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陆贽:时宰相的救星-中华诗鉴

陆贽:时宰相的救星-中华诗鉴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道偏离国柄崩,救时内相绝逢生②。代宗大历年间,年“十八岁登进士第”。陆贽在生前或身后都不是争议人物,而是以刚正不阿的人格魅力著称。②王道偏离国柄崩,救时内相绝逢生:指德宗因失君道,而造成泾原兵变,先后出现朱泚、李希烈称帝。这里的“王佐”又喻指陆贽具有辅佐帝王“王佐才”。

陆贽:时宰相的救星-中华诗鉴

王道偏离国柄崩,救时内相绝逢生

指陈弊政疏僚属,揭斥侵渔毁庶庭

纳谏诏书安社稷,独裁意旨乱朝廷

王张贾识诚难得,刚愎之君失魏徵

①陆贽(754—805年) 唐大臣、政论家。苏州嘉兴(今浙江嘉兴市)人,字敬舆。代宗大历年间,年“十八岁登进士第”。德宗即位,任为翰林学士,参与机谋。建中四年(783)德宗避朱泚之乱于奉天,藩镇李希烈等又背叛朝廷,使德宗手足无措,在国家危难之际,陆贽为朝廷起草诸多诏书,使德宗转危为安。贞元八年(792)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即宰相),在任期间多所建树,大胆指斥弊政,并提出改进防务等措施,由于敢言直谏,为刚愎自用的德宗所忌,十年被奸臣裴延龄所谗,当年冬罢相,次年贬为忠州别驾,居忠州十年而死。陆贽在生前或身后都不是争议人物,而是以刚正不阿的人格魅力著称。被誉为唐朝公认的继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宋(璟)之后又一位贤相。特别是传世的一部《翰苑集》亦称《陆宣公奏议》精辟地论述为君之道、治国之术,辉映当时,彪炳千秋。(www.xing528.com)

②王道偏离国柄崩,救时内相绝逢生:指德宗因失君道,而造成泾原兵变,先后出现朱泚、李希烈称帝。“救时内相”:是时人对陆贽力挽狂澜、平息大乱的誉称。

③指陈弊政疏僚属,揭斥侵渔毁庶庭:指在《陆宣公奏议》中,论述臣僚的疏远是因为君主施虐政而造成的;揭斥朝廷对商人、贫民加征的间架税(房屋税)、除陌钱等,是导致民众离心离德的原因。

④纳谏诏书安社稷,独裁意旨乱朝廷:意为君王纳谏如流才能相安社稷,反之独裁专制则必将祸乱朝廷。这里指陆贽先后向德宗上了三状,迫使德宗下“罪”己诏,即《奉天改元大赦制》,从而使叛乱得以平息。然而,大乱将平,德宗又故态复萌,继之刚愎自用,独裁专制,不久就罢了陆贽宰相之职,使祸乱再起。

⑤王张贾识诚难得,刚愎之君失魏徵:王张贾识指陆贽与南宋的王佐、西汉张良贾谊一样具有辅佐君王打天下,安社稷的识虑和才智。这里的“王佐”又喻指陆贽具有辅佐帝王“王佐才”。语出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称陆贽“才本王佐”,智如子房(张良),辩如贾谊。其奏议实开资治之龟鉴。魏征:唐太宗时著名谏官。这里指唐德宗没有他老祖宗唐太宗的宏量,不能善始善终任贤纳谏,又刚愎自用,故不能同舟共济兴“贞观之治”之伟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