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滦南畜禽养殖业发展概览

滦南畜禽养殖业发展概览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中国成立前,本县畜禽养殖业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发展基本相适应。新中国成立后,畜牧业逐渐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数量、品种、产品产值和经营体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1976年7月28日的大地震,使全县的畜牧业生产遭到巨大损失,全县倒塌畜棚8400多间,猪圈56000多间。砸死大牲畜5103头,猪33464头,羊4385只,其他畜禽死亡更多。为了保证畜禽的发展,县畜牧部门加强了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扎实开展基础免疫。

滦南畜禽养殖业发展概览

新中国成立前,本县畜禽养殖业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发展基本相适应。

畜禽品种主要是牛、马、驴、骡、猪、羊、鸡、鸭、鹅等。当时,饲养骡、马的少,其数量在大牲畜总数中不足10%。只有富户和从事专业运输的商户才养得起,一般农户只养得起牛、驴。全县仅有的养羊户也集中在少量的富裕户之中。养猪的农民也是为数不多,稍微富裕的人家,一年兴许饲养1头猪。

新中国成立后,畜牧业逐渐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数量、品种、产品产值和经营体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1949年,全县大牲畜存栏30800头,猪60070头,羊754只,家禽168000只。全县畜牧业产值607万元。1950~1953年3年经济恢复时期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经过合作化运动经济体制发生了一次大的变革,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畜禽饲养量和畜牧业产值逐年增加。1957年牧业产值已达739万元,比1949年增长了17.86%,年末猪只存栏76679头,比1949年增长了20.84%;大牲畜存栏33156头,羊3331只,比1949年分别增长了7.1%和3.4倍;家禽232620只,增长了27.8%。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片面强调“以粮为纲”,个体饲养业被批判为资本主义倾向,发展畜牧业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政策被取消,使全县的畜牧业生产受到影响。但在这十年中,除1969年部分地区发生洪涝灾害,其余年份基本稳定,农业生产获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粮食产量连年增长,缺粮情况有所缓和,为发展畜牧业创作了条件。很快,全县掀起了一场养猪热潮,生猪存栏量大幅增长。1975年,生猪存栏量203000头,创历史最好水平;大牲畜存栏37155头,比1965年增长24.2%;羊存栏32845只,比1965年增长了158.8%,其中,奶山羊31396只,增长了202.7%;家禽存栏229130只,比1965年增长了19.7%,畜牧业产值达到1635万元。

1976年7月28日的大地震,使全县的畜牧业生产遭到巨大损失,全县倒塌畜棚8400多间,猪圈56000多间。砸死大牲畜5103头,猪33464头,羊4385只,其他畜禽死亡更多。震后各地支援救灾马200匹,商业部门购进大牲畜1656头。即使这样,年终存栏仍大量减少,大牲畜存栏仅达35883头,比上年减少1272头;生猪存栏194265头,比上年减少8776头。1977年,又遭到洪涝灾害,粮食减产,畜牧业生产直接受到影响。到1978年生猪存栏134749头,比1975年下降33.6%。

1979年以来,随着农村经济政策的调整和经济体制的改革,出现了个体养殖的新局面。尤其是1982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涌现出了一批养畜专业户。1983~1984年,由于对猪肉购销市场价格的改革失误,出现了夏季交猪难的现象。为此,政府采取多渠道扩大购销措施,开放猪肉市场等措施,使交猪难的问题得以解决。全县生猪存栏每年仍保持在10万头以上,出栏在6万头左右。1987年底,大牲畜存栏49624头,比1978年增长了32.4%;家禽存栏1162263只,比1978年增长了2.85倍,畜牧业总产值达到4134万元。(www.xing528.com)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畜产品价格的放开和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逐步建立,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生产布局,畜牧业生产快速发展,开始走上了商品经济和集约化经营的轨道。全县规模养殖场、专业村、专业户等专业化生产蓬勃发展,陆续建成了一批畜牧业生产基地,同时随着商品畜牧业的不断发展,滦南中红肉鸡生产有限公司、蒙牛乳业等一批具有带动能力的畜禽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企业逐渐成长壮大起来,并形成了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以千家万户为基础、以中介组织为纽带,生产、加工、销售相结合的畜牧业产业化雏形。经过30多年持续、稳定的发展,畜牧业从副业地位逐渐转变为农村经济的一项支柱产业。

2015年,全县实现畜牧业产值54亿元,同比增长5.2%,奶牛存栏14.3万头,同比增长0.7%;生猪出栏150万头,同比增长28%;肉鸡出栏1050万只,同比增长2.6%;蛋鸡存栏250万只,同比增长0.4%;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5万吨、3.75万吨和53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7%、1%和1.9%。

年内,县畜牧兽医局谋划实施项目7个,争取上级补贴资金3392万元,其中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项目获得项目资金2100万元,生猪调出大县项目获得项目资金787万元,奶牛良种补贴项目获得项目资金150万元,奶牛标准化场改造项目资金280万元,肉牛扩繁项目获得项目资金75万元。

为了保证畜禽的发展,县畜牧部门加强了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扎实开展基础免疫。分别在春、秋组织2次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强制免疫工作,圆满完成口蹄疫禽流感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新城疫的强制免疫,做到了应免尽免。全县动物免疫密度达到了100%,免疫标识佩戴率、免疫证发放率均达到了10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