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灵的教育:书能成为你的最佳导师和朋友

心灵的教育:书能成为你的最佳导师和朋友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只有淡泊于世俗名利,才能远离尘嚣的烦扰;只有保持心灵的宁静,才能沉潜到书中的世界。读书要以书为师,以书为友。“以书为师”是说要把书作为老师,虚心地向这位老师学习,从中获得教益;“以书为友”是说要把书作为朋友,与这位朋友为伴,不离不弃,切磋交流,获得长进。读书贵在有疑,有疑方能甄别;学问贵在有问,有问方能进步。虚心专意,乐于求教;与书为伴,乐于交流;常疑善问,去粗取精。

心灵的教育:书能成为你的最佳导师和朋友

读书其实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读有字书,一是读无字书。无字书乃人生、社会、生活、自然这部大书。这是最为博大精深的书籍,是一部永远也读不完的大书。读书的目的在于解放人。解放人的前提是使人获得心灵的自由。心灵的自由来自人生境界的不断升华,来自精神生命的不断超越。读书应该是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因而也应该是使人不断走向自由与解放的过程。

读书需要淡泊宁静的心态。“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只有淡泊于世俗名利,才能远离尘嚣的烦扰;只有保持心灵的宁静,才能沉潜到书中的世界

读书之道在于自然。自自然然地读书、自自然然地思考、自自然然地感悟、自自然然地联想、自自然然地创造……如此方是读书的理想境界。而要臻于此境,离不开自然的心态和自由的心灵。

读书要做到精读与博览相结合。精读使人深刻透彻,博览使人博学多识。有的书不妨随便翻翻,以获取信息,增广见闻。有的书则要反复研读,涵泳体会,熟读精思,循序渐进,使之深入到自己的内心,融会于自己的血脉,渗透于自己的细胞,成为自己精神生命的一部分。

略读可广见识,精读乃真功夫黄庭坚云:“学者喜博而常不精。” 朱熹云:“泛滥百书,不如精于一。”又云:“读书须看得一书彻了,方再看一书。”“读书宁详勿略,宁拙勿巧。”苏东坡读书,每一书常做数次读之,每次着重于一个方面,如此反复攻读,便使所读之书如八面受敌,读者又怎能不熟透于心?(www.xing528.com)

“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知入知出,方尽读书之妙。”读书之初要入得进去,最终要出得书来。入得进去,方能细赏书中之景致;出得书来,方能总揽全书之风光。入得进去,方能领略其内容;出得书来,方能品评其得失。即如登山,须先入得山去,一步一步,赏景观光。然后登临绝顶,放眼望去,无限风光,尽收眼底。此时,指点江山,品评风景,既有切身感受,又能高瞻远瞩,自当胸襟豁达,眼界开阔,识见高远

读书须有大志、有韧性,日积月累、锲而不舍、专心致志、持之以恒。读书须诚其意,正其心,明其理,悟其道,修其身,“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古代读书人的胸襟抱负,也是历代读书人的崇高使命。

读书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交流。读书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读书将无数个体精神连成一体,共同组成一个强大的精神生命。

读书要以书为师,以书为友。“以书为师”是说要把书作为老师,虚心地向这位老师学习,从中获得教益;“以书为友”是说要把书作为朋友,与这位朋友为伴,不离不弃,切磋交流,获得长进。读书要不尽信书中所言,不迷信作者所写,用怀疑的精神和批判的眼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为我所用,把书读活。读书贵在有疑,有疑方能甄别;学问贵在有问,有问方能进步。虚心专意,乐于求教;与书为伴,乐于交流;常疑善问,去粗取精。“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如此方得读书之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