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法律孤儿的风险与社会救助

法律孤儿的风险与社会救助

时间:2023-10-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前已述及,法律孤儿的父母大多没有正常的、稳定的工作,部分人还吸毒成瘾。我们的调查发现,即使在父母和孩子的口中,他们也基本上是游手好闲、好逸恶劳的形象,不但不能为家庭经济作出贡献,反而常常给家里惹来麻烦。因此,亲戚们对他们只能抱持防范和躲避的态度,不敢干预他们的家庭事务。他的父亲前不久刚刚出狱,母亲仍在服刑。其后果是,亲属们即使同情孩子的遭遇,但出于理性的考虑,往往还是选择了防范和躲避。

法律孤儿的风险与社会救助

前已述及,法律孤儿的父母大多没有正常的、稳定的工作,部分人还吸毒成瘾。我们的调查发现,即使在父母和孩子的口中,他们也基本上是游手好闲、好逸恶劳的形象,不但不能为家庭经济作出贡献,反而常常给家里惹来麻烦。因此,亲戚们对他们只能抱持防范和躲避的态度,不敢干预他们的家庭事务。

中国有句俗话是“救急不救穷”。面对一个时常伸手要钱的吸毒人员,亲属们最担心的就是经济上的麻烦。小华的妈妈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为了支付自己的毒资,她变本加厉地向家人索取金钱。小华和她的抚养人沈阿姨向我们讲述了小华母女被外婆拒之门外的故事:(XHC,2017.7.17)

小华:外婆动迁拿到的房子,动迁协议上是有妈妈名字的,动迁的钱啊人头费什么的。外婆不愿意给妈妈。为了这个事情,妈妈就到外婆开的店去吵去闹,后来外婆就给她了几万块钱,但还差几万。承诺是给她20万还是15万,最后好像给了她4万块。

沈阿姨:大冬天的,很冷,她妈妈还带着她去。她的说法是,我把孩子带去,让她看看,我一个人带着孩子,那么冷的天,她忍不忍心。她就把孩子拖着,大冬天就在风里面吹了大半天,然后晚上再坐到外婆家门口一个晚上。

小华:我就听到狗都在那里叫,吵啊吵,一帮子狗在那里叫。

研究者:把小孩带去起作用吗?

小华:也没用,外婆每次对我都凶巴巴的,都没有对我好眼看过。

研究者:外婆为什么不直接把钱给你?(www.xing528.com)

小华:我估计,她想,给了我不就等于给了我妈了嘛,我现在那么小,对吧?她肯定想,我拿着钱,我自己是不会用,但是我妈这人,她肯定会拿走。

不过,小华并不责怪自己的外公外婆,她这样解释道:

他们对我态度变化了,也不是从我妈进去才开始的。因为他们怕。毕竟我妈已经出过前面那一档子事嘛。因为这之前我妈一直问他们要钱。要了好几次了,有一两万左右。后来又问我外公的哥哥,问他们借好几万,反正就是借了好几次。他们自己也是拿退休金的,这借钱一直不还,外公这边还好,毕竟是自己女儿,但是亲戚那里就不怎么好说了,后来关系就开始不好了。到后来看到她进去了,就更加气了。(XHC,2017.7.17)

因为没有收入来源,小华的妈妈不断向自己的父母和亲戚借钱。家人们眼看她一次次从戒毒所出来,又一次次进去,终于彻底失去了信心,与她断绝了往来,对小华的生活也不再过问。对此,小华的抚养人沈阿姨表示理解,她同情地说:“她进去都要老爸签字的,之前老爸都签的。最后一次出事,她老爸就不来了。当然了,他的这种想法,我们也能够理解,真是恨透恨透了!”(XHF1,2017.7.17)

和小华的经历相似,小允成为亲戚们避之唯恐不及的对象,也与他父亲借贷吸毒直接相关。小允是个13岁的男孩,目前和80多岁高龄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他的父亲前不久刚刚出狱,母亲仍在服刑。小允的爷爷曾经在上海市最为金贵的地段——淮海路华山路附近有一套房子,20世纪80年代末就拿到了50万元动迁款。如果一切正常的话,小允本该成为一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幸运儿。然而在他出生之前,他的命运就因为父亲吸毒而发生了转折。小允的父亲从一所职业学校毕业后从事铺设电缆的工作,但很快就因嫌工作辛苦而辞职不干了。随后,他染上毒瘾,瞒着家人借高利贷来支付毒资,最后越陷越深,债台高筑。当他终于无法应付滚雪球般增长的高利贷时,催债人上门了。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小允全家都遭受着高利贷催债的恐吓和骚扰:家里的电线被掐断、家门上被泼上大粪、楼梯过道被刷上红色油漆……这些电视里才有的情节实实在在地发生在小允身边。面对高利贷的催讨,亲戚们虽然都同情他们的遭遇,但却没人敢自寻麻烦,惹祸上身。

从上述法律孤儿们的经历中可见,他们的父母在服刑或戒毒前就已经劣迹斑斑,造成了自己与亲属之间关系的恶化和破裂。其后果是,亲属们即使同情孩子的遭遇,但出于理性的考虑,往往还是选择了防范和躲避。毫无疑问,我们无法苛责法律孤儿的亲属太过冷漠,因为当他们面对一名完全丧失理智的吸毒者时,这可能是唯一的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