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运动强度评定方法及适应范围

运动强度评定方法及适应范围

时间:2023-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运动强度,是指身体练习对人体生理刺激的程度,是构成运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用心率来评定运动强度的方法被国内外广泛采用。按运动时的吸氧量和代谢当量来划分,通常将运动强度分为轻、中等、重、很重、过重五个等级。在修订运动处方时,可用来调节运动强度。大部分参加锻炼者的运动强度应在12~16。例如,太极拳的运动强度一般在4~5 METs或相当于40%~50%的最大吸氧量,运动强度较小。

运动强度评定方法及适应范围

运动强度,是指身体练习对人体生理刺激的程度,是构成运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运动强度对运动效果和安全有直接的影响,确定运动强度是制定运动处方的重要一环。在制定运动强度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运动目的(康复、治疗、健身、竞技)、医学检查结果、个人体能状况、锻炼内容、年龄、性别、运动经历等。

(一)评定耐力性运动强度的指标

评定耐力性运动强度的指标有:最大吸氧量(VO2max)、心率、代谢当量(METs)、自觉疲劳分级(RPE)等。在运动实践中,确定运动强度时常采用靶心率和自觉疲劳程度相结合的方法。即先按适宜心率进行运动,然后在运动中结合自觉疲劳分级来掌握运动强度。

1.最大吸氧量(VO2max)

最大吸氧量,是指极量运动时人所能吸取(消耗)氧的最大数值,是心肺功能最高水平、人体最大工作能力的主要指标。最大吸氧量越大,运动强度越大,二者之间存在相对固定的关系。在制定心肺耐力运动处方时,可以用最大吸氧量来评定运动强度。

在运动实践中,不需要克服自身体重的运动(划船、自行车等),可用每分吸氧量(L/分钟)来计算运动强度;需要克服自身体重的运动(大多数运动),可用每千克体重每分吸氧量(ml·kg-1/分钟)来计算运动强度。在制定运动处方时,由于每个人的最大吸氧量不同,即便处于同一吸氧量水平,只要体力不同实际负担也大不相同,因此,常用最大吸氧量的百分比来表示运动强度。

2.心率

心率是最简便、最易测量的生理指标,除去环境、心理、疾病等因素,心率与运动强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用心率来评定运动强度的方法被国内外广泛采用。

用心率来评定运动强度的常用方法:

(1)年龄减算法:运动适宜心率=180(或170)-年龄

此法适用于健康人群,60岁以上或体质较差者则用170减去年龄。

(2)靶心率:指能获得最佳运动效果并能确保安全的运动心率。

个体最大心率=220-年龄

上限靶心率=(个体最大心率-安静心率) ×0.8+安静心率

下限靶心率=(个体最大心率-安静心率) ×0.6+安静心率

3.代谢当量

代谢当量,是指运动时的能耗量与安静时的能耗量的比值(译音为“梅脱”)。1 METs是指每千克体重、每分钟活动消耗3.5毫升的氧,表示为:3.5ml·kg-1/分钟;1 METs的活动强度相当于健康成人坐位安静代谢的水平。按运动时的吸氧量和代谢当量来划分,通常将运动强度分为轻、中等、重、很重、过重五个等级。测定各种活动的METs值,需要通过测定运动时的吸氧量,同样对仪器设备要求较高,测定技术复杂。

4.自觉疲劳分级

自觉疲劳分级(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RPE)是瑞典生理学家博格(Borg)提出的概念,RPE是用主观感觉来反映身体负荷强度的一种方法。在修订运动处方时,可用来调节运动强度。博格(Borg)将运动强度的自我感觉分为6~20级,共15级,RPE分级运动反映与心肺、代谢的指标高度相关,如吸氧量、心率、通气量、血乳酸等。(www.xing528.com)

不同强度运动的RPE分值乘以10,大约相当于当时的心率值(如13级约等于130次/分),这一规律适用于健康年轻人群。大部分参加锻炼者的运动强度应在12~16。在训练开始阶段,可先掌握运动中心率和RPE之间的关系,在以后的运动中就可以用RPE来调节运动强度了。

(二)评定力量性运动强度的指标

力量训练的运动强度以局部肌肉反应为准,而不是以心率等指标为准。在力量性运动处方中,负荷强度是影响锻炼效果的关键因素。[11]如大强度的训练,发展的是肌肉最大力量;小强度训练,则发展肌肉耐力,而达不到发展肌肉力量的目的。在等张练习或等动练习中,运动量由所抗阻力的大小和运动次数决定。在等长练习中,运动量由所抗阻力和持续时间决定。在各种力量性练习中,最终以千克、磅或千克·米、英尺·磅(等速训练)为单位来表示负荷强度。

评定力量性运动强度的指标有:负荷强度、持续时间、重复次数、完成组数等。

1.负荷强度

负荷强度指所抗阻力的重量。一般以千克、磅为单位,等速训练中的负荷以千克·米、英尺·磅为单位。确定负荷强度的原则是用“RM”(Repetition Maximum)。

2.持续时间

持续时间指完成一次练习的时间。即由起始姿势开始运动,至还原到起始姿势所需的时间。

3.重复次数

重复次数指连续完成的次数。中间没有间隔,静力性练习规定有短暂的间隔时间。

4.完成组数

连续完成次数,称为一组。完成组数,将规定一共需完成几组。

(三)评定伸展性运动强度的指标

1.有固定套路的伸展运动及健美操的运动量

有固定套路的伸展运动及健美操的运动量,如太极拳、广播操、健美操等,其运动强度相对固定。例如,太极拳的运动强度一般在4~5 METs或相当于40%~50%的最大吸氧量,运动强度较小。增加运动强度可以通过增加套路的重复次数或动作的幅度,以及调整身体姿态的高低来完成。

2.一般的伸展运动及健美操的运动强度

一般的伸展运动及健美操的运动强度可分为大、中、小三类。小运动量指四肢个别关节的简单运动、轻松的腹背肌肉运动等,运动间隙较多,一般在8~12节;中等强度指多个关节或肢体的联合运动,一般在14~20节;大强度指以四肢及躯干大肌肉群的联合动作为主,可加负荷,有适当间隙,一般在20节以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