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印度伊斯兰园林实例:《中外园林史》节选

印度伊斯兰园林实例:《中外园林史》节选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该园是印度陵墓建造史上登峰造极之作,其壮美程度令世人惊叹。将陵墓后移,两个缺陷得以避免。预留出的花园由十字形水渠划分,构成传统的伊斯兰园林形式,从另一个角度巩固恢复了伊斯兰园林特点。图13-23泰姬陵图13-24泰姬陵平面图园林具体特点:①十字形水渠划分四分园。

印度伊斯兰园林实例:《中外园林史》节选

1.胡马雍陵园

胡马雍是莫卧儿帝国的第二代帝王,胡马雍陵园(见图13-16)高耸于印度新德里东南方向的亚穆河畔,是胡马雍与妃子的陵墓。胡马雍对园林的兴趣远不如他的父亲巴布尔浓厚,但1562年由胡马雍遗孀主持的胡马雍陵园却是莫卧儿帝国陵园建造之最。其规模宏伟,保持了莫卧儿园林最初的形式。胡马雍的陵庙位于这个正方形四分花园的中心,呈对称形式(见图13-17)。广阔的花园风景独特,使人们联想到《古兰经》中关于天园景象的描写。80年后,胡马雍陵园的设计被闻名于世的泰姬陵所沿袭。作为莫卧儿时期的古庭院,胡马雍陵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图13-16 胡马雍陵园

图13-17 胡马雍陵园平面图

2.阿克巴陵

阿克巴大帝继承了祖先事业,进行着莫卧儿帝国的征服和拓展。大帝对印度的知识和艺术深感兴趣,尤其注重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在宗教上的融合。阿克巴陵园(见图13-18)距离莫卧儿帝国首都亚格拉约9 千米,处于占地765 米见方的方形场地上,陵墓处于正当中,十字交叉垂直的园路形成十字形结构,把陵园划分为四大块,继而再十字划分形成更小的方块。十字形的路没有水渠,只在它的四臂上各设两个水池,陵园内树木花卉非常茂盛,1632年,英国旅行家蒙蒂到印度,描写过阿克巴陵园里嘉树连阴、繁花似锦的迷人风光。

图13-18 阿巴克陵园

3.尼夏特园

尼夏特园(见图13-19)位于克什米尔塔尔湖南侧。庭园由12 个露台组成,沿着塔尔湖的东岸依山逐渐升高,流经水渠的水变成台阶瀑布落下,伴随水池和水渠中的喷泉,庭园生机勃勃。在这些明丽的露台上的花坛中,各种鲜花争奇斗艳,景色四季迷人,尤以秋天最美。尼夏特园最有特点的是园林的规划和选址,在台地的后方,可以欣赏到壮美的群山景致,在园林另一端可以领略湖泊之美。花园的选址既便于欣赏美景,也和园外的风景完美融合。

4.夏利玛园

1)夏利玛园-克什米尔

贾汉杰大帝发现了克什米尔地区建造花园的潜力,于是在克什米尔开展夏季行宫花园的建设。1619年所建的夏利玛园(梵语意为爱巢)消夏别墅是一个中心水渠流入塔尔湖的四分花园。园长约530 米,宽约240 米,分为三部分:公共庭园区、帝王庭园区和供王妃及女眷享用的庭园区。外侧公共庭园区是对民众开放的公共庭园,其范围从连着湖水的大水渠开始,到第一个大凉亭为止。黑色大理石的御座至今还安放在水渠中心的瀑布上。水渠穿过建筑物,注入下面的贮水池中。帝王庭园区比公共庭园区要稍微宽些,由两个低矮的露台组成,中央建有私人觐见厅。庭园所有的色彩和芬芳与背景迷人的马哈迪瓦山的白雪一起,聚集在这座凉亭的四周。夏利玛园-克什米尔平面图见图13-20。

图13-19 尼夏特园

图13-20 夏利玛园-克什米尔平面图

2)夏利玛园-拉合尔(www.xing528.com)

夏利玛园-拉合尔园位于巴基斯坦拉合尔市东北郊,1643年开始建造,于1619年竣工,是国王沙·贾汗的庭园(见图13-21),他以其父亲贾汉杰在克什米尔的别墅园夏利玛取名,并仿其布局样式。此时期的拉合尔城市规模要比当时的伦敦巴黎还大,十分繁荣。该园突出纵向轴线,成阶地状,庭园包括三个露台,长480 米,宽210 米,该园外侧也有庭园,面积更大,地势从南到北逐渐倾斜。最顶层露台及最底层露台都采用四条水渠分区的形式,连接着位于中央的、比它们狭小的第二层露台。第二层露台也是全园的高潮景观,在第二个露台的中央建有一个巨大的水池,池的三边各建一凉亭,水池中央还有一个小平台,由两条石铺小路与岸上相连,大水池中设有144 座喷泉,庭院东墙上的国王浴室与中央的水池相对。另有两条园路和花坛环绕在这个大型水池的四周。底层和顶层露台上的水渠宽约6 米,都附有一排小喷泉(见图13-22)。

图13-21 夏利玛园-拉合尔

图13-22 夏利玛园-拉合尔平面图

5.泰姬陵

亚格拉的泰姬陵,全称为泰姬·玛哈尔陵(见图13-23)。该陵园修建在印度北方邦西南部的阿格拉市郊,地处平坦之地,是国王沙·贾汗为爱妃玛哈尔建造的陵园,1632年开始营造,1654年建成,历时22年。该园是印度陵墓建造史上登峰造极之作,其壮美程度令世人惊叹。

全园占地17 公顷,并没有延续父辈几代的陵园建造传统和审美习惯,而是突破性地将主要建筑物陵墓安置在正方形花园的后面,不再是庭园的中心,弱化了传统伊斯兰园林的向心格局,此格局曾在印度的陵园建造中统治了上百年。这样的设计使得花园能够完整地展现在陵墓之前,大大提升了陵园的艺术水平。原本的设计将陵墓放置于花园中心,破坏了花园的整体性,同时由于其庞大的体量,与周边的喷泉和凉亭形成了鲜明落差,破坏了花园的整体性,影响正面观赏的效果。将陵墓后移,两个缺陷得以避免。预留出的花园由十字形水渠划分,构成传统的伊斯兰园林形式,从另一个角度巩固恢复了伊斯兰园林特点(见图13-24)。

图13-23 泰姬陵

图13-24 泰姬陵平面图

园林具体特点:①十字形水渠划分四分园。全园占地17 公顷,陵园的中心部分是大十字形水渠,将园分成四块,均衡对称,布局简洁严整,中心筑造一高出地面的大水池喷泉,十分醒目。②建筑屹立在退后的高台上,重点突出。白色大理石陵墓建筑为高70 多米的圆形穹顶,四角配以尖塔,建在花园后面高10 米的台地上。这种建筑退后的新手法,更加突出了陵墓建筑,保持了陵园的完整性。③做工精美,整体协调。陵墓寝宫高大的拱门上镶嵌着可兰经文,整体建筑与园林结合,穹顶倒映水池中。

6.德里红堡

德里红堡是沙·贾汗大帝于1639—1648年期间建造而成的宫苑,城墙是红砂石砌筑而成,“红堡”由此得名而来。红堡占地17 公顷,东面紧邻朱木拿河,因为河岸陡峭,所以并没有建设东墙。德里红堡的建筑颇有伊斯兰特色,里面大大小小的庭院都是十字形的四分园(见图13-25、图13-26)。

图13-25 德里红堡平面图

图13-26 德里红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