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校园精神生活与班级精神生活的重要性

校园精神生活与班级精神生活的重要性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帕夫雷什中学的系统是明确的,而校园精神生活也指向和围绕这个核心。但是今天,我们重新思考校园精神生活这一概念时,却完全有可能比苏霍姆林斯基走得更远。在这种背景下,校园精神生活这一概念将更为丰富和鲜明,更适应于这个急剧变革的时代。显然,班级精神生活也应该是丰富、和谐和个性化的。一个只依赖训诫维持纪律,依赖以分数为中心的恶性竞争维持学习积极性的班级,是谈不上“精神生活”的。

校园精神生活与班级精神生活的重要性

如果要总结一下苏霍姆林斯基的“校园精神生活”,会发现它有着自己的结构:

1.共产主义道德系统

一所校园,一定有自己的道德人格系统或者说文化系统。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帕夫雷什中学的系统是明确的,而校园精神生活也指向和围绕这个核心。图书馆里,放着大量关于革命先烈事迹的书籍,课堂上,开展着关于世界观信念问题的讨论……当然,潜藏在这套系统之下的,甚至更为重要的,是一种人道主义。

2.由学科课程与各种课外活动联合组成的课程系统

在学科领域,体现为知识中心的编排体系,以及以第二套大纲为标志的辅助系统,并让每一门学科都脱离片面的知识传授而具有精神生活的特征。在课外活动领域,以强调阅读,强调动手操作,强调观察自然为特征,既丰富了学生的才能,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也为社会准备了合适的劳动人才。

但是今天,我们重新思考校园精神生活这一概念时,却完全有可能比苏霍姆林斯基走得更远。例如:

更为普适的,也更为民族的文化系统与德行系统,它同时容纳了民主、自由等普适价值,又深扎于民族文化及道德系统的土壤之中,对之进行更新、融合。不但如此,它还拥有自己的使命、愿景、价值观体系,拥有自己的鲜明个性,拥有自己的故事、传统、英雄……拥有自己的仪式与庆典。

超越知识中心主义逻辑的以人为中心的丰富的课程系统,不但包括学科课程,还包括道德人格课程、儿童课程、校本课程以及形形色色的特色课程。

在这种背景下,校园精神生活这一概念将更为丰富和鲜明,更适应于这个急剧变革的时代。

但对一间间教室而言,或许不无启发的是,如何促成丰富多彩的班级精神生活?

显然,班级精神生活也应该是丰富、和谐和个性化的。一个只依赖训诫维持纪律,依赖以分数为中心的恶性竞争维持学习积极性的班级,是谈不上“精神生活”的。(www.xing528.com)

所以如果你拥有一个班级,那么必须思考一些问题:

我们如何为自己的班级命名?

谁是我们的英雄?

哪些“特殊人物”是我们教室里的“同学”“导师”?(或者说,谁是我们的榜样或自我镜像?)

我们拥有哪些节日,为什么是这些节日?

我们如何理解我们的校园生活——尤其是学科生活,包括可能躲避不开的恶性竞争(考分排名)?

我们拥有怎样合宜的课程体系?

我们拥有怎样的规则系统?

什么是高品质的班级精神生活?它是否足够丰富?是否能够激发整个班级的积极性和向上感?是否让每个孩子身处其中自由而富有创造性?

与孩子们一起思考和讨论这些问题,为共同的愿景,共同的生活而欢笑和哭泣……这一切,都是你的“班级精神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