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优秀班主任发起的读书倡议

优秀班主任发起的读书倡议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谈到读书的重要性,我不由联想到新中国的缔造者,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在课堂上,联系实际生活,我跟孩子们谈了多读课外书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后,并向全班发出倡议:今后每人每天都带上一本课外书,养成随时阅读的好习惯;每周星期一下午的第一节语文课定为读书课,同学们在这一节课里都安安静静地读书,沉浸在书香的世界里;每月开展一次读书交流活动,如讲故事大会、知识竞赛等。

优秀班主任发起的读书倡议

带过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我常常发现,许多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极少。而在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又处处需要课外知识的交流和拓展。例如读完一篇文章,我常常会让学生谈谈感想或心得体会;写作时,又常常需要学生思接千载,神游八荒。参与这些学习活动,若没有广阔的课外知识做支撑,学生的表现将是十分浅薄的、单调的。反之,一个有着丰富课外知识储备的学生,他的阅读思考会是深刻的,他的写作视野会是开阔的。一个孩子,若从小不涉猎大量的课外知识,他的思想怎么会有深度、广度,以及高度呢?

台湾作家龙应台的著作《孩子你慢慢来》时,此书序言《蝴蝶结》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篇序言里,作者那深厚的生活积累,以及丰富的联想能力,让人十分钦佩。其实,序言只讲了一个小故事:“我”去一家花铺买一束花,花店的老妇人取出“我”要的二十几枝玫瑰花后,便交给了她的小孙儿去用草绳绑扎好。小孙儿却总是打不好蝴蝶结,于是老祖母便粗声骂起来,“我”则安抚了老祖母,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坐下来,等着这个小孩慢慢地把蝴蝶结扎好。

可就是这样普通的小故事,被作者运用联想、插叙等手法,自然巧妙地加入了一些更为丰富、更为深刻的其他内容,就使文章呈现得更有深度,更令人思考和回味了。

“回教徒和犹太人在彼此屠杀,埃塞俄比亚的老弱妇孺在一个接一个地饿死,纽约华尔街的证券市场挤满了表情紧张的人——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这是文章开头作者脑海里的联想,站在世界的视角上,表达了自己愿意去慢慢等待一个小孩子成长的平静心情

接着,作者插入了一些往事。小时自己班上一个叫王爱莲的女孩儿,因成绩差被老师打骂,最后带着三个弟妹跳河自杀的事情,令人唏嘘不已。(www.xing528.com)

文章结尾依然是作者对生命的联想:“医院里,医生正在响亮的哭声中剪断血淋淋的脐带;鞭炮的烟火中,年轻的男女正在做永远的承诺;后山的相思林里,坟堆上的杂草在雨润的土地里正一寸一寸地往上抽长……”生命的旅程平常又不易。文末,作者再次表达了她愿意等待一个孩子慢慢长大的心情。

一个小故事,被作者写得如此富有深意和耐人寻味,不正是源于作者有着开阔的视野与渊博的知识吗?

谈到读书的重要性,我不由联想到新中国的缔造者,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去年暑假去延安旅游,参观杨家岭、枣园等革命旧址时,导游提到的毛泽东同志酷爱读书的故事让人很钦佩。几乎每一个导游都会提到,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战争期间,无论搬家到哪里,都会有一个警卫员为他挑书。他的书桌上、床上到处都摆满了书籍,可随时阅读。至今,中南海毛泽东同志的旧居,简直就是书天书地。毛泽东同志的一生都离不开书籍,他从书中汲取了智慧,汲取了力量,从而助力了革命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从毛泽东同志的身上,我们可以得到深刻的启示。生活里如果遇到什么困难,若无人请教时,我们便可以向书籍请教。现代社会,资讯越来越发达,书籍也越来越丰富。我们想要了解哪方面的知识,便可以去寻找哪方面的书籍来阅读、学习。人的很多成长都是从书中得来的。

在课堂上,联系实际生活,我跟孩子们谈了多读课外书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后,并向全班发出倡议:今后每人每天都带上一本课外书,养成随时阅读的好习惯;每周星期一下午的第一节语文课定为读书课,同学们在这一节课里都安安静静地读书,沉浸在书香的世界里;每月开展一次读书交流活动,如讲故事大会、知识竞赛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