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归附顺从到归顺州:广西地名文化中的归顺州

从归附顺从到归顺州:广西地名文化中的归顺州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归顺”一词的解释是“归附顺从”。《靖西县志》记载:“元和初,归淳州更名归顺州。”正是在西原少数民族大起义中,归顺州走上了政治舞台。有关归顺州的最早记载,是起义首领黄少卿被朝廷封为归顺州刺史。清光绪十二年,归顺州升为归顺直隶州,隶属太平思顺道。民国元年,废归顺州,置归顺府。民国二年,改归顺府为靖西县,沿用了1000多年的归顺之名就此消失。

从归附顺从到归顺州:广西地名文化中的归顺州

“归顺”一词的解释是“归附顺从”。用“归顺”来命名一个地方,把统治者胜利的喜悦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那些金戈铁马、刀光剑影的历史,也浓缩于“归顺”这两个字当中。

归顺之名始于唐代。《靖西县志》记载:“元和初,归淳州更名归顺州。”这短短的一句话,却是当地少数民族与封建王朝统治者抗争的历史结果。唐代统治者为了加强统治,把全国划分为十道。广西境属岭南西道,归淳州属邕州都督府。安史之乱后,中央王朝对岭南地区的征敛和地方官吏对人民的压榨日益加重,再加上统治者对少数民族长期实行歧视政策,激起了少数民族的强烈反抗,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是西原少数民族大起义。这场起义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却是唐代岭南地区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人民反封建及反民族压迫的斗争,它前后历时100多年,参加人数达几十万之众,影响深远,震撼并削弱了唐王朝对广西的统治。

正是在西原少数民族大起义中,归顺州走上了政治舞台。有关归顺州的最早记载,是起义首领黄少卿被朝廷封为归顺州刺史。唐贞元十年(794年),因不堪忍受唐王朝的剥削和压迫,黄少卿继承父辈黄乾曜的遗志,领导西原州黄峒(今扶绥、大新、靖西一带)的农民,举行了大规模的起义。起义军势如破竹,攻陷了岭南大部分区域,威震四方。唐元和元年(806年),起义军首领之一的黄承庆在邕州(今南宁)被俘。黄少卿假降,朝廷大喜,为了笼络人心,便封他为归顺州刺史。但不久黄少卿又率部举旗起义,与唐王朝展开新一轮斗争,攻克了宾(今宾阳县)、峦(今横州市峦城镇)2个州。唐元和十一年(816年),黄少卿又率部攻克钦、横2个州,席卷广西南部和广东西南部广大地区。唐长庆三年(823年),黄少卿起义军进攻邕州,直接威胁到唐王朝对广西的统治。这场起义最后被唐王朝派重兵镇压,黄少卿不知所终。起义被镇压后,唐代统治者担心起义军势力死灰复燃,便废了归顺州。归顺州于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复置,明初再废,明弘治九年(1496年)又复置。

靖西旧州风光(www.xing528.com)

归顺州骁勇善战的少数民族人民在明代曾为抵御外敌立下汗马功劳。在百色右江流域一带,瓦氏夫人抗击倭寇的故事广为流传。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56岁的瓦氏夫人率领广西俍兵奔赴江南抗击倭寇,多战告捷。瓦氏夫人在抗倭战场上屡建奇功,明嘉靖皇帝封她为“二品夫人”,并追赠为淑人。瓦氏夫人成为正史记载的唯一的抗倭女英雄,堪称“巾帼英雄第一人”。

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归顺州升为归顺直隶州,隶属太平思顺道。民国元年(1912年),废归顺州,置归顺府。民国二年(1913年),改归顺府为靖西县,沿用了1000多年的归顺之名就此消失。因该地处广西西部边境,毗连越南,故得名“靖西”,取“西部安宁”之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