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李树华:元阳箐口村史述

李树华:元阳箐口村史述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见到李树华时,他正在村里的广播室播报领取国家惠民政策的田地补贴通知。箐口村村主任李树华正在使用媒介李树华每餐前习惯喝一、二杯自酿的米酒,但对哈尼族的歌舞并不感冒,村里有什么喜庆日,当村主任的他都是叫村里能歌善舞的上场,自己只是在下面捧场,看看热闹。可李树华还是靠省吃俭用,今年盖起了3层的红砖房。李树华家在箐口村应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去年,李树华为了工作联系方便。

李树华:元阳箐口村史述

见到李树华时,他正在村里的广播室播报领取国家惠民政策的田地补贴通知。这位云南箐口村土生土长的哈尼汉子,四十多岁,身材单瘦,一身老式的西装服污迹点点,西服上唯一剩下的一枚纽扣在光圈下显得特别刺眼。

李树华所在的箐口村就位于云南元阳老县城——新街镇往南6公里处的一座半山腰上,村子不大。村里居住的都是像李树华这样土生土长的哈尼人,他们世代在此耕作,从未出过远门,有的甚至没有到过省城昆明,李树华也没有到过昆明。但很少出门的李树华却从昆明打工回来的村民那里了解到,远在省城的云南大学出了事,且杀了人。

初中毕业的李树华,在大多数人只有小学毕业文化水平的箐口村来说,已算得上是个地道的“知识分子”,他当村主任的职务除了上通下传,给村民通知上面的政策法令和发放政府给村里的各项补贴外,有时候还会处理村里矛盾纠纷。但村里的大多事情都得他来处理。而他当村主任的工资就是每天八毛钱。李树华不会上网,也很少看报。箐口村的两台电脑,一台是国家旅游局送给村里的,放在村广播室,至今只是一个摆设,而另一台是云大哈尼民俗文化研究调查点的,平时,李树华就是靠村里广播室里的那台广播开展他的村务工作,上面有什么事情他在里面一吆喝,在村里的哈尼民俗文化陈列馆前的广场前开个群众大会,就算了事。

箐口村村主任李树华正在使用媒介(庄晓东摄)

李树华每餐前习惯喝一、二杯自酿的米酒,但对哈尼族歌舞并不感冒,村里有什么喜庆日,当村主任的他都是叫村里能歌善舞的上场,自己只是在下面捧场,看看热闹。李树华平时除了应尽担任村主任的职责外,最大的工夫都用在了他的七八亩水梯田上,他家的梯田能亩产800来斤,生产的粮食除了自己食用外,大多用来饲养家畜,但一年的收入也就两三千。可李树华还是靠省吃俭用,今年盖起了3层的红砖房。(www.xing528.com)

李树华家在箐口村应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家里除了对年迈的双亲,也和箐口村的其他村民一样,有着两个小孩,只是他是两个儿子。而其他人大多一男一女,李树华最小的儿子也有16岁了,就在元阳老城的新街镇打工,而大儿子已经了22了,还没结婚。去昆明打工已经7个多月了,没给家里寄回一分钱,只知道在昆明的西山区某个地方打工,李树华说,儿子有手机,但从未给他打过一次电话,也不知道他儿子的手机号码,要和儿子取得联系都要通过在昆明打工的村民托人带话。再过一个月就要过年了,他打算去昆明找他回来过年,问问他,还要不要他这个爸爸。

去年,李树华为了工作联系方便。在元阳老城的镇上买了台老式的波导牌手机,且配了彩铃,花了他600多块钱。这相当于他当村主任三年的工资。他用手机除了接听上面官员打来的工作电话,也有时候和有手机的亲人和朋友联系,但大部分还是为了他的村主任工作。李树华告诉记者,他每个月的花费大概是50多块钱。但除了接听电话,从来不发短信,也很少收到其他人的短信。

李树华说,村里几乎每家有一部手机,最多一家有五六部。记者问起村里有多少户时,李树华告诉记者,村里现有192户人家,930多号人。当问起930几个人时,李树华有些不耐烦,说:“今天死一个,明天生一个,谁知道有多少人,科学技术啰B嗦。”

(本文发表于《昆明社科研究》2008年第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