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服装色彩学:构思服装色彩的依据

服装色彩学:构思服装色彩的依据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服装色彩构思中,必然要涉及这一系列的相关因素,必须考虑各种色彩所赋予的不同象征意义。服装色彩构思除了考虑精神方面的内容外,物质方面的实用功能性同样不可忽视。由于人的年龄、性别、肤色、发色及形体等方面存在着不同,故对服装色彩有着不同的要求。职业服装更应注重色彩实用功能方面的价值。

服装色彩学:构思服装色彩的依据

服装色彩设计属实用美术设计范畴,它同其他艺术表现有所不同。如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它完全是艺术家对客观存在认识的反映和再现,是艺术家个人意识和情感的纯粹表现,其表现形式甚至可以不受客观物质因素的制约。而实用美术的服装色彩设计,虽然同属艺术形态的创造活动,同样也倾注了个人意识和情感方面的表现,但它必须是借助于特定的物质形式,通过人体来表现的。同时,它要受商品生产及商品销售对象的制约。所以,进行服装色彩的构思,不仅要考虑服装色彩的艺术装饰效果和社会象征意义,而且还须从服装色彩的实用功能性、生产技术和工艺的可行性以及商品销售对象的特殊性等方面加以全面考虑。

(一)服装色彩的艺术装饰性

服装色彩是通过人体表现的一种审美形式,也是人类最为普及的美感形式。服装色彩的装饰目的,不是装饰形式本身,而是由装饰形式美化人体,是对人体内外修饰在服装上的特定反映。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色彩装饰只是为炫示身体,使人体的特点更引人注目,给视觉上带来美的享受,并在心理上取得平衡。从社会学方面来说,服装色彩的装饰,不仅是美化人体的表现手段,也是表现社会机能的一种符号。

对美的喜爱是人类的共同点,只是由于方式和契机不同及受一定的材料约束。但主要还是受到各种不同审美观念影响的结果。原始人的服饰一方面与功利目的相联系,另一方面与宗教、图腾存有不解之缘,因此,装饰手法及装饰部位同实用功能和装饰意念相统一。巴西部落印第安人用彩色黏土涂抹身体,开始仅为防虫咬,后逐步形成审美意识和观念。头饰之所以被原始人注重,是因为头被认为是力量的源泉,生命的中心,所以得到重点保护和装饰。几千年来的社会变迁,服装亦发生了重大的演绎,原始观念、装饰动机随之变异,各个时期表现出不同时代特征的装饰动机,装饰形式得到不断更新。在高度文明的社会里,穿衣除了衣服本身的实用价值外,更重要的是保持礼节、尊严、修饰仪表、表现个性等,其艺术装饰的思想审美可能性,与其他造型艺术相比,更有局限性。这是因为服装色彩装饰艺术表现思想和世界观方面的充分性、明确性和直接性要比其他种类的艺术小得多。服装色彩的审美作用力量,首先是由色彩组合形式运用的经常性和多样性决定的,同时也由单个人和多数人广泛地接受这些色彩的组合装饰形式的可能性所决定。服装色彩也体现了人类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及审美水平的时代性,代表着服装美的价值,影响着服装商品的价格。因此,服装色彩构思的装饰依据涉及美学心理学生理学和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二)服装色彩的象征性

色彩设计是人类社会性的审美创造活动。在这种审美性的创造活动中,色彩表现出了不同的社会属性和情感意志。服装色彩亦同样如此,必然存在某种社会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表现。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以及不同阶层、不同宗教信仰等因素,人们的用色意识和用色形式各不相同,存在着个性方面的差异。其不同的用色现象往往体现出不同的社会意识、道德规范和文明程度。另外,服装色彩的表现往往也体现出社会的政治气氛、经济状态和科技水平。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的日本盛行黑色服装,流露出人们低落的情绪,两伊战争导致绿色的流行,人们将渴望和平的情感寄托于绿色;20世纪60年代宇宙色、太空色的出现,标志着宇航技术的发展……同时,服装色彩也是人们不同身份、年龄、职业、社会阶层、文化素养以及个性心理方面的外在表现。因此,服装色彩既是人类社会性活动的产物,又是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方面的体现。在服装色彩构思中,必然要涉及这一系列的相关因素,必须考虑各种色彩所赋予的不同象征意义。

(三)服装色彩的实用价值

我们知道,作为实用美术范畴的服装色彩设计,其实用性与艺术的装饰性同在,即美与用的高度统一。服装色彩构思除了考虑精神方面的内容外,物质方面的实用功能性同样不可忽视。“人是万物的尺度”,服装色彩物的衡量尺度是人,色彩构思则是以人为主体的思维,不仅要考虑人体的标尺,还须考虑人的生活活动和生产活动,人在具体环境中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即把握人与物的关系、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等。服装色彩的实用功能性,表现在色彩与人形式方面的和谐及色彩作用于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得到平衡的机能性。由于人的年龄、性别、肤色、发色及形体等方面存在着不同,故对服装色彩有着不同的要求。从人的心理机制方面讲,老年人好沉着、稳重的色彩;青年人喜欢欢快、明亮的时髦色调;中年人用色稳重、素雅,但又追求漂亮;儿童适于明快、单纯、高彩度的色彩……人的肤色、发色因素亦同样如此,必须根据此类因素选择与肤色、发色相适应的服装配色。此外,由于季节、环境、场合的不同,人们对服装色彩实用功能方面的需要也不同。如冬季服装的色彩适深不宜浅,夏季服装的色彩适浅不宜深,这是因为色彩的物理特性作用于人体后表现出不同的温度感。职业服装更应注重色彩实用功能方面的价值。因此,在进行服装色彩构思时,须同时考虑服装产品的实用需要与装饰需要,并综合其他相关因素,避免只注重单纯色彩形式方面的表现,而忽视色彩与人体的装饰效果和色彩作用于人的生理机制和心理机制方面的实用功能,也就是说,色彩构思中应全面而辩证地把握人和物的尺度,即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等。

服装色彩是商品性的色彩,它既是构成服装商品的要素之一,又是服装商品整体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作用于服装商品的销售市场,是服装商品竞争中的重要手段,成为销售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知道,消费者购买商品,一是考虑商品的物质属性,二是考虑商品的精神属性,同时,往往还与商品的价格联系起来加以选择。那么,在进行服装商品的色彩设计时,须把握服装商品消费者的购买心理,设计出适合不同消费层次、不同消费类别所需要的色彩,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需要。所以,服装色彩设计从商品性角度来讲,设计的心理策略主要有如下五个方面:

(1)根据消费者的生理要求进行色彩的功能性设计。(www.xing528.com)

(2)根据消费者的审美要求进行色彩的艺术装饰设计。

(3)根据消费者的不同个性动机进行色彩个性表现设计。

(4)根据市场变化的要求进行色彩的商品性设计。

(5)根据消费层次的不同进行色彩的适应性设计。

也就是说,色彩与消费者的生理、心理等方面密切相关,要适销对路,引导服装商品的消费,并对服装市场的适应力和竞争力起积极作用。另外,服装商品的经营与销售,是服装色彩设计的继续和延伸,服装色彩与市场信息有着密切联系,并表现出极大的相互作用力。它一方面以新的色彩引导消费,促进服装商品市场;另一方面它对市场信息有很大程度的依赖性,利用准确及时的市场信息指导服装商品色彩的设计与生产;同时,根据商品消费者的消费层次,从价格上考虑色彩成本方面的因素,设计出不同消费层次需要的色彩,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四)服装色彩的生产工艺性

色彩设计必须符合生产工艺及生产条件等要求,即生产技术方面的可行性。也就是说,服装色彩设计必须适应制作及生产的可能条件,设计通过生产得到实现,但又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设计时要考虑到工艺处理能否达到与设计相吻合的色彩艺术效果,如果脱离了工艺要求和生产条件,再好的色彩设计对产品的生产来说也是毫无价值的。因此,服装色彩的构思与设计,是在工艺技术条件的制约下进行的,不是随心所欲纯绘画艺术的单纯表现。

此外,服装色彩设计还须考虑到材料的选择。根据设计选择材料,或根据材料进行设计。相同的色彩由于材料不同,表现出的色彩情态存在很大差异,如同样一种红色,通过真丝面料表现出华丽、轻盈的感觉,而毛织物表现出的红色则色感含蓄、深沉、厚重。合成纤维光洁度虽高,但存在色谱不全、上色差的缺点,一些色彩无法实现。凡此种种,在进行服装色彩设计时须考虑这些因素的存在,要对色彩、材料及生产工艺水平综合考虑,制定出可行的设计方案。同时,还须将产品成本的核算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等诸方面作为设计构思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将艺术的表现与生产工艺、经济效益统为一体,制定色彩设计的可行性计划。脱离实际的色彩设计就失去了商品的生产价值和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