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内双语教学研究成果概览

国内双语教学研究成果概览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到目前为止,我们未见到中国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手语、汉语——双语教学实验项目”。我们从云南少数民族语言的地域性特点得到启示,提出了“手语、汉语——双语教学”概念,进行“手语、汉语——双语教学”实验研究,旨在提高聋哑儿童的手语基础、汉语能力、认知水平和手语文化意识,使他们都能获得适合他们自身需要的最大程度的发展。此为我们提出“双语教学”项目的理由之二。

国内双语教学研究成果概览

在国内,针对该用手语教学还是口语教学,人们常常争论不休,其实早在1987年8月,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家朴永馨教授就提出了语言“工具说”,认为无论用手语还是用口语教学,只要能把学生教会就行,就像是用筷子还是用刀叉吃饭,只要能把饭吃饱就行,手语和口语就仅只是一个工具而已。随着20世纪90年代末,英国首倡“双语文化”的概念后,关于手语、口语的研究有了新的发展。南京的沈玉林、吴安安等学者提出了“自然手语”“汉语手语”等概念,主张聋人应有以自己“手语”为核心的文化意识圈,支持聋人有享受自己文化氛围的权利,这是提升到人权层面的理念,认为“双语教学”不同于普通教学过程中的手语教学——它就仅只是一个教学工具而已,他们认为手语应该是一种独立的语言,缺少这个前提就谈不上“双语教学”。

他们试图研究聋人手语的表述习惯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从而认定手语是一种独立的语言,也有少量文章见于《现代特殊教育》,如《双语教学:一种聋教育的新思想、新方法、新突破》。他们更多偏重对文化意识的呼吁,也对聋人手语的表述习惯做了有益的探索,认为词序上手语有与汉语不一致的地方,不过对手语与聋人汉语、聋人认知的发展涉猎不充分。而且就“双语”本身,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手语口语说”(沈玉林),有“手语书面语说”(梅芙生),有“双语教育说”(康复学校教师),还有“双语教学说”(张宁生),等等。作为一种积极的尝试,他们都做出了有益的探索。然而到目前为止,我们未见到中国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手语、汉语——双语教学实验项目”。我们从云南少数民族语言的地域性特点得到启示,提出了“手语、汉语——双语教学”概念,进行“手语、汉语——双语教学”实验研究,旨在提高聋哑儿童的手语基础、汉语能力、认知水平和手语文化意识,使他们都能获得适合他们自身需要的最大程度的发展。此为我们提出“双语教学”项目的理由之二。(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