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漳县革命老区:解放区政权建设

南漳县革命老区:解放区政权建设

时间:2023-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宣传解释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对民变武装的政策,并对民变武装积极与国民党反动武装作斗争的勇气和行动表示赞赏。他们主动配合解放军主力,袭击国民党正规部队。8月1日,86团进驻马良坪,将国民党南漳常备第三民众自卫大队田东垣部击溃。解放军缴获600多支枪械,至此,南漳保安团已无完整建制。其中南漳有7个区,在汉南新区四个县中区级政权最多。

南漳县革命老区:解放区政权建设

1948年7月,江汉军区接中原局、中原军区命令,决定撤销襄西工委、襄西支队,在南漳东巩成立江汉区第四地委(即襄西地委)、专署和军分区。彭天琦任党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刘真任专员,黄德魁任军分区司令员。军分区拥有2000多人的武装队伍。在第四地委成立的同时,原襄西工委所辖的荆钟、南远工委分别改称荆钟宜、南远县委。南远县委辖东巩、巡检、峡口、甘溪、板桥等地;荆钟宜县委辖南漳的东巩、太平、肖堰和宜城的刘猴集、孔家湾、璞河、城厢、小河等地。

南远县爱国民主政府 1948年8月,中共南远县委员会在巡检司的金厢坪正式成立,陈伯乾任县委书记兼指挥部政委。下旬,南远县爱国民主政府在金厢坪成立,杨筱震任县长。县政府配有30多人的警卫队。县委、县政府、县指挥部以巡检司为中心,活动到洋坪、马良坪、板桥、报信坡一带,南远县先后建立八个区:一区东巩;二区巡检(含峡口、甘溪);三区河口;四区报信坡;五区洋坪;六区望家、远安县城;七区宜昌的雾都河;八区板桥。县机关和各区机关都成立了党支部和党小组。

南漳县爱国民主政府 同时,中原解放军第六纵队、桐柏三分区85团、86团进入南漳县城,开辟以南漳为中心的汉南新区,建立了南漳县爱国民主政府。

1948年7月16日,襄樊战役胜利结束的当天,85团一营抵近南漳县城,17日,在旧南漳县政府办公地点宣布成立南漳县爱国民主政府,85团团长王希永兼任县长。19日,86团到达南漳涌泉铺,同时张廷发率领汉南工委、指挥部机关和警卫连进驻南漳县城。

收编改造民变武装 南漳民变武装兴起于1948年上半年,主要分布在顺流、明阳、沐浴、盐池、幸山、报信坡、长坪、李庙八个乡。总人数约3000余人。

汉南工委和南漳县爱国民主政府经过认真研究,认为民变武装虽然存在组织不纯、作风恶劣、纪律松散的一面,但他们武装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统治、抗丁、抗粮、抗捐,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且多数主动向人民政府靠拢,有革命的要求,经过教育改造是可以成为人民武装的。于是,决定对他们采取“扶持、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召开了全县民变武装组织负责人会议,张廷发代表汉南工委和汉南指挥部,阐述了全国举行战略反攻后的胜利形势、人民解放军的宗旨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强调人民军队要绝对服从党的领导和实行铁的纪律。宣传解释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对民变武装的政策,并对民变武装积极与国民党反动武装作斗争的勇气和行动表示赞赏。会后,汉南指挥部和南漳爱国民主政府负责同志分别进入山区,对民变武装进行收编改造工作,效果显著。

民变武装经过整编改造后,减少到700多人。他们主动配合解放军主力,袭击国民党正规部队。8月15日,邱玉阶部随85团一部突袭武安镇之敌,杀伤敌整编20师某部50余人,抓获数人。王慈轩部从解放军进入南漳至9月底,一直随指挥部活动,负责警卫工委、指挥部机关的安全和粮食等军需物资的供给。在王慈轩控制的地盘内,汉南最大的粮食仓库和指挥部战地医院等没有受到敌人的破坏。

1948年9月,南漳县指挥部正式成立,其所属的三个游击大队均系民变武装整编改造组成。随着根据地的扩大,民变武装大部分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力部队。(www.xing528.com)

南漳全境解放 1948年8月至12月,国民党军队对汉南新区和襄西解放区进行了两次大扫荡。根据地军民奋起反击并取得了胜利。7月底,张廷发司令员率汉南领导机关和警卫连100余人,离开县城进入薛坪山区,在薛家坪驻扎一个多月,宣传发动群众,惩处发动分子和恶霸,建立政权,领导反扫荡斗争。

8月1日,86团进驻马良坪,将国民党南漳常备第三民众自卫大队田东垣部击溃。10日,再次击溃卷土重来的田东垣部,歼其一个排加一个班。田东垣带10余人逃往保康,残余溃散。解放军缴获600多支枪械,至此,南漳保安团已无完整建制。8月4日,国民党整编20师分两路,一路向襄阳城进行扫荡;一路向南漳县城扫荡。5日下午3时许,南漳县城被整编20师172团占领。12日,南漳游击大队徐楚伯部歼灭自武镇进犯县城之敌10余人,缴获步枪17支,子弹500余发;85团一个排夜袭磨盘山,歼敌一个班。从8月15日起,国民党20师3个团的兵力扫荡南漳地区,江汉工委和指挥部等知国民党军进山,遂于9月1日从薛家坪转移到长坪地区。9月8日86团进入保康。9月10日张廷发率汉南领导机关进入保康黄堡镇。8月31日,韩宗正带着于大、李燕如等12名第一批南下干部到达南漳闫家坪,9月1日经顺流、石桥到薛家坪,正式成立中共南漳县委员会,任命韩宗正为县委书记。10月上旬,解金声带领第二批南下干部于惠福、高凤山等60多人来到南漳,建立了石桥、石门、长坪、报信、城关5个区委会。第二、三批南下干部到南漳后,健全了中共南漳县委员会,县委委员有解金声、范立中、刘旭光、孙华明、张树清、孙蔚如。

9月10日,南漳县指挥部在薛家坪正式成立,韩宗正兼政委,中原突围因病掉队归来的王中原任副指挥长。指挥部有武装人员27人。为了加强南漳、保康、兴山、宜昌四县边界地区剿匪工作的领导,汉南工委决定组建南保兴宜边界联县。1948年10月,米栋带49名南下干部到南漳马良坪,正式组建保兴宜边界联县委、政府、指挥部,县委书记冀晨曦,县长米栋。辖南漳马良坪、重阳坪,保康百峰,宜昌黄柏河四个区。南保兴宜县指挥部曾活动到南漳长坪一带,配合南漳县指挥部消灭了国民党残余军队和小股土匪。开辟汉南新区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先后建立了谷城、南漳、保康、南保兴宜四个县级政权,26个区级政权。其中南漳有7个区,在汉南新区四个县中区级政权最多。1948年10月初,谢金声带领40多名干部从保康土门来到南漳,接任王希永的南漳县爱国民主政府县长职务,南漳县政府正式组成,下设秘书室、公安局、交通站、财务科、教育科、司法科、工银办事处、银行

10月4日,国民党正规军一个营由顺流乡乡长候俊带路,窜犯顺流、石桥、薛家坪一带,企图消灭成立月余的南漳县委、政府、指挥部。韩宗正带领部队和机关工作人员迅速转移,敌人扑空随即折返。5天后,县委、政府、指挥部人员又回到石桥、薛家坪。19日,韩宗正带领部队和机关工作人员在关庙垭遭遇国民党正规军一个连兵力,遂命令抢占几个山头,等敌人接近后一齐开火。敌人以为中了解放军的埋伏,没敢接火,仓皇逃往县城。29日,县指挥部攻进县城。30日县委、政府、指挥部机关人员离开石桥前往县城。11月1日国民党134旅402团重占南漳和武镇。4日,南漳县委、政府、指挥部机关人员返回石桥。6日,国民党军撤出南漳增援淮海战场,从而结束了对南漳长达3个月的“扫荡”。

1948年11月至12月初,国民党军队对南漳等地发动第二次扫荡。11月11日,国民党第98师从保康进入南漳县城;13日,79军军部及195师两个团进入南漳。98师路过长坪时,遭到南漳指挥部王慈轩、王林的三个游击大队尾击,俘虏排长等12人。从俘虏口中得知79军的有关情报,为汉南指挥部部署反扫荡斗争提供了重要依据。25日,98师侵占歇马河、马良坪等地,分四路向南漳扫荡,每路约1000余人。第一路从马良坪经莲花寺至龙眼坪;第二路从东巩经果贺坪、薛家坪到长坪;第三路由板桥经清水岗到黄潭洲;第四路由南漳城关经花庄、盐池到葛公河。12月4日,四路扫荡的国民党军撤回南漳、武镇。其间,11月30日晚,98师一个团向驻在崔家庄的汉南指挥部实施秘密包围,危急时刻,南漳县指挥部参谋长孙华民带一名警卫员,抄近路穿过包围圈向汉南指挥部报告危情,使张廷发和指挥部机关迅速转移,脱离险境。第二路扫荡的国民党军,在薛坪九甲河边的峰耳山包围了县委书记韩宗正借宿的闫家相家。闫老伯清早在屋后放牛,听见狗子汪汪叫得厉害,发现十几个国民党兵离家只有两百多步远,他立即跑进后门告知韩宗正说:遭殃军来了!闫老伯把自己的破布衫给韩宗正穿上,把他头发揉乱,脸上抹了一把草木灰手枪夹到一捆竹麻里。韩宗正刚扛起竹麻,敌人就进门了。喝问闫老伯:这人是谁?闫老伯说,是我不听话的儿子,遂抄起一根细竹棍边打边骂:你个懒汉,只吃不做!还不快点把麻送到漳河纸厂换火纸去!纸不换回来不给你饭吃!韩宗正扛着竹麻边挨打边跑,脱离敌人的视野后取出手枪跑进了山林。“县委书记机智脱险”的故事,被南漳人民传颂至今。

1948年12月23日至25日,扫荡南漳的国民党79军撤往荆门,在荆当战役中大部被歼,俘虏军长方靖。1949年1月18日,国民党军王凌云部64师190团的两个营撤离南漳。国民党军队对南漳的第二次扫荡告终。

1949年1月19日,南漳县爱国民主政府和县指挥部机关在县长解金声的带领下,从石桥出发,以胜利者的姿态开进南漳县城,正式宣告南漳全境解放。21日上午,县委书记韩宗正带领县委机关进城。县委、县政府进城后开始恢复社会秩序、恢复生产和其他各项紧迫工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南漳人民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新的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