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波传统村落田野调查·东岙村:雄黄酒、疰夏筒、新芋羹

宁波传统村落田野调查·东岙村:雄黄酒、疰夏筒、新芋羹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把雄黄酒涂抹在小孩头顶、耳朵,余下的喷洒在墙角驱蛇。立夏做麦饼或麦饺,称为疰夏筒,并煮茶叶蛋,吃了能健壮腿脚。次日清晨,儿童竞拔香梗,拔多者被认为本事大。八月初三尝新八月初三传说是灶司爷生日,要吃新芋羹,吃洋糕,掏芋请灶司爷。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人们赏月吃月饼。九月九重阳节村民在此日用糯米做成麻糍或洋糕。意为除太岁,辞去旧的一年。吃团圆饭,祖孙几代同坐一桌,喜气

宁波传统村落田野调查·东岙村:雄黄酒、疰夏筒、新芋羹

正月初一拜天地

子时开始放开门炮。新年第一餐早饭一般由丈夫烧(寓意夫妻互爱)。中堂摆天地饭、粽子五谷果子,点红烛,焚香参拜(寓意迎太岁)。全家吃素食,如咸菜豆腐(寓意敬重天地,身体健康)。然后穿新衣外出娱乐游览。邻近人互泡红糖红萝卜茶(寓祝长年利市)。晚上吃咸菜泡饭,放关门炮,早睡觉。

拜 岁

正月上旬拜亲友,称“拜岁”,需带礼物。客人到先泡红糖、红萝卜茶,并回赠不同礼物。

正月十四

正月十四的习俗如下:

糊麦饺。一般在中午进行,麦饺薄薄的,形如蒲扇大,卷杂菜。

樟树枝。傍晚家家户户插樟树枝,寓意是压瘴气。每间屋都点上红烛或开灯,表示光明、驱邪。

抬鼓亭。王、褚、陈、林、街姓族人各自带领一支由一抬鼓亭、四面三角旗和乐队组成的近百米的队伍,来到栅栏门集合。然后按照清道旗、宗族旗、各色龙纹三角旗、各村用扁担挑着的一大一小两个锣、长唢呐、四周点满蜡烛的鼓亭、箫和唢呐的顺序排好,向东洲庙出发。一路上鼓亭里敲着《三五七》等鼓点,乐队吹着箫、喇叭等。到了东洲庙在门口放铳花、三连铳,再进入东洲庙。东洲庙戏台上早已排好面子孩(黄泥塑成的人)。每族代表“拜老爷”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接着队伍进入它山殿后,渐渐散去。

吃糅。小孩提着灯笼拿着罐子穿街过巷四处吃糅。这夜热闹非凡,男女老少可挨家挨户品尝。特别是新媳妇,烧“新媳妇糅”更讲究原料鲜美、烧糅技巧,吃的人越多,说明新媳妇越巧。这个活动一直持续到深夜十一点。

上灯。人们到庙里上灯,比如王家到樟仙庙上灯,带一支香回家插在猪圈里,希望保佑六畜。正月十四上了的灯,要到二月二才落。

夜深弹址界。一人手持樟树枝叶和易燃的草把点着火,在一股清香中,沿着家里旮旯走,另一人拿一把扫帚跟在后面一边弹一边扫:“十四夜弹址界,弹弹樟树梗;谷米啪啪响,弹弹樟树叶;银子叠加叠,金银宝贝弹进来,乌烟瘴气弹出去。”一直弹到天井外才止。

三月三

每逢这天,村民到屋外、野外烧“天下饭”,据说吃了的人能变聪明。

清明节

东岙村清明“做前不做后”,就是一般在清明节前祭祖,不会拖到清明节后。

清明节祭祀祖先,先到祖宗坟前挂白幡,设野祭焚纸钱。为怀念祖宗,傍晚在家把祭品放在米箄(竹匾)上,在阊门里“祭阊门”,为祖宗招魂

五月初五端午节

端午节的习俗如下:

菖蒲剑于门上以驱邪。

把雄黄酒涂抹在小孩头顶、耳朵,余下的喷洒在墙角驱蛇。还用雄黄酒沉淀在门上画刀、枪。

小孩佩戴香袋,新媳妇织好香袋赠送亲友。

在这天采草药,如菖蒲、龙王草、艾草等。

立 夏

做麦饼或麦饺,称为疰夏筒,并煮茶叶蛋,吃了能健壮腿脚。

夏 至

家家户户吃汤包

六月六

六月六的习俗如下:

用麦粉做馒头、麦糕花,有甜的、咸的,全家欢宴,合庆丰收。

蚕豆、南瓜子、花生等。俗语说是“六月六,打大毒”。

晒冬衣、晒书籍以防蛀。

三 伏

每伏第一天,老婆婆进庵庙念佛,并组织志愿者吃斋,祈愿夏天健康。(www.xing528.com)

七月七七夕节

妇女到河边、井旁用乌桕花、木槿花等洗头,乞巧。据说这天洗了头,来年不仅更聪明美丽,而且未婚的女子还能很快找到如意郎君。

在晴空夜晚乘凉,看天河、讲故事。

七月十五放水灯

每逢农历此日,在海边摆上祭品,先请道士念佛、招魂,把历年来所有在海里丧生的人的魂招来,为他们超度,让他们早返人间。结束时,将稻秆或麦秆折好,早晨在上面放上小木板,点蜡烛,放之海上,随回落的潮水漂向外海。

地藏王生日

七月三十(小月则是二十九)是地藏王菩萨生日,孩子们把一支支香插满天井、屋前屋后、水缸脚、灶头脚。

相传专管人间万物的地藏王,见人们刀耕火种,生活艰难,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便对牛魔王讲:“你力气这么大,在这里吃吃睡睡没意思,下凡帮人耕田去吧。”牛魔王摇头讲:“耕田我倒勿怕,怕就怕老了没力气不会耕了要给人一刀杀了当下饭菜。”地藏王讲:“不会,我敢担保。”牛魔王推三阻四,横竖不答应。地藏王急红了脸讲:“耕田原是你的本职,咋能怕死不去。人若是真的杀了你,算我没长眼睛,你就来挖掉我的眼珠。”说着,双手一推,牛魔王不防,从天上跌下来,一头栽倒在地,上爿牙齿都磕掉了,只好老老实实替人耕田。

过了十多年,老牛耕不动田了,果然被人杀掉。牛魔王满肚皮怨恨,赶到天上找地藏王算账,一把挖出地藏王的眼珠,顺手抛出南天门

地藏王的眼珠滴溜溜落到江南水田里,变成田螺(从前农民不吃田螺,出典也在这里)。玉皇大帝见地藏王瞎了眼,不能管账,对牛魔王大发雷霆,把牛魔王痛责一顿,仍罚他下凡做牛耕田,永远不准再回天庭。

地藏王仍旧很关心人间疾苦,看不见就用耳朵贴在地上听人们说啥话,做啥事。观世音见他可怜,发了慈悲,每年七月三十送地藏王甘露一瓶用来洗眼,让他开眼一天。人们为了报答地藏王,每到这天夜里,家家户户都要插地香。

平时地藏王闭目不开,此夕人间插地藏香才开眼。天将暗,各家先在门前插上三炷香,燃烛一对,以净茶供祀,祈求布施法水,供毕用此水洗眼,谓可眼目清亮,夏天不会患红眼病。同时,各家儿童沿石板缝或在泥地上插地藏香。此夜禁忌为不可在地上倒水,不可随地小便,不可跨地藏香行走。次日清晨,儿童竞拔香梗,拔多者被认为本事大。

八月初三尝新

八月初三传说是灶司爷生日,要吃新芋羹,吃洋糕,掏芋请灶司爷。庙庄王很馋,因此被封为灶司爷。八月初三请灶司爷,一种说法是人们为孝敬灶司爷,掏来芋头给他尝尝新。另一种说法是人们故意拿芋头给灶司爷吃,顺便塞了他的耳朵孔,让他变聋子,无法向天庭说家里的坏话。

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节,人们赏月吃月饼

九月九重阳节

村民在此日用糯米做成麻糍或洋糕。

冬 至

冬至吃冬至丸。甜的叫细豆酥丸(在一个个乒乓球大小的糯米丸外裹一层豆粉),咸的被称为炒糯米丸。村里习俗是几岁就要吃几个。

十二月二十三请灶司爷

传说灶司爷是负责管理各家灶火的神,农历十二月二十三这天,灶司爷要到天宫去向掌管民间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年的事情。各家各户为了让灶司爷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说自己家里的好话,就要摆出好吃的东西来请灶司爷。这其实也代表了老百姓一个美好的愿望,祈求家宅安宁,生活和美。

十二月二十四

掸尘,大扫除,捣年糕

十二月三十(除夕

除夕的习俗如下:

“还福”“谢年”。意为除太岁,辞去旧的一年。

吃团圆饭,祖孙几代同坐一桌,喜气洋洋。

长辈分压岁钱给孩子。

“守岁”。一边煮粽子一边守到深夜才睡,意为趋吉祈福。

上 灯

即点天灯,自十二月三十(除夕)夜开始。点天灯有一个人点的,也有几个人联合起来点的。点天灯的人都要吃素,点灯前先要做一堂“魔敬”(一种佛事),再竖上天灯5 盏,灯盏6—7米高,竹顶装有一只滑轮,能转动自如,用长绳串在滑轮上,有两根长毛竹,把灯笼吊在绳上,再将绳两头连起来,傍晚时,点上天灯烛,拉绳,慢慢将天灯升至顶端。灯笼中的天灯烛要亮一个晚上,所以蜡烛要特别长。

第二天早晨天亮了把灯笼放下,藏好,待晚上再点,这样持续点到农历二月二为止,这天为落灯日。天灯要连续点三年(每年从十二月三十晚点到二月二)。点满三年,还要放大太平焰口(一种佛事)一堂,表示这次天灯点满,请求神明保佑弟子阖家平安、身体健康、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财源滚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