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爱心与育心教育: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参与主体学习

爱心与育心教育: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参与主体学习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在课堂上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即淡化自己的讲解分析,引学生走进文本、主体参与学习活动。又如在《军神》一课中,引导学生主体参与、自主学习、品词析句,突破了学习重难点,而且学生在品词析句中还融进了自己个性化的生活感受,升华了感情。学生深深地被课文中细腻感人的描写所感动,心灵与文本相互碰撞、相互吸引。

爱心与育心教育: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参与主体学习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这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确定的。”

在进行学案教学以来,我深刻感受到了师生在学案教学中的巨大变化:教学由“对话”式取代了“独白”式,教师繁琐的讲解分析少了,学生主体参与的面广了,参与的积极性高了,课堂气氛活跃了,书声琅琅,争先恐后,踊跃互动。这一巨大的变化应归功于新课改下的学案教学。正因为新课程标准对教学实质的重新定位,对师生关系的重新阐述,使得学案教学如鱼得水。教师在课堂上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即淡化自己的讲解分析,引学生走进文本、主体参与学习活动。

如在《田忌赛马》的学案教学中,我在确定“重点探究案”的探究重点时,先引导学生结合“预习案”的自主学情况提出:“为什么还是原来的马,只改变了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呢?”作为重点探究案中的探究主题,再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因为探究的重点来自于学生自身的需求,不是老师强加的、硬性完成的学习任务。再加上探究的形式是开放的、无拘无束而又有组织的合作学习。因此,没过多长时间,不用我口干舌燥地讲解分析,在合作交流和主动参与中,学生不但明白、化解了这一问题,而且体会到了孙膑的足智多谋。又如在《军神》一课中,引导学生主体参与、自主学习、品词析句,突破了学习重难点,而且学生在品词析句中还融进了自己个性化的生活感受,升华了感情。学生深深地被课文中细腻感人的描写所感动,心灵与文本相互碰撞、相互吸引。因此,在课堂的结尾学生们有感而发,书写了一首首赞歌。(www.xing528.com)

这些教例足以说明,教师只有在课堂中淡化自己的讲解分析,引学生走进文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收获才会丰富有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