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脑硬件设备维护技巧,快速解决故障

电脑硬件设备维护技巧,快速解决故障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对硬盘进行维护十分必要。图9-21擦拭显示器图9-22使用清洁液避免冲击屏幕:LCD屏幕十分脆弱,所以要避免强烈的冲击和振动。

电脑硬件设备维护技巧,快速解决故障

1.维护与保养CPU

电脑内部绝大部分数据都是通过CPU处理的,因此CPU的发热量很大,对CPU的维护和保养主要是做好散热工作。

CPU散热性能的高低关键在于散热风扇与导热硅脂质量的好坏。若采用风冷式CPU散热,为了保证CPU的散热能力,应定期清理CPU散热风扇的灰尘,如图9-9所示。

发现CPU的温度一直过高时,需要在CPU表面重新涂抹CPU导热硅脂,如图9-10所示。

若CPU采用水冷散热器,在日常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观察水冷设备的工作情况,包括水冷头、水管和散热器等,如图9-11和图9-12所示。

图9-9 CPU散热风扇容易吸纳灰尘

图9-10 重新涂抹导热硅脂

图9-11 CPU水冷头和水管

图9-12 水冷散热器

2.维护与保养硬盘

随着硬盘技术的改进,其可靠性已大大提高,但如果不注意使用方法,也会引起硬盘故障。因此,对硬盘进行维护十分必要。

环境的温度和清洁条件:由于硬盘主轴电机是高速运转的部件,再加上硬盘是密封的,所以周围温度如果太高,热量散不出来,就会导致硬盘产生故障;但如果温度太低,又会影响硬盘的读写效果。因此,硬盘工作的温度最好是在20~30℃。

静电:硬盘电路中有些大规模集成电路是MOS工艺制成的,MOS电路对静电特别敏感,易受静电感应而被击穿损坏,因此要注意防静电问题。由于人体常带静电,在安装或拆卸、维修硬盘系统时,不要用手触摸印制板上的焊点,如图9-13所示。当拆卸硬盘系统以存储或运输时,一定要将其装入抗静电塑料袋中。

经常备份数据:由于硬盘中保存了很多重要的数据,因此要对硬盘上的数据进行保护。每隔一定时间对重要数据作一次备份(硬盘系统信息区以及CMOS设置),如图9-14所示。

防磁场干扰:硬盘是通过对盘片表面磁层进行磁化来记录数据信息的,如果硬盘靠近强磁场,将有可能破坏磁记录,导致所记录的数据遭受破坏。因此必须注意防磁,以免丢失重要数据。防磁主要是让电脑不要靠近音箱、喇叭、电视机等带有强磁场的物体。

图9-13 防静电

图9-14 经常备份数据

碎片整理,预防病毒:定期对硬盘文件碎片进行重整;利用版本较新的杀毒软件对硬盘进行定期的病毒检测;从外来U盘上将信息复制到硬盘时,应先对U盘进行病毒检查,防止硬盘感染病毒。

电脑中的主要数据都保存在硬盘中,硬盘一旦损坏,会给用户造成很大的损失。硬盘安装在机箱的内部,一般不会随意移动,在拆卸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拆卸硬盘时,尽量在正常关机并等待磁盘停止转动后(听到硬盘的声音逐渐变小并消失)再进行移动。

移动硬盘时,应用手捏住硬盘的两侧,尽量避免手与硬盘背面的电路板直接接触。注意轻拿轻放,尽量不要磕碰或者与其他坚硬物体相撞,如图9-15所示。

硬盘内部的结构比较脆弱,应避免擅自拆卸硬盘的外壳,如图9-16所示。

图9-15 移动硬盘

图9-16 避免擅自拆卸硬盘的外壳

3.维护与保养光驱

光驱是电脑中的读写设备,对光驱保养应注意以下几点:

光驱的主要作用是读取光盘,因此要提高光驱的寿命,首先要注意光盘的选择,要选择高质量光盘,如图9-17所示。尽量不要使用盗版或质量差的光盘,因为如果盘片质量差,激光头就需要多次重复读取数据,从而使其工作时间加长,加快激光头的磨损,进而缩短光驱寿命。

光驱在使用的过程中应保持水平放置,不能倾斜放置。

使用完光驱后应立即关闭仓门,防止灰尘进入。

关闭光驱时应使用光驱前面板上的开关盒按键,切不可用手直接将其推入盘盒,以免损坏光驱的传动齿轮

放置光盘的时候不要用手捏住光盘的反光面移动光盘,因为指纹有时会导致光驱的读写发生错误,如图9-18所示。

图9-17 选择高质量光盘

图9-18 正确放置光盘

光盘不用时将其从光驱中取出,否则会导致光驱负荷加重,缩短使用寿命。

尽量避免直接用光驱播放光碟,这样会大大加速激光头的老化,可将光碟中的内容复制到硬盘中进行播放。(www.xing528.com)

4.维护与保养各种适配卡

系统主板和各种适配卡(例如内存、显卡、网卡)是机箱内部的重要配件。这些配件都是电子元件,没有机械设备,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几乎不存在机械磨损,维护起来也相对简单。适配卡的维护主要有下面几项工作:

只有完全插入正确的插槽中,才不会造成接触不良。如果扩展卡固定不牢(比如与机箱固定的螺丝松动),在使用电脑过程中碰撞了机箱,就有可能造成扩展卡的故障。出现这种问题后,只要打开机箱,重新安装一遍就可以了。有时扩展卡接触不良是因为插槽内积有过多灰尘,这时需要把扩展卡拆下来,然后用软毛刷擦掉插槽内的灰尘,重新安装即可,如图9-19所示。

如果使用时间比较长,扩展卡接头会因为与空气接触而产生氧化,这时候需要把扩展卡拆下来,然后用软橡皮轻轻擦拭接头部位,将氧化物去除,如图9-20所示。在擦拭的时候应当非常小心,不要损坏接头部位。

使用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主板上的插槽松动,造成扩展卡接触不良,这时候可以将扩展卡更换到其他同类型插槽上即可。这种情况一般较少出现,也可以找经销商进行主板维修。

如果每次开机都发现时间不正确,说明主板的电池快没电了,需要更换主板的电池。如果不及时更换主板电池,电池电量全部用完后,CMOS信息就会丢失。更换主板电池的方法比较简单,只要找到电池的位置,然后用一块新的纽扣电池更换原来的电池即可。

图9-19 清理灰尘

图9-20 擦拭接头部位

5.维护与保养液晶显示器

液晶显示器(LCD)是比较容易损耗的器件,在使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避免屏幕内部烧坏:如果长时间不用,一定要关闭显示器,或者降低显示器的亮度,避免内部部件烧坏或者老化。这种损坏一旦发生就是永久性的,无法挽回。

注意防潮:长时间不用显示器,可以定期通电工作一段时间,让显示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将机内的潮气蒸发掉。另外,不要让任何湿气进入LCD。如发现有雾气,要用软布将其轻轻地擦去,然后才能打开电源

正确清洁显示器屏幕:如果发现显示屏表面有污迹,可将清洁液(或清水)喷洒在显示器表面,然后再用软布轻轻地将其擦去,如图9-21和图9-22所示。

图9-21 擦拭显示器

图9-22 使用清洁液

避免冲击屏幕:LCD屏幕十分脆弱,所以要避免强烈的冲击和振动。注意不要对LCD显示器表面施加压力。

切勿拆卸:一般用户尽量不要拆卸LCD,因为即使在电脑关闭了很长时间以后,背景照明组件中的CFL换流器依旧可能带有大约1 000 V的高压,能够导致严重的人身伤害。

6.维护与保养键盘

键盘是电脑最基本的部件之一,因此其使用频率较高。按键用力过大、金属物掉入键盘以及茶水等溅入键盘内,都会造成键盘内部微型开关弹片变形或锈蚀,出现按键不灵的现象。键盘日常维护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键盘是受系统软件支持与管理的,不同机型的键盘不能随意更换。更换键盘时,应切断电脑电源,并把键盘背面的选择开关置于当前电脑的相应位置上。

电容式键盘因其特殊的结构,易出现在开机时自检正常,但其纵向、横向多个键同时不起作用,或局部多键同时失灵的故障。此时,应拆开键盘外壳,仔细观察失灵按键是否在同一行(或列)电路上。若是,且印制线路又无断裂,则是连接的金属线条接触不良所致。拆开键盘内电路板及薄膜基片,把两者连接的金属印制线条擦净,之后将两者吻合好,装好压条压紧即可,如图9-23所示。

键盘内过多的尘土会妨碍电路正常工作,有时甚至会造成误操作。应定期清洁表面的污垢,一般清洁可以用柔软干净的湿布擦拭键盘;对于顽固的污垢可以先用中性的清洁剂擦除,再用湿布对其进行擦洗,如图9-24所示。

图9-23 清洁键盘的键位

图9-24 清洗键盘表面

机械式键盘按键失灵,大多是金属触点接触不良,或因弹簧弹性减弱而出现失灵。应重点检查维护键盘的金属触点和内部触点弹簧。

大多数键盘没有防水装置,一旦有液体流进,便会使键盘受到损害,造成接触不良、电路腐蚀和短路等故障。当大量液体进入键盘时,应当尽快关机,将键盘接口拔下,打开键盘,用干净吸水的软布擦干内部的积水,最后在通风处自然晾干即可。

大多数主板都提供了键盘开机功能。要正确使用这一功能。自己组装电脑时必须选用工作电流大的电源和工作电流小的键盘,否则容易导致故障。

7.维护与保养鼠标

标的维护是电脑外部设备维护工作中最常做的工作。使用光电鼠标时,要特别注意保持感光板的清洁和感光状态良好,避免污垢附着在发光二极管或光敏三极管上,遮挡光线的接收。无论是在什么情况下,都要注意不要对鼠标进行热插拔,这样极易把鼠标和鼠标接口烧坏。鼠标能够灵活操作的一个条件是鼠标具有一定的悬垂度,长期使用后,鼠标底座四角上的小垫层会被磨低,导致鼠标悬垂度随之降低,鼠标的灵活性有所下降。这时将鼠标底座四角垫高一些,通常就能解决问题,如图9-25所示。垫高的材料可以用办公常用的透明胶纸等,可多垫几层,直到感觉鼠标已经完全恢复灵活性为止。

8.维护与保养电源系统

图9-25 鼠标

电源是一个容易被忽略但却非常重要的设备,它负责供应整台电脑所需要的能量,一旦电源出现问题,整个系统都会瘫痪。电源的日常保养与维护主要是除尘,即使用吹气球一类的辅助工具从电源后部的散热口处清理电源的内部灰尘,如图9-26所示。为了防止因为突然断电对电脑电源造成损伤,还可以为电源配置UPS(不间断电源),如图9-27所示。这样即使断电,通过UPS供电,用户仍可正常关闭电脑电源。

图9-26 清理电源中的灰尘

图9-27 UPS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