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门子工业网络通信技术详解:以太网分类与发展

西门子工业网络通信技术详解:以太网分类与发展

时间:2023-10-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后Intel、SynOptics、3Com、BayNetworks等公司也相继推出了自己的快速以太网装置。与此同时,IEEE802工程组对100Mbit/s以太网的各种标准,如100BASE-TX、100BASE-T4、MII、中继器、全双工等标准进行了研究。1995年3月IEEE宣布了IEEE802.3u100BASE-T快速以太网标准,就这样开始了快速以太网的时代。

西门子工业网络通信技术详解:以太网分类与发展

1.标准以太网

起初以太网只有10Mbit/s的吞吐量,使用的是CSMA/CD的访问控制方法,这种早期的10Mbit/s以太网称之为标准以太网。以太网主要有两种传输介质,那就是双绞线和同轴电缆。所有的以太网都遵循IEEE802.3标准,下面列出是IEEE802.3的一些以太网络标准,在这些标准中前面的数字表示传输速度,单位是“Mbit/s”,最后的一个数字表示单段网线长度(基准单位是100m),Base表示“基带”的意思,Broad代表“带宽”。

•10Base-5使用粗同轴电缆,最大网段长度为500m,基带传输方法;

•10Base-2使用细同轴电缆,最大网段长度为185m,基带传输方法;

•10Base-T使用双绞线电缆,最大网段长度为100m;

•1Base-5使用双绞线电缆,最大网段长度为500m,传输速度为1Mbit/s;

•10Broad-36使用同轴电缆(RG-59/UCATV),最大网段长度为3600m,是一种宽带传输方式;

•10Base-F使用光纤传输介质,传输速率为10Mbit/s;

2.快速以太网

随着网络的发展,传统标准的以太网技术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网络数据流量速度的需求。在1993年10月以前,对于要求10Mbit/s以上数据流量的LAN应用,只有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可供选择,但它是一种价格非常昂贵的、基于100Mbit/s光缆的LAN。1993年10月,GrandJunction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快速以太网集线器Fastch10/100和网络接口卡FastNIC100,快速以太网技术正式得以应用。随后Intel、SynOptics、3Com、BayNetworks等公司也相继推出了自己的快速以太网装置。与此同时,IEEE802工程组对100Mbit/s以太网的各种标准,如100BASE-TX、100BASE-T4、MII、中继器全双工等标准进行了研究。1995年3月IEEE宣布了IEEE802.3u100BASE-T快速以太网标准(FastEther-net),就这样开始了快速以太网的时代。

快速以太网与原来在100Mbit/s带宽下工作的FDDI相比它具有许多的优点,最主要体现在快速以太网技术可以有效地保障用户在布线基础实施上的投资,它支持3、4、5类双绞线以及光纤的连接,能有效地利用现有的设施。快速以太网的不足,即以太网技术的不足,就是快速以太网仍是基于CSMA/CD技术,当网络负载较重时,会造成效率的降低,当然这可以使用交换技术来弥补。100Mbit/s快速以太网标准又分为:100BASE-TX、100BASE-FX、100BASE-T4三个子类。

1)100BASE-TX:是一种使用5类数据级无屏蔽双绞线或屏蔽双绞线的快速以太网技术。它使用两对双绞线,一对用于发送,另一对用于接收数据。在传输中使用4B/5B编码方式,信号频率为125MHz。符合EIA586的5类布线标准和IBM的SPT1类布线标准。使用同10BASE-T相同的RJ-45连接器。它的最大网段长度为100m,它支持全双工的数据传输。

2)100BASE-FX:是一种使用光缆的快速以太网技术,可使用单模和多模光纤(62.5和125μm)多模光纤连接的最大距离为550m。单模光纤连接的最大距离为3000m。在传输中使用4B/5B的编码方式,信号频率为125MHz。它使用MIC/FDDI连接器、ST连接器或SC连接器。它的最大网段长度为150m、412m、2000m或更长至10km,这与所使用的光纤类型和工作模式有关,它支持全双工的数据传输。100BASE-FX特别适合于有电气干扰的环境、较大距离连接、或高保密环境等情况。

3)100BASE-T4:是一种可使用3、4、5类无屏蔽双绞线或屏蔽双绞线的快速以太网技术。100BASE-T4使用4对双绞线,其中的三对用于在33MHz的频率上传输数据,每一对均工作于半双工模式。第四对用于CSMA/CD冲突检测。在传输中使用8B/6T编码方式,信号频率为25MHz,符合EIA586结构化布线标准。它使用与10BASE-T相同的RJ-45连接器,最大网段长度为100m。

3.千兆以太网

千兆以太网技术作为最新的高速以太网技术,给用户带来了提高核心网络的有效解决方案,这种解决方案的最大优点是继承了传统以太技术价格便宜的优点。千兆技术仍然是以太技术,它采用了与10M以太网相同的帧格式、帧结构、网络协议、全/半双工工作方式、流控模式以及布线系统。由于该技术不改变传统以太网的桌面应用、操作系统,因此可与10M或100M的以太网很好地配合工作。升级到千兆以太网不必改变网络应用程序、网管部件和网络操作系统,能够最大程度地投资保护。为了能够侦测到64Bytes资料框的碰撞,GigabitEthernet所支持的距离更短。GigabitEthernet支持的网络类型,如下所示:

传输介质距离:

1000BASE-CXCopperSTP:25m

1000BASE-TCopperCat5UTP:100m

1000BASE-SXMulti-modeFiber:500m

1000BASE-LXSingle-modeFiber:3000m

千兆以太网技术有两个标准:IEEE802.3z和IEEE802.3ab。IEEE802.3z制定了光纤和短程铜线连接方案的标准。IEEE802.3ab制定了五类双绞线上较长距离连接方案的标准。

(1)IEEE802.3z

IEEE802.3z工作组负责制定光纤(单模或多模)和同轴电缆的全双工链路标准。IEEE802.3z定义了基于光纤和短距离铜缆的1000BASE-X,采用8B/10B编码技术,信道传输速度为1.25Gbit/s,去耦后实现1000Mbit/s传输速度。IEEE802.3z具有下列千兆以太网标准:

1)1000BASE-SX只支持多模光纤,可以采用直径为62.5μm或50μm的多模光纤,工作波长为770~860nm,传输距离为220~550m。

2)1000BASE-LX多模光纤:可以采用直径为62.5μm或50μm的多模光纤,工作波长范围为1270~1355nm,传输距离为550m。单模光纤:可以支持直径为9μm或10μm的单模光纤,工作波长范围为1270~1355nm,传输距离为5km左右。

3)1000BASE-CX采用150欧屏蔽双绞线(STP),传输距离为25m。

(2)IEEE802.3ab

IEEE802.3ab工作组负责制定基于UTP的半双工链路的千兆以太网标准,产生IEEE802.3ab标准及协议。IEEE802.3ab定义基于5类UTP的1000BASE-T标准,其目的是在5类UTP上以1000Mbit/s速率传输100m。IEEE802.3ab标准的意义主要有两点:

1)保护用户在5类UTP布线系统上的投资。

2)1000BASE-T是100BASE-T自然扩展,与10BASE-T、100BASE-T完全兼容。不过,在5类UTP上达到1000Mbit/s的传输速率需要解决5类UTP的串扰和衰减问题,因此使IEEE802.3ab工作组的开发任务要比IEEE802.3z复杂些。(www.xing528.com)

4.万兆以太网

万兆以太网规范包含在IEEE802.3标准的补充标准IEEE802.3ae中,它扩展了IEEE802.3协议和MAC规范使其支持10Gbit/s的传输速率。除此之外,通过WAN界面子层(WAN Interface Sublayer,WIS),10千兆位以太网也能被调整为较低的传输速率,如9.584640Gbit/s(OC-192),这就允许10千兆位以太网设备与同步光纤网络(SONET)STS-192c传输格式相兼容。

1)10GBASE-SR和10GBASE-SW主要支持短波(850nm)多模光纤(MMF),光纤距离为2~300m。

10GBASE-SR主要支持“暗光纤”(darkfiber),暗光纤是指没有光传播并且不与任何设备连接的光纤。

10GBASE-SW主要用于连接SONET设备,它应用于远程数据通信

2)10GBASE-LR和10GBASE-LW主要支持长波(1310nm)单模光纤(SMF),光纤距离为2m~10km(约32808英尺)。

10GBASE-LW主要用来连接SONET设备。

10GBASE-LR则用来支持“暗光纤”(darkfiber)。

3)10GBASE-ER和10GBASE-EW主要支持超长波(1550nm)单模光纤(SMF),光纤距离为2m~40km(约131233英尺)。

10GBASE-EW主要用来连接SONET设备。

10GBASE-ER则用来支持“暗光纤”(darkfiber)。

4)10GBASE-LX4采用波分复用技术,在单对光缆上以四倍光波长发送信号。系统运行在1310nm的多模或单模暗光纤方式下。该系统的设计目标是针对于2~300m的多模光纤模式或2m~10km的单模光纤模式。

以太技术的发展,最主要的就是体现在传输速度的不断进步,百兆、千兆到现在最新的万兆以太网就是最好的体现,为此,IEEE委员会也在不断完善其IEEE 802局域网标准系列,具体如下:

1)IEEE 802.1a:局域网体系结构。

2)IEEE 802.1b:寻址,网络互联与网络管理。

3)IEEE 802......:逻辑链路控制。

4)IEEE 802.3:CSMA\CD媒体访问控制方法与物理规范。

5)IEEE 802.3i:10Mbit/s基带双绞线访问控制方法与物理规范。

6)IEEE 802.3u:100Mbit/s基带访问控制方法与物理规范。

7)IEEE 802.ab:100Mbit/s基带双绞线访问控制方法与物理规范。

8)IEEE 802.3z:1000Mbit/s光纤访问控制方法和物理规范。

9)IEEE 802.4:Token-Bus访问控制方法与物理规范。

10)IEEE 802.5:Token-Ring访问控制方法。

11)IEEE 802.6:城域网访问控制方法和物理规范。

12)IEEE 802.7:宽带局域网访问控制方法和物理规范。

13)IEEE 802.8:FDDI访问控制方法和物理规范。

14)IEEE 802.9:综合数据语音网络。

15)IEEE 802.10:网络安全与保密。

16)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访问控制方法和物理规范。

17)IEEE 802.12:100VG-AnyLAN访问控制方法和物理规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