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屯田制实施及成果概览

屯田制实施及成果概览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解决军粮问题,曹操吸取了两汉在边疆屯田的经验,推行了屯田制度。许昌屯田成功后,曹操立即加以推广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屯田管理系统。民屯组织自成系统,不属州县,屯田农民称为“屯田客”,是国有土地上的隶属农民。曹魏前期,屯田客基本不用服徭役和兵役。建安末年,军事行动减少,军队驻地较为固定,司马懿向曹操建议实行军屯。屯田是曹魏在汉末战乱的情况下采取的恢复农业生产的一项措施。

屯田制实施及成果概览

东汉末年,北方地区是黄巾起义军阀混战的主战场,在长期的战争中,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北方出现了大量的无主荒地和流民。为了解决军粮问题,曹操吸取了两汉在边疆屯田的经验,推行了屯田制度。

曹魏的屯田分为民屯和军屯。许昌屯田成功后,曹操立即加以推广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屯田管理系统。

民屯“屯”是民屯的基层生产单位,每屯五十人,设屯司马;县一级屯田官设典农都尉;郡一级设屯田官是典农中郎将;中央则设大司马管理民屯。民屯组织自成系统,不属州县,屯田农民称为“屯田客”,是国有土地上的隶属农民。民屯的剥削方式为分成制,凡用官牛耕种者,收成的六成要上交给政府,用私牛者交五成。这种分配办法其实是豪强地主剥削佃客的方法。曹魏前期,屯田客基本不用服徭役和兵役。建安以后,屯田客服役负担不断加重。到了曹魏末期,许多屯田客不堪沉重的赋役负担而逃走做了私家佃客。(www.xing528.com)

军屯 建安前期,由于军队作战频繁,军屯没有大的进展。建安末年,军事行动减少,军队驻地较为固定,司马懿向曹操建议实行军屯。直到曹丕黄初年间(220~226年),军屯的管理机构才正式建立起来,设置了度支中郎将、度支校尉、度支都尉等官员管理军屯。军屯的基本单位是营,每营六十人,中央设司农度支校尉,管理军屯。军屯的剥削方式大概和民屯一样。军屯主要分布在曹魏与蜀汉、孙吴交界的边境地区。

屯田是曹魏在汉末战乱的情况下采取的恢复农业生产的一项措施。通过屯田,大片的荒地得到了开垦,大量的流民也重新回到了土地上,这对北方的经济恢复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