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案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案集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为目标,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辅导活动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现了学生成长所需要的各种经验要素,反映了育人目标、基本文化成果和学习活动方式的课程本质3要素。根据这一要求,心理辅导课程的目标又分为发展性目标和预防性目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事先设定,也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及心理发展中随机产生的问题来制定。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案集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指学校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团体心理辅导及其相关的理论与技术为指导,以班级为单位,通过各种辅导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培养、训练、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激发潜能,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帮助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各种心理问题,维护学生心理健康,达到塑造和完善人格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形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为目标,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辅导活动课程。广义上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型课程等。狭义上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仅仅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以正面教育为主的活动课程,辅导目标重在发展、预防。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现了学生成长所需要的各种经验要素,反映了育人目标、基本文化成果和学习活动方式的课程本质3要素。

(一)育人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根据这一要求,心理辅导课程的目标又分为发展性目标和预防性目标。发展性目标侧重于对学生心理潜能的开发、心理品质的培养,帮助学生完善自我,促进健康成长;预防性目标侧重于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在成长中的各种困惑和问题,使学生学会如何调整心态,学会如何及时纠正和改变不健康的心理,从而树立积极健康的情绪,培养正确的自我观和良好的人际适应能力。总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在某种程度上是育人的社会目标,是培养人、重视人、实现人的根本目标。

(二)基本文化成果(www.xing528.com)

这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内容。它汇聚了人类在学习、生活、工作、交往、社会、心理健康方面的各种理论和方法,以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为出发点来组织内容,以学生成长的需要为依据来选择内容,使课程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事先设定,也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及心理发展中随机产生的问题来制定。

(三)学习活动方式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经验为载体,学习方式为个体的自觉接纳。它没有强制性的接受要求,更没有系统性的传授心理学知识的要求。课程主要以活动的方式,在教师的设计和指导下,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感受,发现自己和发现别人,认识自己和认识别人,从而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交往,这就是真正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