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民精神生活的真实与虚幻

农民精神生活的真实与虚幻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现实生活中,农民在精神层次的满足渠道是多种多样的,他可以通过生儿子完成家族的延续,从而在家族延续的境遇中找到一种意义感,他可以通过做村干部,在为他人的付出中寻找到一种意义感,他还可以通过宗教信仰的方式来获得精神层次上的需要。在本章中我们将通过考察关中地区农民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找到农民的精神支撑,并解码村庄社会风气良好、集体意识强大的内在机理。

农民精神生活的真实与虚幻

人在活着的时候不仅要解决物质上的需求,还要解决精神上的需求。衣食住行等物质性需求是比较容易满足的,尤其是在当前生产力比较发达的情况下,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但短缺的是更高层次的精神上的需求。物质层面上更高层次的需求又不同于精神上的需求,前者是一个可以预期到的、可奋斗的目标,但是对于后者来说,则是难以明确感知到的,人们在精神层面上感知到的更多的是一种焦虑感、意义感和恐惧感。焦虑感源于人们对现实生活的不满足,总希望能够达到更高层次,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差距容易让人产生一种焦虑,当个体与团体中的其他个体相互比较的时候,这种焦虑就更为强烈,个体会在人生中产生一种挫败感和危机感,这些都进而成为人们精神上的困惑。意义感源于个体对行动的认知,个体在行动中会赋予行动以意义,而个体范围内的行动意义是有限的,只有将个体行动拓展到群体的范围,所产生的意义感才能放大,对于个体来讲就能收获到一种满足感,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受能力、意愿以及认知方面的制约,个体难以通过群体行动来收获意义,因此会产生价值意义上的虚无感。而恐惧感源于对未知世界的认知,个体是渺小的,要面对的是一个庞大的未知世界,已知世界被各种学科的认知划分、切割,从不同的认知视角,收获到的是不一样的认知效果,但是由于面对着共同的未知世界,不同的学科视角所提供的解释体系是不同的,个体在认知水平上的差异使其在面对未知世界时产生不同的反应,而恐惧感是人们面对未知世界的一种本能反应。

因此焦虑感、意义感、恐惧感构成了人们对于精神世界需求的三个基本要素,这是从逻辑层次上的认知,我们还需要将这种认知置于现实的情境之中,只有在具体的时空境遇中才能收获到更加贴近现实的认知。在现实生活中,农民在精神层次的满足渠道是多种多样的,他可以通过生儿子完成家族的延续,从而在家族延续的境遇中找到一种意义感,他可以通过做村干部,在为他人的付出中寻找到一种意义感,他还可以通过宗教信仰的方式来获得精神层次上的需要。在本章中我们将通过考察关中地区农民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找到农民的精神支撑,并解码村庄社会风气良好、集体意识强大的内在机理。(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