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两广地名渊源及发展历史

两广地名渊源及发展历史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时,两广地区同为古代百越民族聚居地。先秦时期两广地区分属南越、西瓯、骆越等部族。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即“岭南三郡”,这是两广地区首次被纳入中央王朝的版图,今两广地区大体分属当年的岭南三郡。西汉前期,两广地区隶属于南越国。两广总督正式成为两广地方的最高军政长官,位在巡抚之上,综理广西、广东两省军民要政,衙署初驻梧州,再迁肇庆,后驻广州。

两广地名渊源及发展历史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由古至今,广东和广西同属岭南地区,有“两粤”“岭南”“岭表”“岭外”“两广”等通称,其中“两粤”“岭南”“两广”等合称至今仍沿用。

古时,两广地区同为古代百越民族聚居地。先秦时期两广地区分属南越、西瓯、骆越等部族。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即“岭南三郡”,这是两广地区首次被纳入中央王朝的版图,今两广地区大体分属当年的岭南三郡。

西汉前期,两广地区隶属于南越国。西汉中期至南朝梁前期,两广地区先后由交趾刺史部、交州和广州统摄。其中,广信(今梧州)和番禺(今广州)相继为交趾刺史部和交州的治所。

唐初,中央王朝在岭南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正式设立羁縻州县,实施羁縻制度。中央王朝根据山川形势分全国为10道,其中岭南道“东南际海,西极群蛮,北据五岭”,下辖广州、桂州、容州、邕州、安南5个都督府(史称“岭南五管”)。今广东、广西的大部分隶属岭南道。由于岭南道所辖地域过广,中央王朝为提高对地方的控制能力,集中力量经略西部边疆民族地区,遂于唐咸通三年(862年),将岭南道划分为东、西道,即今广东部分地域为岭南东道、今广西部分地域为岭南西道。

北宋统一岭南之初,沿用唐代岭南道以及南汉原有的统治区域,设置岭南转运使,亦称广南路,作为统一的监察区(财政区),今广东、广西属之。此后,中央王朝进一步加大对南方边疆地区的经略。北宋至道三年(997年),分全国为15路,将广南路分为广南东路(简称“广东路”)和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是今广东和广西得名之始。今广东为广南东路,以广州为路治;今广西为广南西路(辖及今广西、雷州半岛和海南),其路治桂州在今桂林市。自此以后,岭南地区正式开始东、西分治,奠定了今广东、广西两个省一级行政区的基础。(www.xing528.com)

明初,中央王朝调整了北部五岭山区和广西东南沿海地区的行政管辖关系,从而调整了广西与湖广、广东的关系。一是明洪武二年(1369年),为了统一东南海防,将原属广西的钦廉地区、雷州半岛和海南划归广东。二是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为统一桂北地区的事权,将位于桂北地区、一向为中原至岭南交通要道的湘桂走廊所经之地、原属湖广的全州及灌阳划归广西。此后,广东、广西的统辖范围基本未变。

明清两代,为统辖两广事权,设置两广总督。两广总督正式成为两广地方的最高军政长官,位在巡抚之上,综理广西、广东两省军民要政,衙署初驻梧州,再迁肇庆,后驻广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5月14日,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广东省钦廉专区(包括钦县、灵山、防城、合浦4个县)和北海市,委托广西省代管;广西省平乐专区的怀集县委托广东省代管。次年,钦州专区(包括钦县、灵山、防城、合浦4个县)及北海市,正式划归广西省管辖;原属广西省之怀集县,正式划归广东省管辖。1955年,钦州专区及其所属的钦县、灵山、防城、合浦4个县和北海市划归广东省管辖,并更名为合浦专区。1965年,广东省的合浦、灵山、钦州、东兴等县(自治县)和北海市划归广西,广西又设置钦州专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