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波传统村落田野调查·东岙村:地理位置及特点

宁波传统村落田野调查·东岙村:地理位置及特点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东岙行政村由东岙王、褚家、街下、渔业、西潘五个自然村组成,有“出宁海南门第一村”的称号。它位于宁海最南端、一市镇西面,距宁海县城11.7千米,距一市镇5.7 千米,是宁海南部规模最大的海港古村。村南的滩涂与旗门港为明堂所在,而隔旗门港相望的笔架山是案山之位。因此,东岙村地势东、西、北高,南为海港,中间村域平坦。村建成区位于山水之间的一处面积较大的平原,视野开阔,地势平坦;山水间由河溪相连,或澎湃,或婉约。

宁波传统村落田野调查·东岙村:地理位置及特点

东岙行政村由东岙王、褚家、街下、渔业、西潘五个自然村组成,有“出宁海南门第一村”的称号。它位于宁海最南端、一市镇西面,距宁海县城11.7千米,距一市镇5.7 千米,是宁海南部规模最大的海港古村。它的西南面是沙柳镇,西北面是西刘村,东北面是祥里林村,南面是旗门港,处在环三门湾中心点,面积约16 平方千米。村落南北长,东西稍窄,呈长方形。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夏凉,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东岙早在隋唐之前就有零星村落,梁姓、杜姓、狄姓等人群散居在山上和山脚下。那时海潮可以涌到村东麦秆场(今越沙线和越白线的交界处)、村西观海桥附近。后因旗门港海涂逐年涨高,人们围塘、造桥、造斗门等,村庄逐渐扩大。唐宋之间,村民向平洋移居,大部分村民是在宋、明时期迁入的。如陈氏一开始居住在村后小覆钟山脚的塘上,叫塘上陈,到陈氏九世时,他们一点一点往外筑塘,住到了现在的上陈和塘头。东岙老街东头至今还被称为“栅栏门”。村前由东到西依次有西刘塘、中央塘、力下塘、奶标塘、新塘、长塘等海塘。

东岙村背靠状元峰,东西两侧隔溪是木峰山、高育山,为青龙白虎之势。村南的滩涂与旗门港为明堂所在,而隔旗门港相望的笔架山是案山之位。左青龙,右白虎,前案山,中明堂,后龙脉,再加双曲水流,在村民心中是风水奇佳的宝地。(www.xing528.com)

东岙村南面的旗门港长10 千米,宽2—3 千米,面积7.75 平方千米,水深2—8米,溯源清溪,外接蛇蟠洋,隔海是秀奇的笔架山。东岙村北靠主峰高约544米、因南宋右丞相叶梦鼎曾读书于此而得名的状元峰,和状如民间所用灯盏而得名的天灯山。东、西两面被婉约的东溪和宽阔的西溪自北向南环绕。西溪亦称杜溪、清溪,主流长8.6 千米,发源于丹架岭和状元峰南麓,向南流入,折向东南,贯穿东岙村全域,至村南的眠牛山注入旗门港。发源于望府楼的东溪,长约5千米,于“农业学大寨运动中改变了原本从东山庵坑流经大王殿后曲折入海的流水方向,而直接从东山庵坑流经文昌阁直冲入海。隔东西两溪,被主峰均为海拔327米的木峰山、高育山簇拥,形成“大山为屏,小山为园,水由山生,南入旗门”的格局。因此,东岙村地势东、西、北高,南为海港,中间村域平坦。总之,东岙村东、西、北三面环山,植被葱郁,环境优越,南临旗门港,风景秀丽,为史上良港。村建成区位于山水之间的一处面积较大的平原,视野开阔,地势平坦;山水间由河溪相连,或澎湃,或婉约。整体自然环境既有大山大水的豪迈,又有流水人家的婉约,是块滨海宝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