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在合理环境创设中成为合格幼儿教师

如何在合理环境创设中成为合格幼儿教师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创设区域环境时,教师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制定评价系统,确保区域活动质量。全方位评价区域活动环境,不留一点死角,扩大评价主体,既包括幼儿园的教职员工,也包括幼儿、家长等,采用多元评价方式,获得客观的评价结果。评价保持一定的频率,全面评价区域环境至少每学期开展一次。此外,在评价之前,科学设置评价指标,如幼儿参与度、区域规划合理度、布置美观度等,保证评价结果客观、科学,真正促进环境创设质量的提升。

如何在合理环境创设中成为合格幼儿教师

在创设区域环境时,教师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制定评价系统,确保区域活动质量。全方位评价区域活动环境,不留一点死角,扩大评价主体,既包括幼儿园的教职员工,也包括幼儿、家长等,采用多元评价方式,获得客观的评价结果。评价保持一定的频率,全面评价区域环境至少每学期开展一次。此外,在评价之前,科学设置评价指标,如幼儿参与度、区域规划合理度、布置美观度等,保证评价结果客观、科学,真正促进环境创设质量的提升。

【拓展阅读】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是指幼儿教师创设幼儿园环境时应遵循的基本要求。这些要求是根据幼儿教育的原则、任务和幼儿发展的特点提出来的。

1.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原则

幼儿园教育目标是引导幼儿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教师在环境创设时要目标明确,与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相一致,在环境创设上对体、智、德、美几个方面,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不能重此轻彼。凡是幼儿发展、教育目标所设计的领域,就有相应的环境布置。同时,幼儿教师根据学期计划和月计划、周计划的不同,设计与之相适应的环境,形成系统的、系列的环境布置,促进教育目标的完成。

2.与幼儿发展相适宜的原则

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身心发展存在着年龄差异。幼儿教师环境创设,适应不同年龄幼儿的特点,通过不同层次的环境和不同的材料来达到教育目的。即使是同一年龄段的幼儿,在感觉、兴趣、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教师必须注意幼儿的发展差异,适应这些差异。好奇、探究是幼儿的天性,如果环境布置总是一成不变,不仅不能给孩子以新鲜感,久而久之也会使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随之下降。因此,幼儿教师创设新鲜的、动态的环境是幼儿教育艺术之一。

3.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的原则

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不仅蕴含在环境之中,而且蕴含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之中。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言,“通过儿童的思想和双手布置的环境,可使他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了解,也更加爱护”,环境创设特别是室内环境创设,充分引导幼儿参与,征求幼儿的意见,引导幼儿参与设计、提供材料与作品、参与布置。虽然幼儿参与环境创设比幼儿教师本人独立完成费时费力,但是更能提高孩子的兴趣和创造性,增强责任感和成就感,有助于对幼儿开展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

4.园内外环境相协调的原则(www.xing528.com)

幼儿教师不仅要重视园内环境的创设,而且要重视园外环境的影响。幼儿教师应充分发挥幼儿园、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功能,在做好园内工作的同时,营造和谐的园外环境。如通过多种形式主动与家长联合,对家长进行科学育儿知识的培训,引导他们配合幼儿教育,也可请特殊岗位(如交警、记者等)和有特长的家长到幼儿园给幼儿们讲课。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多带幼儿到大自然以及其他有益健康发展的活动场所参观学习、接受教育。

5.突出特色的原则

环境创设要结合幼儿园各自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切忌千篇一律,千园一面。可以充分发掘地方蕴藏的课程资源,发挥幼儿教师个人的聪明才智,突出地方特色和教师特色。地方特色资源尤其加强对幼儿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爱劳动的思想品德教育。

6.安全卫生的原则

幼儿园的园舍首先要做到安全,尤其在新建和改建幼儿园的过程中,一是考虑园舍的安全问题。幼儿园地面要平坦,不能有坑坑洼洼、磕磕绊绊。所种花草既要漂亮,又要无毒、无危险,夹竹桃仙人球之类的植物不宜种植在幼儿园。室内、寝室要安装紫外线灯或随时用消毒水消毒;电器电线布置要合理,用电插销不能离孩子的床铺太近;吊扇使用前对其稳定性要进行检查。二是考虑玩具安全。室内外玩具不能有危险性。室外大型玩具有相当一部分是铁制的,边角要圆滑。孩子玩的时候,幼儿教师要看护好。室内玩具也要注意,尽量避免尖锐的、细小的、能发射的等类型玩具。一些“三无”塑料玩具也有安全的问题。玩具要经常清洗,保持整洁。

7.平等和谐的原则

这条原则主要指创建幼儿园精神环境。精神环境创建的中心是建立融洽、和谐、平等、健康的人际关系。“要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这里提到了两个尊重、一个并重、一个关注。实际上,孩子很多心理问题是从幼儿时期形成的,如孤独感、自卑感、攻击行为等。教师的态度和教育方式,团结、和谐的师幼关系,有助于形成幼儿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形成健康的人格。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把幼儿当成有思想、有个性的人。幼儿的身体是脆弱的,幼儿的心理也是脆弱的,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充分尊重。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可能对幼儿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幼儿教师一定要时时提醒自己,不轻易地批评孩子,不过分地批评孩子。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即从幼儿的特点出发,用幼儿能够接受的方式去教育幼儿,教给幼儿能够理解和接受的知识,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关注幼儿个体差异,教师在教育上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特别关注、适当指导那些与众不同的幼儿,如少数民族、单亲家庭、智障者、残疾、外来打工、心理障碍等幼儿。[1]

【注释】

[1]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概念与原则[EB/OL].https://wenku.baidu.com/view/c32c12ed844769 eae109ede4.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