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曹操倡导节俭,广为称颂

曹操倡导节俭,广为称颂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安、黄初年间所以称之为“节俭之世”,是与曹操、曹丕父子身体力行有直接关系的。这是裴松之在为《三国志》作注中引用《魏书》的一段话,可以作为对曹操节俭行为的综合性评价。曹操倡导节俭的思想不仅表现在性格特点上,而且在其内心深处有着强烈的抑制贪欲的愿望。曹操不仅自己不好华丽,也使子女、后宫都做到了节俭朴素。曹操的节俭被后人广为称颂。

曹操倡导节俭,广为称颂

古人说,吏洁于上,俗移乎下。建安、黄初年间所以称之为“节俭之世”(《三国志·何夔传》),是与曹操曹丕父子身体力行有直接关系的。正如夏侯玄所说:“夫上之化下,犹风之靡草。朴素之教兴于本朝,则弥侈之心自消于下矣。”(《三国志·夏侯尚传》)

曹操“雅性节俭,不好华丽,后宫衣不锦绣,侍御履不二采,帏帐屏风,坏则补纳,茵蓐取温,无有缘饰。攻城拔邑,得靡丽之物,则悉以赐有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四方献御,与群下共之”。这是裴松之在为《三国志》作注中引用《魏书》的一段话,可以作为对曹操节俭行为的综合性评价。

曹操倡导节俭的思想不仅表现在性格特点上,而且在其内心深处有着强烈的抑制贪欲的愿望。建安十五年(210年)十二月,曹操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公开宣示了自己的经历和政治抱负,称自己“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同时宣布退回皇帝所封的阳夏、柘、苦三县两万户的封地,只留武平一万户。建安十八年(213年)五月,汉献帝派御史大夫郄虑策命曹操为魏公时,曹操上书答谢说了很有名的四句话:“列在大臣,命制王室,身非己有,岂敢自私。”(曹操《上书谢策命魏公》)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冬,东吴孙权上书称臣,劝曹操当皇帝,曹操还骂他:“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www.xing528.com)

曹操不仅自己不好华丽,也使子女、后宫都做到了节俭朴素。“公女适人,皆以阜帐,从婢不过十人。”曹操夫人卞氏常说,“居处当务节俭,不当望赏赐,念自佚也”,“吾事武帝四五十年,行俭日久,不能自变为奢”(《三国志·后妃传》)。直到曹操孙子曹叡当了魏明帝的时候,尚书卫觊还上疏劝谏:“当务之急,宜君臣上下,并用筹策,计较府库,量入为出。”他并特别说道:“武皇帝之时,后宫食不过一肉,衣不用锦绣,茵蓐不缘饰,器物无丹漆,用能平定天下,遗福子孙。此皆陛下之所亲览也。”(《三国志·卫觊传》)

值得一提的还有曹操禁止厚葬之风。建安十年(205年)大破袁谭,平定冀州之后下令:“公不得复私仇,禁厚葬,皆一之于法。”《汉书》还曾记载曹操曾下令“士卒为军死,为槥”,即用小棺葬之。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在《遗令》中,嘱:“敛以时服,无藏金银财宝。”据《三国志·武帝纪》记载,曹操所以禁厚葬,最主要的是因为“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所以《遗令》规定:“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曹操的节俭被后人广为称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