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成为幼儿教师:抓住关键事件

如何成为幼儿教师:抓住关键事件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下午,陈爸爸来接园时,我把事情的经过与他交流了一下。我第一时间和陈爸爸进行了交谈,并把这个年龄段幼儿的特点一一向他做了分析。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幼儿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和出色的孩子相比,这些孩子更需要教师的关注、关爱和积极有效的指导。同伴的认可和自我认可同样重要。做一个智慧型的教师,把握孩子的关键事件。

如何成为幼儿教师:抓住关键事件

宁波市江北求知幼儿园 杜 雪

案例一

午睡起床的时间到了,孩子们正在忙着穿衣服和裤子。这时,罗罗指着陈波的手说:“杜老师你看,陈波手里有玩具。”听她这么说,我赶紧过去看看。陈波手里拿着别的小朋友从家带来的玩具。玩具为什么会在陈波的手里呢?我把她叫到跟前,小声地问她:“小朋友在你手里发现了别的小朋友的玩具,是你拿的吗?”她马上反驳我:“不是我拿的,我不知道。”“那是谁拿的呢?”“是我从家里带来的。”我接着问她:“是吗?那我一会儿给你爸爸打电话问一问,看看是不是从家带来的。”她紧张地说:“不行,不行。”“为什么呀?我们一起看看到底是谁的不就明白了吗?”她沉默不语。我看懂了她的意思,于是问她:“玩具是你拿的对不对?”她点了点头。“为什么要拿玩具呢?”“因为我喜欢这个玩具,想拿回家玩儿。”我说:“喜欢这个玩具,想拿回家玩,是不是要问问别的小朋友呀?”

下午,陈爸爸来接园时,我把事情的经过与他交流了一下。她爸爸说:“对了,杜老师,前几天她也带了玩具回家,她说是老师奖励她的,我就没有在意。还有我们家里总是多出许多皮筋,她也总说是老师梳头发时给她的,我也没有在意,原来是偷拿的呀?”我赶紧解释:“陈爸爸,您别着急。现在不能说孩子是偷玩具。皮筋的事,因为这一年龄段的孩子难以区分‘你我’,很可能只是喜欢,所以拿回家玩。我们要慢慢地引导她,告诉她别人的东西不能拿。家长也不能采用强硬的态度呵斥,多跟孩子沟通交流,及早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听我这么说,陈爸爸平静了许多。他说:“我回家会慢慢和她说,让她主动把东西拿回来。”

案例二

上课时,小施总是笔挺地坐着。每次看见他这么坐着,我总感觉有些怪怪的。他从不主动举手,我用目光暗示了他好几次,他似乎理解了我的用意,慢慢地站起来。他说话的声音非常轻,压在喉咙底下似的,一说话就满脸通红。我发现,好多次我与他对视时,他总是在回避我的眼神,但又像在等待我说些什么似的,手里的小拳头紧紧地抓着裤子。我想给他机会让他回答,可他说话断断续续的,而且他说得很轻,大家都没听清楚。于是,我把他叫到身边,搂着他,对他说:“小施最棒了,小朋友好想听你说话。你再大声说一遍,行吗?”就这样,他在我的鼓励下,逐渐缓减了紧张、胆怯的情绪,用自然的声音回答问题。虽然仍满脸通红,但完整地讲了出来。

从观察的情况来看,小施在学习、活动方面缺乏主动性和勇气,而教师的点头、拥抱无疑给了他很大的鼓舞。实际上,他很会动脑筋,也会思考,他是有话想说的,只是不敢大胆地说出来。在老师的鼓励下,他感受到了老师的关爱、小朋友的关注,他放下不敢说的顾忌,大胆地面对小朋友。

小施是本学期转学来的,对其他小朋友不了解,从不主动与其他小朋友交流和玩耍。性格内向的他,在我积极的引导与不断赏识下开始变得自信起来。老师如果没能充分理解孩子,分析他们行为的原因,只一味地责备,可能会导致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相反,如果教师能在适当时候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他们会变得更有信心。

案例一反思

及时和家长沟通,提高家园合作效力。我第一时间和陈爸爸进行了交谈,并把这个年龄段幼儿的特点一一向他做了分析。小班的孩子,对“拿”“借”和“偷”是没有概念的。所以,如果发现孩子带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要告诉他(她)尽快放回原来的地方,然后知会老师一声就好了。千万不要把这种事看得太严重,反而让孩子有心理负担。引导家长打消对“偷”这个概念的误解。当孩子有这种行为的时候,我们不能给孩子贴上“偷”的标签,这样会吓着孩子,应该循序渐进地给孩子讲道理。只有家长和教师一起努力,才能逐步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案例二反思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教育,小施现在能大胆地在同伴面前说话和表演节目了。在冬季亲子趣味运动会的早操舞表演中,他站在最显眼的位置,自信地展示自己的动作。最近,在班级的卡拉OK赛中,小施大方的表现,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又一个惊喜。

小施的转变,我想最离不开老师对他的关注,也离不开赏识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当面对一名在园不爱说话,在家却滔滔不绝的孩子时,我们应重视教师和孩子之间积极、充分的情感交流。“不要吝啬我们的赏识”,为孩子创设一个充满鼓励、支持的学习环境,让教师真正成为孩子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www.xing528.com)

名师引领1

作者是一个积极上进、善观察、懂思考的行动派。作为新教师,最可贵的是她遇到问题后,能不断地想办法解决,而不是过分依赖老教师。两个案例都是新教师在工作中会遇到的难题,但作者及时地和家长进行沟通,及时地赏识孩子,及时地进行环境和言语暗示,有效地解决了问题。

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计划地、阶段性地去完成一些挑战,同时也需要学习静心沉淀。优秀不是一蹴而就的。从案例中可见,作者还存在着很多语言方面的小问题。

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幼儿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

(点评专家:骆园园,宁波市奉化区优秀教师、教坛新秀,奉化第三实验幼儿园副园长)

名师引领2

幼儿时期是孩子个性特点和心理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新教师踏入工作岗位后,面对的是几十个性格迥异的孩子。因此,对新教师来讲,提升专业素养非常重要。

每个班级中都有性格内向的孩子,有调皮捣蛋的孩子,甚至有一些有不良习惯的孩子。和出色的孩子相比,这些孩子更需要教师的关注、关爱和积极有效的指导。

不管对待哪一类孩子,教师首先要抱有一颗宽容的心,从内心去接纳每一个孩子。然后要因材施教。对内向的孩子,教师要多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带动他们参与到活动当中去;对调皮和有不良习惯的孩子,既要严格,也要关心爱护,利用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消极因素,要努力培养孩子的自制能力,在角色扮演中学习社会化技能。最后还要给予孩子积极的评价。积极评价是帮助孩子建立自我形象、树立信心的重要方法。同伴的认可和自我认可同样重要。

做一个智慧型的教师,把握孩子的关键事件。对孩子既要有理性的支持,又要有人文的关怀,相信天下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

(点评专家:梅煜琛,浙江省教坛新秀、宁波市王宽诚育才奖获得者、海曙区优秀教师、海曙区名教师,宁波市海曙区气象路幼儿园副园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