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华诗鉴》:虞喜揭示岁差之谜

《中华诗鉴》:虞喜揭示岁差之谜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俯仰观天建一功,岁差日转识精宏②。其最大的贡献是发现“岁差”,成为我国天文历法史上一大发现。②②建一功、迹未重上下四句:指虞喜在东晋成帝咸和五年独立测出太阳与地球之运转从今年冬至点到明年冬至点,并不在一个原点上,而是稍有差距即“岁差”这一卓识而显著的功绩。岁差又称恒星东行或节气西退。④时惊服、几近同:是说虞喜发现“岁差”这一创新的见解为时人惊奇而折服。

《中华诗鉴》:虞喜揭示岁差之谜

俯仰观天建一功,岁差日转识精宏

恒星进退回归析,终点缘由迹未重

浑盖误,夜宣从,安天高论拨迷踪

开新见解时惊服,绩与大明几近同

①虞喜(281-356年) 东晋天文学家,字仲宁,晋代会稽余姚(今属浙江)人。成帝咸康年间(335-342)根据宣夜说著《安天论》。其最大的贡献是发现“岁差”,成为我国天文历法史上一大发现。(www.xing528.com)

②②建一功、迹未重上下四句:指虞喜在东晋成帝咸和五年(330)独立测出太阳与地球之运转从今年冬至点到明年冬至点,并不在一个原点上,而是稍有差距即“岁差”这一卓识而显著的功绩。岁差又称恒星东行或节气西退。他认为“通而计之,未盈百载,所差之2°”。得出冬至点每“五十年后退1°”的结论(仅比今测值短二十一年多)。

③浑盖误、夜宣从、拨迷踪:浑盖:即浑天说、盖天说。夜宣:即宣夜说。在晋代对天体的认识有三家之说,浑天说认为天裹地,像卵黄,天地都是圆的;宣夜说天并没有一定的形质,日月星辰自然运行在虚空之中;盖天说天似盖笠,地如覆盘,天圆地方。虞喜根据实践和试验,否定了“浑天”、“盖天”二说,依据“宣夜”说著作了《安天论》。在《安天论》中得出“岁差”的结论,改变了前人认为恒星年与回归年是不分的,太阳自今年冬至点环行天空一周到明年冬至点是相叠的认识(即拨迷踪)。

④时惊服、几近同:是说虞喜发现“岁差”这一创新的见解为时人惊奇而折服。其功绩与南北朝时期祖冲之创制的《大明历》规定一回归年长度为365.2428日,确定岁差为四十五年十一月差1°,几乎接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