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羽毛球运动发展-《大学体育》

我国羽毛球运动发展-《大学体育》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人民群众的健康,体育运动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羽毛球运动也逐渐为群众所喜爱,并作为我国重点开展的体育项目之一。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我国羽毛球项目竟与金牌无缘。直到1995年我国羽毛球才逐渐走出低谷,首次夺得“苏迪曼杯”。1996年,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葛菲、顾俊勇夺女双冠军,实现了我国羽毛球项目在奥运会上零的突破。

我国羽毛球运动发展-《大学体育》

现代羽毛球运动于1910年传入我国,最早在上海,随后在广州、天津、北京、成都等城市的基督教青年会和学校中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人民群众的健康体育运动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羽毛球运动也逐渐为群众所喜爱,并作为我国重点开展的体育项目之一。1953年在天津首次举办了全国比赛,当时只有5个队19名选手参加。

1954年,一批报效祖国的赤子回国,并带回了先进的羽毛球技术,同时组建了国家集训队。我国在东南沿海几个主要大城市也成立了以归国华侨青年为骨干的羽毛球队,在“破除迷信,解放思想,走自己的路”的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羽毛球运动员总结了国内外羽毛球运动的经验教训和技术资料,结合自己的运动实践进行了探索,不断改进训练方法。其中,福建省运动队主要在技术的手法上,广东队主要在步法上进行了改革和突破。同时借鉴我国乒乓球运动的成功经验,并通过对多年训练和比赛实践经验的总结,提出了“以我为主、以快为主、以攻为主”的积极打法。后来,又经过不断的总结和完善,逐步形成了中国羽毛球运动所特有的“快、狠、准、活”的技术风格。我国运动员怀着一颗勇攀世界羽坛技术高峰、为国争光的雄心,吸取了国外先进的运动训练方法,勤学苦练,自觉地贯彻了“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进行大运动量训练”的“三从一大”训练方针,运动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直到1981年5月,国际羽联重新恢复我国在国际羽联的合法席位,实现了我国运动员多年的夙愿——逐鹿世界羽坛,争夺世界桂冠,为国争光。

1981年7月,在第1届世界运动会上,我国运动员陈昌杰、孙志安、姚喜明、刘霞和张爱玲夺取了男女单、双打的4项冠军。1982年,我国第一次参加了全英羽毛球比赛,张爱玲夺得女子单打冠军,徐蓉、吴健秋夺得女子双打冠军,孪劲勇夺男子单打冠军。同年,中国队第一次参加“汤姆斯杯”赛,在第一天1∶3非常不利的情况下,奋力拼搏,最终以5∶4击败羽坛劲旅印度尼西亚队,夺得冠军。1984年,在马来西亚的吉隆坡,我国羽毛球女队又夺得了第10届“尤伯杯”的冠军。(www.xing528.com)

随后,我国涌现出杨阳、赵剑华、熊国宝、李永波、田秉义、林瑛、吴迪茜、李玲蔚、韩爱萍等一批世界羽坛顶尖高手,进一步奠定了我国羽毛球技术水平处于世界羽坛领先地位的基础,他们在一系列世界大赛中为祖国夺得了众多的金牌,创造了中国羽毛球历史上的辉煌时期。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杨阳、赵剑华、李玲蔚等一批优秀运动员的相继退役,我国暂时出现了一段青黄不接的时期,而印度尼西亚经过了多年的励精图治,涌现了一批以阿迪、王莲香为代表的新秀。欧洲也重新崛起,韩国、马来西亚也时有新人涌现,世界羽坛进入了群雄抗衡的时代。

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我国羽毛球项目竟与金牌无缘。直到1995年我国羽毛球才逐渐走出低谷,首次夺得“苏迪曼杯”。1996年,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葛菲、顾俊勇夺女双冠军,实现了我国羽毛球项目在奥运会上零的突破。1997年,我国运动员再次夺得“苏迪曼杯”,同时在世界锦标赛上获得了女单、女双和混双3块金牌,步入再铸辉煌的历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