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事纠纷处理实例及权威诉讼解决方式

民事纠纷处理实例及权威诉讼解决方式

时间:2023-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民事纠纷,又称民事争议,是指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发生的有关民事权利义务方面的冲突。民事主体对纠纷的解决依法享有自由处分权。本节引入的案例中,倪某和王某被商场误解,商场工作人员的检查行为可以视为一种自助方式,然而在倪某、王某极力辩解下仍强行搜身,是对公民人身权的严重侵犯。引例中的倪某和王某的合法权益受到法律保护,最终是通过诉讼方式才得以解决,体现了诉讼方式解决民事纠纷的彻底性和权威性。

民事纠纷处理实例及权威诉讼解决方式

纠纷,即争执、冲突。无论怎样有违人们的愿望,纠纷总是与人们的社会交往相伴相随。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冲突,大到国与国或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争端,小至个人与个人之间。民事纠纷,又称民事争议,是指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发生的有关民事权利义务方面的冲突。如所有权纠纷、合同纠纷名誉权纠纷、继承纠纷、损害赔偿纠纷等。形成各种民事纠纷的原因相当复杂。概括地说,这是源于不同的民事主体对同一的民事权利存在不同的认识或主张。从总体上看,民事纠纷具有以下特点:

1.民事纠纷主体的平等性。无论是自然人之间还是法人之间或者是相互之间,也不论主体的实际地位、身份有何不同,他们相互之间不存在命令、服从与上下隶属关系,在纠纷中始终处于平等的地位。

2.民事纠纷内容的特定性。平等主体之间产生的民事纠纷从其内容上说属于民事权益之争,即由民事法律规范的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之争。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就不是民事纠纷。

3.民事纠纷的可处分性。民事主体对纠纷的解决依法享有自由处分权。这是因为民事纠纷是有关私权的争议,而私法的自治原则决定了民事纠纷的当事人具有广泛的自由处置权。当然,这主要是针对财产关系争议,而人身关系争议多数情况下不可自由处分。

纠纷是人类社会存续过程中的一种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是一种社会常态。民事纠纷不仅使当事人的合法民事权益无法正常实现,而且容易使矛盾激化,将民事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并可能波及纠纷当事人之外的成员,甚至引发社会动荡。因此,各国纷纷寻求解决纠纷的有效途径,创设各种解决民事纠纷的制度,以解决民事纠纷,保护合法权益。这种缓解和消除民事纠纷的方法和制度就称为民事纠纷的解决机制。根据纠纷处理的制度和方法,可具体划分为三种,即自力救济、社会救济和公力救济。(www.xing528.com)

1.自力救济即“私了”,指纠纷主体依靠自身力量解决纠纷,包括自决、和解两种方式。自决是指纠纷主体凭借自身力量使对方服从;和解是指双方相互妥协和让步。自力救济是最原始、最简单的纠纷解决机制,对日常生活中常常出现的一些争议不大的民事纠纷解决有其自身的优势,但由于当事人是利害关系人,任何一方不肯让步或妥协,往往达不到预期目的。另外,当事人一旦把握不住分寸,极容易产生不良后果。本节引入的案例中,倪某和王某被商场误解,商场工作人员的检查行为可以视为一种自助方式,然而在倪某、王某极力辩解下仍强行搜身,是对公民人身权的严重侵犯。

2.社会救济是指依靠社会力量处理民事纠纷的一种机制,具体包括调解和仲裁两种。调解是在第三者的主持下通过说服教育,促使双方当事人在相互谅解和让步的基础上达成协议的一种活动;仲裁是指当事人将争议提交仲裁机构由其居中裁决的一种方式。运用调解、仲裁方式解决纠纷,标志人类社会在解决纠纷方面的进步,体现了社会对私人权益争议的有序干预。

3.公力救济是指利用国家公权力解决民事纠纷,即诉讼方式。诉讼的实质是司法机关在纠纷主体参加下处理特定的社会纠纷的一种最具权威、也最为有效的机制。自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民事诉讼即成为民事纠纷解决机制中最为核心、最为重要并具有最终保障性的一种方式。引例中的倪某和王某的合法权益受到法律保护,最终是通过诉讼方式才得以解决,体现了诉讼方式解决民事纠纷的彻底性和权威性。

在现代法治社会,以诉讼方式解决纠纷无疑是解决民事纠纷最终和最权威的手段。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纠纷都必须通过诉讼方式寻求解决,20世纪以来迅猛发展的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简称ADR),足以说明各国都在试图建立一种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应该说,诉讼的压力及自身无法克服的弊端(诉讼迟延、成本高等)催生了当今社会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快速发展。在这多元化解决机制并存情况下,当事人被赋予了充分的程序选择权,当事人通过对诉讼与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权衡与比较,由其作出理性的选择,以实现其纠纷解决最大实效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