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援助边缘孩子:爱的感化改变他们

援助边缘孩子:爱的感化改变他们

时间:2023-10-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黄欢“黄老师,为何在我自暴自弃时,在我对你大不敬时,在我离家出走时,你依然坚持帮助我?为何你仍不放弃我?”最终,他们只能成为社会的寄生虫。对于这些站在悬崖边缘的孩子们,他们之所以感到无助与迷茫,也许是因为爱的缺失,也许是家人能够给予他们的爱,没有用对地方。因此,别无选择,我决定以“爱生如己,教生如子,待生如友”的理念,用我的爱,去慢慢影响和改变他们。我以Alex的故事为例,讲述一个爱的感化的过程。

援助边缘孩子:爱的感化改变他们

黄 欢

“黄老师,为何在我自暴自弃时,在我对你大不敬时,在我离家出走时,你依然坚持帮助我?为何你仍不放弃我?”

这已经不是我唯一的一个学生,会这样声泪俱下地和我说出这些话,站在德育战线这么多年,每年都会遇到1~2个这样感觉棘手而又让人怜惜的学生——他们时而感性,时而粗暴;时而想学习,时而放弃学习;时而听话,时而闹事;时而把老师当朋友,时而把老师当仇人。可每次当他们问起我相同的问题时,我都会冷静地看着他们说:“因为你是一个善良的人,因为你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我试图认真地研究埃里克森所提倡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希望能够从中找到他们问题存在的根源,但后来发现,这些根源来自于生长环境、来自于家庭、来自于父母,可我们却无力改变这一切。于是我开始纠结,我应如何面对这些棘手的孩子,若只是将希望寄托于父母的教诲,若置之于不理,若放任自由,这确实能使繁杂的工作变得轻松,但这些善良的孩子只能变得更加的暴躁、更加的自暴自弃、自甘堕落。最终,他们只能成为社会寄生虫。因此,无论是出于功利的目的——为了整个班级的管理和共同进步;还是出于良心上不受谴责——应当对我的每一个孩子负责、对社会负责,我都应当收拾心情,冷静下来,好好想想改变他们的策略和方法。(www.xing528.com)

我记得巴阿特尔曾经说过:“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对于这些站在悬崖边缘的孩子们,他们之所以感到无助与迷茫,也许是因为爱的缺失,也许是家人能够给予他们的爱,没有用对地方。因此,别无选择,我决定以“爱生如己,教生如子,待生如友”的理念,用我的爱,去慢慢影响和改变他们。

我以Alex的故事为例,讲述一个爱的感化的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