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魏征西将军邓艾奇袭蜀都,成就中国战争史上著名之魏灭蜀战

魏征西将军邓艾奇袭蜀都,成就中国战争史上著名之魏灭蜀战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九月,魏军正式全面发动进攻,刘禅却不等援军到达,就命汉中的蜀军撤退,导致魏国东路军长驱直入。邓艾率领的西路军也同时展开攻势,姜维因获悉魏军已进入汉中的消息,便不作抵抗,且战且退,希望尽快赶到剑阁援助。但魏军的中路军已从祁山进达阴平之桥头,切断了姜维的退路。魏灭蜀之战,魏征西将军邓艾率偏师出奇兵,纵深迂回穿插,绕过蜀军的正面防御,直捣蜀都成都,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著名的奇袭战例。

魏征西将军邓艾奇袭蜀都,成就中国战争史上著名之魏灭蜀战

正始八年(247年)至景元三年(262年)间,蜀汉不断向曹魏发动战争,力量日渐消耗。曹魏方面,司马氏在高平陵事变后得到魏国实质控制权,至司马师时曹魏皇帝已形同虚设。对外方面,邓艾多次打败姜维北伐军,而司马昭也在寿春打了胜仗,于是开始筹备征伐蜀汉,以统一天下,朝内群臣都认为不可能,唯独钟会支持。

司马昭决定先讨蜀,后伐吴。景元四年(263年)八月,十八万魏军分三路南下:西路军由邓艾所率的三万多人马,出狄道向甘松、沓中直接攻打姜维;中路军由诸葛绪率三万多人马,自祁山向武街、阴平之桥头切断姜维后路;而东路军由钟会率主力十余万人马,再分三路分别从斜谷、骆谷、子午谷进军汉中

刘禅闻讯后,急命廖化增援姜维,派张翼和董厥到阳平关防守钟会军。九月,魏军正式全面发动进攻,刘禅却不等援军到达,就命汉中的蜀军撤退,导致魏国东路军长驱直入。魏军进占阳平关后,乐城与汉城也不攻自破,东路军直逼剑阁。邓艾率领的西路军也同时展开攻势,姜维因获悉魏军已进入汉中的消息,便不作抵抗,且战且退,希望尽快赶到剑阁援助。但魏军的中路军已从祁山进达阴平之桥头,切断了姜维的退路。

姜维为引开魏军,便率军从孔函谷绕到诸葛绪后方,诈称攻击。诸葛绪怕自己的后路反被切断,慌忙后退三十里,姜维趁机立即回头越过桥头。当诸葛绪察觉自己上当时,蜀军已远远离去,追赶不及。姜维从桥头至阴平,一路向南撤,途中与正在北上的廖化、张翼、董厥等蜀国援军会合。当时阳平关已丢失,蜀军唯有退守剑阁,抵抗魏军。

剑阁在今四川剑阁县,西有相连的小剑山和大剑山,地形险峻,道小谷深,易守难攻,姜维利用这种有利地形,在此列营守险。而刘禅也派人向东吴求救,吴国派出丁封、孙异等救蜀。钟会前有剑阁雄关,寸步难进,后有黄金、乐城、汉城三地要隘,东溯汉水,芒刺在背。要是拖下去,形势真如姜维所说:“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粮,自然疲乏。”到时退兵,蜀军若诸城并出,前后夹击,那就比往日曹爽更惨了。于是,钟会又寄希望于原为魏人的姜维归降,致书于姜维。钟会文笔虽佳,但姜维置之不理,面对天险,只得硬着头皮强攻剑阁,姜维列营守险。钟会屡攻不下,但剑阁又是通往成都的主要通道,不能放弃,加上魏军粮食不继,军心开始动摇,众人都担心前功尽废。(www.xing528.com)

在这个关键时刻,邓艾提出了一条奇策,建议魏军从阴平绕小道攻涪城,这样姜维若从剑阁来援,则剑阁势孤易破;若蜀军不援涪,魏军破涪城,切断姜维后路,并可直指成都。这条计策被接纳了,并由邓艾执行。

从阴平到涪城,高山险阻,人迹罕至,十分艰难,不过也因此之故,蜀国没在此设防。这年十月,邓艾率军三万自阴平道深入无人之地三百多公里。面对困难,将士们皆攀木援崖,凿山开路,终于通过了阴平险道,到达江油

江油关据石门,临涪水,一面大江,三面悬崖,是和剑阁齐名的天险。江油守将马邈见魏军奇迹般出现,大惊失色,不战而降。邓艾率魏军乘胜进攻涪城。邓艾自阴平进入景谷旁道后,成都方面已经知道这个消息了,令行都护卫将军诸葛瞻率诸军拒敌,可诸葛瞻的大军到达涪城之后却止步不前。邓艾击破诸葛瞻的前锋,诸葛瞻一听说前锋被破,就引兵自涪关后撤一百多里退守绵竹,又把涪关险城当大礼送给了邓艾。进屯绵竹后,诸葛瞻才意识到自己在战略上已经铸成大错。最后野战使蜀军伏尸数万,诸葛瞻和黄崇、尚书张遵(张飞之孙)、羽林右部督李球均战死沙场。之后,后主听从谯周主降的建议,投降了魏国。

魏灭蜀之战,魏征西将军邓艾率偏师出奇兵,纵深迂回穿插,绕过蜀军的正面防御,直捣蜀都成都,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著名的奇袭战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