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特点音乐文化与钢琴演奏研究

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特点音乐文化与钢琴演奏研究

时间:2023-10-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对传统曲式的灵活运用中国有很多优秀的改编曲在曲式结构的写作上给了我们诸多好的示范和启示。另外,近年来有很多作曲家逐渐开始尝试用赋格曲、创意曲、谐谑曲等各种西方的特有曲式来创作具有中国自身特色的钢琴作品。无论怎样的曲式结构,中国的还是西方的,传统的还是现代的,只要能够在创作实践中合理利用,都可以进行大胆的尝试,以丰富我们的钢琴音乐创作。

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特点音乐文化与钢琴演奏研究

东、西方在对组织结构的观念上存在着差别。西方注重的是理性逻辑的思维,注重作品结构的严谨性和有序的排列。而中国的传统思想强调的是感性形象的散性思维,这成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曲体结构形成不拘泥于一种形式的多段散体结构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中国传统的音乐主要是以音乐旋律的线条发展为基础,音乐的结构大多根据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内容的需要而决定,而不是从整体的布局入手,从而形成了中西方在曲式结构上的差异。

(一)对传统曲式的灵活运用

中国有很多优秀的改编曲在曲式结构的写作上给了我们诸多好的示范和启示。如储望华的《二泉映月》原为一首二胡曲,原曲在一个曲调的基础上进行各种变奏,各段落间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一定的差别。乐曲的长短也是不固定的,具有即兴演奏的特征,演奏者可以根据在演奏中的种种临时感受而做各种不同的变奏。改编后的作品,去掉了原曲在演奏上的即兴性,将结构整合为引子、主题、三次变奏和尾声。在后两次的变奏中,两次高潮的创作,使情绪达到了顶点,感情流露更加自然,使全曲一气呵成。

黎英海改编的《夕阳箫鼓》的结构安排也很精练,各主题间的连接很紧密,去掉原曲冗长、拖沓的感觉,由引子、主题与7个变奏,加上最后的尾声构成,布局合理、设计巧妙,保留了原曲的精华部分,对原曲的结构进行的简化,既完美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音乐美学思想,又满足了现代人的审美要求。

《百鸟朝凤》原是带前奏与尾声的AB循环体结构的器乐曲,在传统多段体曲式结构的基础上改编成钢琴曲后分为5段,主题在各段间贯穿发展,中间插入自由节奏的段落,来模仿各类鸟的叫声。乐曲由慢至快,各段的过渡和衔接很紧密,既精简了原器乐曲的结构,又保留了原作品对主题反复循环强调的需要。

梅花三弄》中的“三弄”是指对主题的3次变奏,包括高声弄、低声弄和游弄,是在同一曲调上的不同变奏。改编钢琴作品之后,其沿用了原曲的多段体结构,主题做多次的变奏发展,速度上的安排是由慢到快的,由序奏、主题、主题的变奏还有结尾段构成。通过不同的变化来描写梅花高贵的气质、超凡脱俗的性格。各段的变奏都是对梅花不同姿态的描述,高潮部分显示出豪迈的精神,映射人的宽广的胸怀;结尾段又回到慢速,以此来比喻严冬过后温暖的春光;之后,音乐恢复安静,意境的描写令人回味无穷,使音乐的发展更具有哲理性。(www.xing528.com)

(二)对中西方曲式的融合运用

汪立三改编的《兰花花》在结构上体现了中西结合的特点,也是多段体的结构,但是在这个结构中很多的插入段又具有很多西方曲式的特征,最后又出现了再现的旋律。通过速度、旋律、和声的变化来分段,给人一种全新的感受和更多的审美体验。

在现代的创作中,曲式结构的创作更是灵活多样的。很多作曲家根据不同的需要,来安排自己作品的结构。例如,彭志敏《风景系列》是运用“数控作曲法”的方法创作完成的,赵晓生的《太极》是应用《易经阴阳的排列结构写成的。除此,还有不少的作曲家是应用西洋传统的曲式结构来进行创作的。如早期贺绿汀的《牧童短笛》是用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写成的;瞿维的《花鼓》是用复三部的曲式写成的,结构严谨,安排合理、恰当。

另外,近年来有很多作曲家逐渐开始尝试用赋格曲、创意曲、谐谑曲等各种西方的特有曲式来创作具有中国自身特色的钢琴作品。无论怎样的曲式结构,中国的还是西方的,传统的还是现代的,只要能够在创作实践中合理利用,都可以进行大胆的尝试,以丰富我们的钢琴音乐创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