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间武术:定义、源远流长和技击特点

民间武术:定义、源远流长和技击特点

时间:2023-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民间武术的概念中国民间武术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和斗争实践过程中逐步积累与发展起来的一项宝贵文化遗产。由此我们将武术定义为:一种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同时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因此,武术的技击特点充分反映了武术概念的内涵。通过这种内外相合,达到身体性能的高度协调与统一,完美体现了武术的整体运动观。

民间武术:定义、源远流长和技击特点

(一)民间武术的概念

中国民间武术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和斗争实践过程中逐步积累与发展起来的一项宝贵文化遗产。武术的概念是人们认识与研究武术的基本依据。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同时期对武术的概念也有着不同的表述,它的内涵和外延是随着当时社会历史的发展和武术本身的发展而发展的。武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曾有过许多不同的称谓,如春秋战国时称“技击”,汉代称“武艺”,清初称“武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正式命名为“武术”。武术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仅有文字记载的古代武术中,以舞练形式的套路运动就有“戈舞”“矛舞”“刀舞”“剑舞”“打拳”“使棒”“使枪”等单人演练和集体的演练,“枪对牌”“剑对牌”等双人对练,以对抗形式的搏斗运动也有“角抵”“击剑”“较棒”“手搏”“相扑”“刺枪”等,五花八门,不一而足。

从历史的早期发展进程来看,人类在面对生存竞争、狩猎以及战争时所积累的技能形态与古代武术初期的技能形态是大致相同的,甚至在一定时期内两者的内涵也是一致的。后来,随着历史的变迁,武术发展到今天,体育的功能日渐凸显,其内容、形式和手段的体育化特点更趋明显,已完全归属于体育的范畴。由此我们将武术定义为:一种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同时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二)民间武术的内涵

从广义上看,武术不是简单的体育概念所能涵盖的,它既从属于体育,同时又高于体育。武术所涵盖的内容已远远超出了体育的范围,它的内涵更为深广。

1.武术是中国传统的技击术

武术最早源于狩猎和战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为适应不同的需求,武术从形式上到内容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其“技击”这一精髓却始终未变。武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是武术的本质属性,无论是套路运动还是格斗运动都离不开攻与防。正是这一特性使武术既不同于舞蹈杂技等运动形式,又不同于体操等传统体育项目。

长期以来,人们根据实践总结出了自己的技击术,如徒手地踢、打、摔、拿以及器械地击、刺、劈、砍等技击方法。同时,各地域、各拳种又不尽相同,其中擒拿法、快摔法、十八般兵器的技法等均有其独到之处。因此,武术的技击特点充分反映了武术概念的内涵。

2.武术是中国的传统体育项目

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将武术作为强身健体、锻炼意志的一种手段发挥其健身和育人的功能。近代以来,武术在军事训练中的作用日趋减小,体育功能日益增强。加之近代文明的兴起,世界及中国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武术的功能明显地向体育方面转变。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明确将武术定为体育项目,大力开展群众性的练武活动,武术成为全民健身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武术的套路和散打运动更明显地表现出体育的性质。由此可见,武术的体育属性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从而得以不断加强的。(www.xing528.com)

3.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术的发展与中国传统的文化环境是分不开的,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武术不断受到哲学政治、军事、宗教艺术、生物与医学理论以及社会习俗等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道德观念、价值取向以及人生观宇宙观等在武术中都有不同体现。

中国传统武术强调“内外兼修”,其内涵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

(1)武术既追求外在的形健,又注重内在的神韵,以达到“形神兼备”。

(2)武术既强调练“外”,又强调练“内”。通过武术锻炼不仅能强健筋骨,还可以提高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内部机能。通过这种内外相合,达到身体性能的高度协调与统一,完美体现了武术的整体运动观。

(3)武术既强调技术的精益求精,同时又强调武德的修养,追求德艺双修。

“内外兼修”以古代阴阳哲学为基础,包含着内容丰富的文化内涵,如整体运动观、阴阳变化观、形神论、气论、动静说、刚柔说、虚实说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武术文化体系。

传统武术既具备了人类体育运动强身健体的共同特征,又具有东方文化特有的哲理性、科学性和艺术性,是中国文化在人体运动中的表现和载体,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光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