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园林植物保护及养护措施

园林植物保护及养护措施

时间:2023-10-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加以分级,建立古树名木档案,对各级古树名木,均应统一编号、设永久性标牌,记录其生长、养护管理的情况,以便于定期检查,有利于加强管理和总结经验。(二)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古树名木是国家珍贵的活文物,是无价之宝,它们很多是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生长的结果,一旦死亡则无法再现,因此我们应该根据不同情况,对古树名木进行精心的、有针对性的养护管理。

园林植物保护及养护措施

(一)古树名木的调查、登记、存档

对古树名木进行系统调查,是保护古树名木的第一步,是摸清家底的必需措施,各地应组织专人开展详细的调查,彻底掌握我国的古树名木资源。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树种、树龄、树高、冠幅、胸径、生长势、病虫害、生长地环境条件、养护措施及有关资料(如碑、文、诗、画、图片、传说等)等。

在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加以分级,建立古树名木档案,对各级古树名木,均应统一编号、设永久性标牌,记录其生长、养护管理的情况,以便于定期检查,有利于加强管理和总结经验。对于年代久远,树姿奇特兼有观赏价值和文史及其他研究价值的古树名木要列入专门档案,尤其需要加以特殊保护,必要时拨出专款派专人养护,并随时记录备案。

(二)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

古树名木是国家珍贵的活文物,是无价之宝,它们很多是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生长的结果,一旦死亡则无法再现,因此我们应该根据不同情况,对古树名木进行精心的、有针对性的养护管理。

1.就地保护,保持原有生态环境

古树名木在原生长地生存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已经适应了当地的环境条件,我们不能对其随意搬迁,以防在搬迁移栽过程中造成死亡;也不应在古树名木周围挖土,架设电线,倾倒废土、垃圾及污水等,以免改变和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如果需要在其周围进行其他建设时,应首先考虑是否会对古树名木的生长造成影响,如果对植物的生长有较大损害,则应该采取退让或进行妥善保护,否则一旦植物死亡,就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2.改善土壤的通透性

由于古树名木大多生长了多年,许多还生长在人来人往的城市公园或旅游景点中,它们树干基部周围的土壤多异常板结,部分根甚至裸露,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因此应加强管理措施,在生长季节进行多次中耕松土,冬季进行深翻,施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的结构及透气性,使根系和好气性微生物能够正常地生长和活动,对裸露的根需要用土壤重新覆盖。为防止人为破坏和保持土壤的疏松透气性,可在古树名木周围设立栅栏隔离游人,避免践踏,同时在树木周围一定范围内,不得铺装水泥路面。另外也可以在树木周围堆土、筑台,不仅可起到保护作用,还有防涝效果。一般砌台比堆土效果好,可在台边留孔排水(彩图18-3)。

3.加强肥水管理

古树名木长期生长在一个地方,土壤里养分有限,应根据树木的营养需要,结合中耕松土措施及时进行施肥,并掌握“薄肥勤施”的原则。肥料的种类以长效肥为主,夏季生长期可以增施速效肥。施肥后要加强淋水以提高肥效。当土壤质地恶化,不利树木生长时,可进行换土。在地势低洼或地下水位过高处,要注意排水;当土壤干旱时,应及时补水。

4.加强病虫害防治

随着树龄的增加,古树的生长势逐渐衰弱,容易遭受病虫害的侵袭,如苹桧锈病、天牛白蚁红蜘蛛蚜虫等病害虫常危害古树名木,需要及时组织防治。

5.适当整形、修剪

对于一般古树可将弱枝进行缩剪或锯去枯死枝,改变根冠之比,集中供应养分,有利出新枝。对特别珍贵的古树,应少整枝、少短截、以轻剪、疏剪为主,基本保持原有树形为原则。

6.及时补洞、治伤

当衰老的古树受到人为的损伤和病菌的侵袭后,木质部常腐烂蛀空,造成大小不等的树洞,对树木生长影响极大。除有特殊观赏价值的树洞外,为了防止蔓延,提高观赏价值,恢复生长势,一般需要及时补洞治伤。具体方法是先刮去腐烂的木质,用硫酸铜或硫磺粉消毒,然后在空洞内壁涂水柏油防腐剂。为恢复和提高观赏价值,表面用1∶2的水泥黄沙加色粉面,按树木皮色皮纹装饰。较大树洞则要用钢筋水泥或填砌砖块填补树洞并加固,再涂以油灰和粉饰。

7.防止自然灾害(www.xing528.com)

古树年代久远,树体一般较高大,树冠生长不均衡,树体倾斜,枝条下垂,主干、主枝常有中空或死亡,因此易遭受雷击、风折、风倒等自然灾害。所以遇此情况需要采取安装避雷针、立支架支撑和截去枯枝等措施。古树如遭雷击,应尽快将伤口刮平,涂上保护剂,并堵好树洞。

8.树体喷水

在许多大中城市里,由于污染严重,空气中浮层太多,致使大多树体截留的灰尘很厚,严重影响了观赏效果和光合作用,而古树的生长势本来就较弱,这就更加剧了古树的衰弱。因此对树体喷水,一方面清洗了树体,同时也可以满足树体对水分的需要。

(三)古树的复壮措施

根据北京市园林科研所对北京市公园古松柏的复壮研究成果,科研工作者和园林工作者经过长期研究、实践,探索出下面这些行之有效的复壮措施:

1.埋条法

分放射沟埋条和长沟埋条。放射沟埋条方法是以古树为圆心,在树冠投影外侧挖放射状沟4~12条,每条沟长120cm左右,宽为40~70cm,深80cm。沟内先垫放10cm厚的松土,再把剪好的苹果、海棠、紫穗槐等树枝绑成捆,平铺一层,每捆直径20cm左右,上撒少量松土,同时施入粉碎的麻酱渣和尿素,每沟施麻酱渣1kg,尿素50g,为了补充磷肥可放少量脱脂骨粉,覆土10cm后放第二层树枝捆,最后覆土踏平。

如果株距大,也可以采用长沟埋条。沟宽70~80cm,深80cm,长200cm左右,然后分层埋树条施肥、覆盖踏平。应注意埋条的地方不能低洼,否则易积水。

2.地面铺梯形砖和草皮

树木周围下层土壤的改良仍采用埋条法,然后在地面上铺置上大下小的特制梯形砖,砖与砖之间不勾缝,留有通气道,下面用石灰砂浆衬砌,砂浆用石灰、沙子、锯末配制比例为1∶1∶0.5。或是在被埋树条的上面种上花草,并围栏禁止游人践踏,或铺上带孔的或有空花条纹的水泥砖或铺铁筛盖等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彩图18-4)。

3.作渗井

依埋条法挖深120~140cm、直径110~120cm的渗井,井底壁掏3~4个小洞,内填树枝、腐叶土、微量元素等。井壁用砖砌成坛子形,不用水泥砌实,周围埋树条、施肥,井口盖盖。其作用主要是透气存水,将新根引过来,改善根的生长条件。

4.埋透气管

在树冠半径4/5以外挖放射状沟,一般宽80cm,深80cm,长度视条件而定。挖沟时保留直径1cm以上的根,1cm以下可以断根,在沟中适当位置垂直安放透气管,每株树2~4根管径10cm,管壁有孔,管外缠棕,外填酱渣、马掌、腐叶土、微量元素和树枝的混合物。

5.换土

古树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生长在一个地方,土壤里养分有限,常呈现缺肥症状。再加上人为踩踏,导致通气不良,排水也不好,对根系生长极为不利。因此造成古树地上部分日益衰弱的状态。换土对于抢救已经濒临生存危机的古树名木作用特别明显。北京市故宫园林科从1962年起开始用换土的办法抢救古树,多次成功地使老树复壮。具体方法是:换土时根据当地土质恶劣程度决定挖土深度和面积,深度一般在0.5m以上,面积一般大于树冠投影面积(随时将暴露出来的根用浸湿的草袋子盖上),以原来的旧土与沙土、腐叶土、大粪、锯末、少量化肥混合均匀之后填埋其上。必要时可挖深达4m的排水沟,下层填以大卵石,中层填以碎石和粗砂,上面以细砂和园土填平,使排水顺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