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西十府一州廉州:广西地名文化

广西十府一州廉州:广西地名文化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时,“州”是历代王朝的一级行政单位,相当于现在的省级行政单位。今天,中国还有“州”的行政单位,即民族自治州,属地级行政区,由省、自治区管辖。这些地名记录了它们过往的历史荣耀,如“十府一州”之一的廉州、古“桂国”国都之象州、历代湘桂枢纽之全州、扼守郁江水道之横州、左江花山岩画文化发源地之思明州等。廉州府,为历史行政区划名,是明清时期广东“十府一州”之一。

广西十府一州廉州:广西地名文化

古时,“州”是历代王朝的一级行政单位,相当于现在的省级行政单位。今天,中国还有“州”的行政单位,即民族自治州,属地级行政区,由省、自治区管辖。而现在大多数地名中所使用的“州”仅是沿用古代行政区划名称,已不再具有原行政区划的意义。这些地名记录了它们过往的历史荣耀,如“十府一州”之一的廉州、古“桂国”国都之象州、历代湘桂枢纽之全州、扼守郁江水道之横州、左江花山岩画文化发源地之思明州等。

廉州府,为历史行政区划名,是明清时期广东“十府一州”之一。民国元年(1912年),廉州府被撤销。今天的廉州为镇名,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人民政府所在地。

历史上的廉州府前身为合浦郡。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武帝平南越,划出南海、象郡交界地方置合浦郡,郡治徐闻(今广东雷州市地域),同时设合浦县(今广西浦北县旧州村)。此后,合浦郡多次改称、改隶,唐贞观八年(634年)改岭南道越州为廉州,治所在今合浦县,此为廉州得名之始。

廉州得名有二说。一说是因为费贻。费贻是四川南安人,是有史记载以来有名有姓的第一位合浦太守。东汉建武十二年(36年)汉光武帝听说费贻既有才能又有气节,于是“遣使复征贤士费贻”,遂封费贻为合浦太守。费贻在任期间实施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政策。他大力推行农耕,奖励农民开垦荒地,推广种植五谷杂粮和瓜果蔬菜。他还亲自教农民制造竹简水车、修筑山塘,蓄水灌溉农田,将当时的水田由一造耕种改造为两造。同时,费贻还引进中原的种植桑、抽丝织布等技术。当地的农民深受其益,对费贻赞不绝口。费贻任期满离职时,老百姓攀车卧辙百里,把他送到今公馆镇境内一座大山下方肯洒泪惜别。后人为了纪念费贻,便将洒泪惜别之处的大山称为廉山,后世又将穿合浦而过的南流江称为廉江,城中的水井称为廉泉井。唐贞观八年(634年),唐太宗因廉山之名将越州(原合浦郡)改为廉州,以树清廉勤政之风气。(www.xing528.com)

另一说是因为孟尝。东汉时期,合浦郡沿海盛产珍珠。合浦产的珍珠又圆又大,色泽鲜明,深受人们喜爱,人们称它为“合浦珠”。当地百姓以采珠为生,用珍珠与邻郡交趾换取粮食。采珠的收益很高,当地官员下令让珠民毫无节制地滥采珍珠,导致珠蚌越来越少。一些贪官污吏还巧立名目,剥削珠民。汉顺帝刘保继位后,派孟尝到合浦当太守。孟尝到任后,发现当地百姓生活困难。于是他下令革除弊端,废除盘剥的非法规定,对采珠业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不准滥捕乱采。不到一年时间,去珠复还,原来靠采珠为生的百姓又有了收入,合浦又成了盛产珍珠的地方。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合浦珠还”的故事。后来,为了纪念太守孟尝勤政爱民、清正廉洁,唐代时该地改名为廉州。

两种说法尽管传主不同,但归根结底还是突出一个主题:倡廉肃贪。今天合浦县还有传世千秋、象征廉政官德的“五廉”(廉山、廉州、廉垌、廉泉、廉江)名胜古迹

合浦南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