但当时处在北洋军阀统治下,封建势力比较强大,加之地理位置偏僻,所以马克思主义传播不够充分。一些人一知半解,投身革命不能坚持到底。但是,马克思主义和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毕竟为以后革命组织的建立和民主革命的开展准备了一定的思想条件。

成立乡俗改良会

1921年1月,在无产阶级早期活动家萧楚女进步思想熏陶和革命精神的启发下,荆门当阳、远安、南漳、钟祥50多名学生提出倡议,筹备成立“荆当南远钟五县边界乡俗改良会”,南漳发起人为蔡楚璠。

五县学生利用学校放寒假的机会,在远安方家口召开荆当南远钟五县边界乡俗改良会成立大会,有5000多人到会。会上宣读了由萧楚女亲自审定的《乡俗改良会章程》《乡俗改良会宣言》和《行动大纲》。《行动大纲》提出:“打倒一切封建迷信,废除祭祀礼节;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放足,反对裹脚;提倡男女平等,反对虐待妇女;打倒土豪劣绅;学习马克思主义,打倒帝国主义才能救中国;雪耻图存,保家卫国。”大会宣布:凡承认上述大纲者,大会要求会员带头宣传“乡俗改良会”宗旨,书写、张贴乡俗改良标语,参加乡俗改良会活动。从此,一个以学习马克思主义和新文化的规模活动在南漳、远安等五县边界迅速开展起来。乡俗改良会的成员分赴各县,以不同的形式开展活动。一是书写标语、对联到处张贴。二是集会演讲,宣传革命道理。乡俗改良会组织还在南漳的羊角山、远安的方家口、小秦沟、瓦苍等地召开几百人甚至几千人的大会,宣传反对裹脚、反对封建、反对吸鸦片、反对赌博。三是编写传唱“妇女放脚歌”。乡俗改良会成员遇上裹小脚的妇女,就动员放足,帮助她们冲破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使妇女群众获得身心解放。四是打倒土豪劣绅。东巩土豪彭吉庭有水旱田442亩,佃农65户,每年收取地租1000多石,同时还放高利贷,逼得许多农民饥寒交迫、倾家荡产。1923年3月,因干旱闹春荒,参加乡俗改良会的青年学生蔡汉川带着蔡敬之、蔡仕政与大土豪彭吉庭交涉借米,遭到彭的拒绝。蔡汉川说:“只要饭吃,借米十石,别的什么都不要。如果你不答应,小心饥民饿急了烧你的房子!”彭吉庭说:“谁敢来,我就当土匪打!”蔡汉川说:“只怕你一枪打不完。”饥民得知彭吉庭不借米,遂聚集两百多人闯到彭家“吃大户”,连吃三天。接着又到几户富豪家“吃大户”,20多天后饥民才回家。五是攻打东巩团防局。1922年王东平领导的农民武装由十几人发展到两百多人,在东巩苍坪一带活动了一年多。东巩团防局有10多条枪,团总邓德三作恶多端,群众恨之入骨。王东平带领农民武装多次围攻团防局,并打死了团防局队长吴宗连。

乡俗改良会从1921年到1925年共坚持了四年,它是有先进思想作指导,有革命宗旨、有章程、有宣言和行动大纲,自愿参加的群众组织。由起初一般社会改良活动,逐步发展到争民主、反列强、打倒土豪劣绅、打倒贪官污吏的政治、武装斗争。它是马克思主义在南漳最早的传播,锻炼了部分青年学生和革命群众,为以后的革命斗争打下了思想和群众基础。

国民党区党部和县公益促进会的建立

国民党东巩独立区分部的成立。1926年初,武昌大学学生国民党员叶经章(中共党员)、刘士珍(中共党员)受国民党省党部委派,回到南漳东巩大道,在山区从事革命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串联发动,吸收共产党员8人,秘密成立了“中国国民党湖北省南漳县东巩独立区分部”,叶经章为负责人,刘士珍为秘书。这是国共合作时期由共产党建立的南漳最早的国民党组织之一。同年底在大道成立了农民协会,发展会员100多人。东巩地区的农民早期受过乡俗改良会的影响,他们把斗争的目标对准土豪劣绅。农会成员涌向土豪劣绅家中,控诉他们的罪行,查收了土豪李顺昌的鸦片烟,并搬到东巩街上当众烧毁。农民协会开展禁烟禁毒等项活动,深受群众的拥护和欢迎。

国民党武镇独立区党部的成立。1926年春,国民党驻鄂指导党务工作、湖北省党部常务委员董必武和省党部组织部部长陈卫东,委派曾维新以国民党党员身份回到武镇进行国民革命活动,发展党员,在南漳建立国民党组织。经过近三个月的准备,曾维新报经省党部批准,建立了“中国国民党湖北省南漳县武安镇独立区分部”。因南漳没有区分部,武镇独立区分部直属省党部领导。曾维新后来回到省党部,把区分部交予戴珩白、朱子伟负责。

1926年10月10日,北伐军攻克武昌,武镇独立区分部电贺省党部,随即收到回电,指令区分部改为“武安镇独立区党部”,并指示以发展工农分子为主,武镇国民党组织活动由秘密转为公开。中共党员、原武镇区分部组织委员朱子伟按照省党部的指示,吸收了几十个工农分子加入国民党组织,选出了区党部执委会,戴珩白为常务委员,朱子伟为组织委员,周克生为宣传委员,雷光汉为监察委员,田子衡为候补监察委员。区党部下设三个区分部,有党员40多人。组织了全县最早的工会、农会、商会儿童团等群众团体。多次集会,游行示威,张贴标语,砸毁神像,驱逐土豪劣绅。(www.xing528.com)

1926年12月,因武镇独立区党部工作成绩突出,被湖北省党部邀请,戴珩白出席了省党部第四次代表大会。

1927年1月,接国民党省党部指示,武镇独立区党部派组织委员周克生,共产党员、国民党员教师雷尧卿、胡协成出席省教育代表大会,受到董必武两次接见。

公益促进会成立。1926年10月,湖北省党部领导人董必武派国民党省党部政治宣传员、中共党员胡明政与同盟会员、国民党员谭明成回南漳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国民革命思想,吸收国民党党员,建立国民党组织。胡明政、谭文成在县城西北凤山中学暗中接触进步师生和社会贤达人士。经过宣传和积极准备,成立了“公益促进会”。凤山中学学生朱祝、张道南、冯举英,教师李香山、朱子美等50多人和社会人士20多人入了会。每个会员发了铅印的孙中山总理遗嘱作为会员证。

该组织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组织,宣传国民革命。公益促进会对外宣传称:该会乃社会慈善团体,因为厌恶地方公务人员不公正、不利民,所以成立此会,纠正时弊,促进地方公益事业。该会当时吸收了很多进步青年学生。该会开展的各项活动很快被执政当局嗅出来味道,仅月余时间,就以“聚众煽惑”等罪名强令解散。胡明政与谭文成随即撤回武汉。但是,“公益促进会”传播的革命思想,为以后县党部的建立,工农群众运动的发展做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它的一些会员成为南漳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的领导人和骨干分子。

国民党南漳县党部的建立

1926年底至1927年初,国民党湖北省党部派中共党员钱筠、王方行、胡明政和国民党员谭文成到南漳,接管县政权,筹建县党部。钱筠任南漳县长,王方行任党务指导员,胡明政为省党部特派员。他们利用各种形式在工人和农民中物色对象,发展国民党员,开展革命活动。

1927年1月,国民党南漳县党部筹备委员会,即临时县党部在南漳县立女子中学(文庙)公开成立。3月,由董必武领导的国民党湖北省党务干部学校派遣党务指导员、南漳籍学生、共产党员庹明昭、郭鲁瞻、蔡东生和国民党员张尧云,以及先前回南漳的胡明政、王方行、谭文成等,在南漳旧试院召开了国民党南漳县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以共产党员为核心的中国国民党南漳县党部。县党部实行委员制,执行委员有共产党员王方行、胡明政、郭鲁瞻、蔡东生、庹明昭和国民党员杨传龙、赵文清、罗光地及无党派人士曾琼府9人。设置了组织部、宣传部、工人部、农民部、商民部及青年部、妇女部。任命了各部部长,组建了工会、农会、商会、妇女协会等群团组织。同时还组建了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