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域文化生态保护背景下的民间武术传播研究

地域文化生态保护背景下的民间武术传播研究

时间:2023-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欧美国家的人到中国高等院校中只学武术,是因为武术的民族性与文化性特征吸引了他们。武术教育也一样,在传承武术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应传授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方法、原则,形成对武术精神的崇高追求。武术教育,即思想教育、文化教育,这是武术教育的价值所在。

地域文化生态保护背景下的民间武术传播研究

教育文化传承的主要方式,武术教育的价值定位为文化传承与审美。此武术是指武术传统与武术文化,而非体育化的竞技武术。竞技武术只是体育项目中的一项,其武术特异性只是停留在名称上而已。欧美国家的人到中国高等院校中只学武术,是因为武术的民族性与文化性特征吸引了他们。因此,武术文化传承与审美的教育价值的实现,要求学校在武术的内容设置上保证武术文化的整体传承,并且远离竞技武术的术语与内容,以成熟的传统武术项目实现整体文化介入。

杨叔子院士曾说:“人文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我们就会被打垮;而没有人文精神、民族传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会不打自垮。”他还指出,文化教育的文化一般包括知识、思维、方法、原则、精神等方面。其中,知识是基础,它是文化的载体;思维是关键,它是“人为万物之灵”的灵魂;方法是根本,只有经由方法,才可能将由思维激活了的知识付诸时间;原则是精髓,它贯穿并指导着知识、思维与方法;而精神最为重要,它融入了知识、思维、方法与原则,成为它们的灵魂。精神是一种境界,是“德”,是一种追求,追其更真、更善、更美、更新。知识越高深、渊博,思维越精邃、巧妙;方法越可行、有效,原则越明确、坚定;精神越向上、越高尚,文化就越先进、越精湛。因此,由文化教育出来的人才,其素质、层次就越高越优,其品味、格调越醇美、越高,其作用就越大、越好。武术教育也一样,在传承武术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应传授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方法、原则,形成对武术精神的崇高追求。

在今天,武术教育首先是民族文化的熏陶和教育,然后是民族文化的学习和积累。武术文化的经典是民族文化的精华,对培育、提升一个人的心灵和精神境界有巨大的影响。只有站在这些文化的肩膀上,继承和学习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置身于历史文化的传统之中,才能感受其魅力和价值。传统文化对一个国家未来的价值意义不言而喻,在大、中、小学中开展武术文化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www.xing528.com)

英国思想家、教育理论家怀特海说:“教育的全部目的在于产生活的智慧。”他认为,富有想象力的传授知识和学习是寻求智慧的唯一途径。想象地传授知识实际上就是培育学生对观念之力、观念之美、观念之结构的亲近感,使学生把它们与具体的知识联系起来。能够欣赏观念的结构是一个人真正开化的表现。武术教育,即思想教育、文化教育,这是武术教育的价值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