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域文化保护下的民间武术发展研究

地域文化保护下的民间武术发展研究

时间:2023-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武术的西方化、体育化进程不断加速,在现代社会,纯正的中国武术实际上已经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中国武术作为历经数千年仍具有生命力的文化形态,经过欧风美雨的冲击后出现了新的文化形态。

地域文化保护下的民间武术发展研究

武术现代化有它的历史背景,从旧时的“中华新武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竞技武术”,以及围绕武术进入奥运会的一系列研究,无不是为了使武术进行现代化转型。但是,从学术的角度看,武术的现代化本身就是一个悖论。武术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武术形态,它与以前的武术有所不同、有所发展。所以,这是个悖论。因为如果以西方体育的标准,那武术就不是西方体育,如果以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武术已经是现代化了。

中国武术历史悠久,素以博大精深而著称于世。然而,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西方体育的强势传入,作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体育代表项目的武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武术文化的整体形态也受了不同程度的误解。如何应对西方文化的进入,传承并发扬武术文化的优秀传统,成为当代中国武术面临的巨大挑战。有学者指出,中国武术正处于“尴尬的境遇”,即在追求国际化、奥林匹克化的世界之旅中,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是在竞争中保持独立,还是在竞争中泯灭个性?其实,自近代以来,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武术一直在传统与西化的争论中艰难前行。

随着武术的西方化、体育化进程不断加速,在现代社会,纯正的中国武术实际上已经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何振梁在接受《文汇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武术发展的重要问题是武术进入奥运会要舍哪些、取哪些,不进奥运会的那些部分怎么继续发扬,不能因为要发展进入奥运会的那几个武术项目而置其余更多的项目于不顾。他进一步指出,武术在农村、在中西部受欢迎的程度高于东部城市。为什么城市里的青少年及其家长愿意学跆拳道而不主动去学武术?其间的原因值得深思。武术是中国的国粹,希望搞武术的人好好研究一下,使武术在国际上发扬光大。(www.xing528.com)

针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季羡林提出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著名论断,体现了本土家园意识和人类资源共享意识。王岳川提出“发现东方”的新思想,强调“发现”是探索和重新解释,是对历史尘埃的拂去,是对被遮蔽的形象的重新清理,是对歪曲的文化身份的重新恢复。中国武术作为历经数千年仍具有生命力的文化形态,经过欧风美雨的冲击后出现了新的文化形态。从“文化传承”角度看,定量化的竞技武术根本就不存在传承的问题。只有历史延续的、固有的武术传统才需要传承、需要生存,才能为中国文化的发展与交流提供可资借鉴的素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