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生需求描述解析-新教学

学生需求描述解析-新教学

时间:2023-10-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4-11学生端课中详细需求描述签到:本系统采用智能的人脸识别功能进行签到。当学生走入教室,AI智能摄像头会扫描学生的面部特征,并从学生信息库中查找对应的特征进行人脸识别。如果教师设置了上课期间学生可以举手,AI教师就会高级别地响应学生的举手动作。当举手动作活动结束后,AI教师则继续进行当前的课堂教学活动。

学生需求描述解析-新教学

课前学生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学习预习教案:学生可以在AI交互教学平台教学管理子系统中运行教师发布的预习教案。此时教案有三种播放方式:直接播放、AI教师讲授和自阅读三种。直接播放就是把预习教案当作视频资源对待,系统会按照教案设定的先后顺序播放,在播放的过程中TTS引擎会依据教案的脚本自动进行语音阅读。AI教师讲授采用的是一对一学习模式,除此之外其和课堂教授没有任何区别。AI教师按照教案脚本运行和管理教案,互动模式会自动采用一对一模式,学习者可以和AI教师进行互动,AI教师会自动启动TTS语音和麦克风功能,AI教师可以接收学习者的语音和文字输入,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自阅读模式是把教案作为图文资源,没有任何的交互过程,学习者自行阅读学习。学生端的功能描述如图4-10所示。

图4-10 学生端课前功能描述

预习自测试:预习自测试是教师在编写预习教案时,在教案内默认包含的一个内容,也就是说每一节课都应该有预习自测试环节,学生通过做自测试的习题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一旦效果不满意学生可以重复地对预习教案进行学习,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当然每一次的测试结果学生终端都是上传到AI交互教学平台教学管理子系统中,但是对每一位学生来说系统只保留最新的测试结果。

在线答疑:学生可以通过AI交互教学平台教学管理子系统中的交互功能进行在线提问与解答。学生可以提出问题由教师来解答。学生也可以查看其他学生的问题以及教师提供的解答。

授课过程中学生需要或可以进行以下操作(见图4-11):

资源学习: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到教学资源管理子系统中搜索资源,进行学习。资源学习的方式有自己阅读、TTS阅读、音视频播放等。

个人资源管理:学生可以在教学资源管理子系统中建立自己的资源池,将自己需要的资源分门别类地管理起来,形成个人资源管理器。

资源搜索:在课堂上,特别是进行分组讨论或者自由学习时,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终端到教学资源管理子系统中搜索资源。

资源下载:在课堂上,学生可以下载教学资源管理子系统中的学习资源,并将资源保存到“本地存储”中。

图4-11 学生端课中详细需求描述

签到:本系统采用智能的人脸识别功能进行签到。当学生走入教室,AI智能摄像头会扫描学生的面部特征,并从学生信息库中查找对应的特征进行人脸识别。识别通过则签到成功,当发现不是本课堂中的学生时会提醒学生走错了教室。

举手:在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过程中,学生有任何疑问都可以通过学生学习终端进行举手。AI教室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发现有人举手,就会暂停教学活动,开启自身麦克风输入,与学生进行对话。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课堂的整个控制权在教师授课终端里,学生举手的功能开关由教师设置。一旦教师设置了上课期间不能举手,学生学习终端的举手功能就失效,学生无法点击举手按钮。如果教师设置了上课期间学生可以举手,AI教师就会高级别地响应学生的举手动作。当AI教师响应了学生的举手后,结束举手动作有两种方式:一是由教师端直接终止举手动作的活动;二是在学生学习终端上,举手者终止举手动作。当举手动作活动结束后,AI教师则继续进行当前的课堂教学活动。

参与互动活动:在课堂活动进行时,AI教师发起活动,学生端是被动地参与课堂活动的,学生可以参与涂鸦、屏幕共享、单选题、多选题、问答题、分组讨论、随堂测试等多项活动。

涂鸦: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当AI教师发出CMD_DRAW指令时,学生端会收到涂鸦指令所包含的内容。涂鸦指令适合于作图题,如高等数学、大数据分析、项目管理、大学物理等都适合使用该指令。当学生画完图形后,点击提交按钮,学生学习终端则会将该文件上传到AI交互教学管理平台中,以供AI教师进行后续的动作。

屏幕共享:当AI教师指定某位学生需要将学生的屏幕共享时,会发出CMD:Share指令,学生接到该指令后,会将自己的屏幕自动投影到大屏幕并分享给其他学生和教师。

参与测试:当学生接收到CMD:TEST测试指令时,会自动进入测试模块,并打开测试的内容。此时学生可以对试题进行翻页控制,可以在线答题,同时系统会按照试卷的时间要求,自动进行计时。学生提交后,如果是随堂测试,则可以直接获得自己的成绩以及自己的答题情况分析。学生一旦提交则不可再次进行测试。

讲义控制:当AI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对教师的教案讲义进行控制,主要是一屏、二屏和四屏显示模式设置,画笔的粗细和颜色设置,翻页控制,共享屏幕,与大屏同步。学生也可以打开课件中的其他资料,但是当学生回归到讲义文件时,系统会自动将学生显示的界面与AI教师的界面进度同步。

答疑互动:答疑互动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全新展现形式,在AI教师正常讲解讲义文件时,学生可以主动进行提问,提问的方式是在学生学习终端上输入问题,然后将问题发送到教师的教学终端上,在讲台外的教师就可以立即回答学生的问题。AI教师授课时,教师是在线的(未来的教室可能是一个虚构的网络教学环境,再无教室实体存在),教师可以在任何地方实时回答学生的提问。(www.xing528.com)

课堂笔记: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记课堂笔记,学生是通过学习终端中的讲义播放界面进行记录的。学生直接在屏幕上记录自己的心得,也可以用不同粗细的彩笔标注不同的内容,这些动作都会被录下来生成视频。

录屏:上课时,学生是否可以录屏由自己决定,只要开启录屏功能,学习终端就会自动录制屏幕,将录制的文件存储到本地服务的存储介质中。

答题:当教师发起随堂测试或者正式的考试时,学生就可以通过教学管理系统进行答题。在答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试卷进行前后翻页操作。在翻页的过程中要保留答题状态,一旦学生提交或者计时时间到,学生就不能答题。此时学生可以直接查看试卷中客观题的答案。

课后学生有以下操作,如图4-12所示:

资源搜索:在课外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学生学习终端在教学资源管理子系统中搜索资源,并学习资源。

资源下载:参见前文功能描述。

自测试: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每堂课后都有教师布置的自测试试题,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终端来进行自测试,自测试的模式和随堂测试的模式相同。

自测试管理:学生每次自测试的试题和结果都保留在AI交互教学管理系统平台中,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复习和管理。当然学生也可以从个人云空间中删除某一个自测试习题。对于已删除的自测试习题,学生也可以从AI交互教学管理系统平台的后台重新提取,不过此时只有试题,没有学生的答案,需要学生再次进行自测试。

课后作业:每一堂课教师都会留下课后作业,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终端来完成课后作业。课后作业是教师在下课后布置的,此时学习终端有消息提醒的功能,提醒学生已有新的课后作业任务发布。课后作业对于客观题系统会自动给出明确的答案,对于主观题系统也会给出参考答案。

课后作业管理:学生的每一次课后作业都会自动存储到学生个人云服务器上,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终端登录个人云服务系统对课后作业的资料和作业情况进行管理。对于已删除的课后作业,学生也可以从AI交互教学管理系统平台的后台重新提取该课后作业的内容。

图4-12 学生端课后详细需求描述

预习:详见课前部分的预习功能。

预习管理:每一节课的预习情况也都会自动存储到学生个人云服务器上,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终端登录个人云服务系统对预习的资料内容、预习的情况进行管理。对于已删除的预习资料和内容,学生也可以从AI交互教学管理系统平台的后台重新提取。

答疑互动:在课外,学生可以通过答疑互动功能和教师进行沟通。本系统中提供图文字交流、语音交流和视频交流三种基本的交流方式。这些交流方式突破了地域上的限制,无论教师与学生相隔多远只要有互联网环境就可以在线进行交流互动。

试卷管理:学生学习终端中的试卷管理功能是针对每一次正式考试的试卷及教师发布的其他试卷而言的,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终端对这些试卷及成绩进行管理。

试卷复盘:在学生学习终端,学生可以针对某份试卷进行复盘。所谓的“复盘”是指学生可以重新做一次试卷,完成之后和前一次或者前几次的同一份试卷进行对比,从中找到自己知识的薄弱点。考试已经结束,对于学生而言,无论成绩高低,即使教师讲解过的试卷,自己也可以将各科试卷全方位“复盘”,盘点自己的得与失,总结教训,避免再次失误。

数据管理:对于考试的结果数据,学生可以决定是否保留在自己的学习云空间系统中。学生可以针对某门课的历史成绩进行对比分析。

课程反馈:对机器人教师上课所涉及的知识点、课程进度等进行反馈,帮助系统收集学生的需求以便通过大数据整合完善整体教学流程。

导入导出:对于考试的试卷、成绩等信息,学生可以进行导入和导出操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