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于Petri网的可重组制造系统研究成果

基于Petri网的可重组制造系统研究成果

时间:2023-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0,11]由此,在制造领域相继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概念,产生了新的制造技术和制造系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柔性制造系统柔性制造系统基于所有可用柔性和功能构建,针对某一特定产品族实现多功能、高效能生产。[19]上述RMS的概念关注生产系统的加工、物流和控制系统,是广义敏捷制造概念中制造系统的主要发展模式。

基于Petri网的可重组制造系统研究成果

由于生产模式的变更,世界各国对现代制造系统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这不仅是发展制造业本身的需要,也是各国适应全球经济发展对本国的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9]任何一种制造系统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为了适应生产模式的某一变化。[10,11]由此,在制造领域相继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概念,产生了新的制造技术和制造系统。

根据CIRP(国际生产工程学会)近15年来发表的文献统计,所提出的先进制造系统的模式多达三十多种,如:柔性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并行工程、精益生产、敏捷制造、多智能体制造、协同制造、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全球制造、可重组制造等。以上各种制造系统中,有的已经研究了很多年,并有了成熟的系统,如柔性制造系统等;有的近年来展开一定规模的研究并有一些已实现的系统,如精益生产等;还有的尚处于研究之中,未形成成熟的系统,如可重组制造系统等[9]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简称FMS)

柔性制造系统基于所有可用柔性和功能构建,针对某一特定产品族实现多功能、高效能生产。FMS以其良好的产品适应能力一经提出就在日本和欧洲得到了较快发展。然而,FMS引入美国工业界的速度相对较慢,其中主要的原因包括:FMS有限的投资回报率、对操作员工的高要求以及系统复杂性。[12,13]

●精益制造(Lean manufacturing,简称LM)(www.xing528.com)

作为适应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的一个有效手段,精益制造的提出主要是为了减少生产过程的浪费、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质量。[14,15]

●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简称AM)

美国里海大学在1991年发表的“21世纪制造企业战略”报告中提出了敏捷制造。[16-18]敏捷制造关注的焦点是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之间的灵活管理,它借助网络化制造平台,使得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用户、企业与供应商直接连续流动。

●可重组制造系统(Reconfigurable manufacturing system,简称RMS)

20世纪90年代末,为适应新的市场环境,美国的Y.Koren教授等首次正式提出RMS的概念。[5]RMS具有制造系统的组元(结构化的元件、主轴、控制器、软件夹具及刀具等)可升级、组态物理构形)可调整的特征,能根据市场变化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和生产功能。[19]上述RMS的概念关注生产系统的加工、物流和控制系统,是广义敏捷制造概念中制造系统的主要发展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