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贵州山地民族马术的调查与研究

贵州山地民族马术的调查与研究

时间:2023-10-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民宗局作为一个民族工作部门,在开展活动的场地和政策上把关,比如过端节的时候放假就是和他们有关系,水族这个端节允许放假是由民宗局定的,先由民宗局这边写请示,然后提交人大代表来审议通过。四个单位积极寻求如何协同推动这个端节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的办法。同时可以在村寨里面集中到一个地方养马,也是为了保留我们端节马的一些物种。希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端节也能化挑战为发展的动力,让水族文化熠熠生辉。

贵州山地民族马术的调查与研究

民宗局作为一个民族工作部门,在开展活动的场地和政策上把关,比如过端节的时候放假就是和他们有关系,水族这个端节允许放假是由民宗局定的,先由民宗局这边写请示,然后提交人大代表来审议通过。但是关于这个端节放假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我们过端的批次比较多,所以每年到法定哪一天放假就无法规定,也不好协调这件事情。四个单位积极寻求如何协同推动这个端节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的办法。民宗局这边主要是争取一些政策性的事情,比如关于端节放假的事以及一些民族团结的经费,用来端节活动的建设,民宗局在政策上做了一定的工作。文化旅游局在具体地开展什么活动这边可以做一下引导。同时节日活动在不断的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陋习之类和不利于民族团结的情况,由文管局来管理。我们研究院这边,主要是把这个节日的习俗活动和文化内涵挖掘出来,在开展活动的时候让大家体会到水族文化内涵,了解文化内涵以后,就促进了水族文化的发展,同时也会遵守这个传统活动的开展方式,如一些仪式之类的,可以说能够保留原来的一些东西。记得之前我们去三洞那边搞这个邀端,大家聚在一起搞一些祭祀活动,烧香时怎么念祭语,有一些那样念的,有些是这样念的,喝酒的时候就是各用各的杯子,那么我们之前都是喝转转酒,现在考虑到这个卫生问题,就自己用自己的杯子。以前呢大家觉得有血缘关系的话,你的酒我可以喝,他的酒我也可以喝,是这样传递的。你看之前第一批向外宣传的时候是这样做的,所以现在官方的或者民间的外面的人,他就是离开这个文化区域的外面的人看到那个东西是成为主流了,所以这对其他县的有些人往往是有误导的,有些年轻人就看到了,抖音他也看到了,或者是从一些电视啊,看到一些资料、一些活动,就以为这个是原来的习俗,就纷纷来模仿,现在这种情况还比较严重。所以第一批做田野调查的人一定要慎重,因为作为一手资料,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中,很容易传播和扩散普及。一般做法是由民宗局去实施一些政策,然后由非遗的部门协同推进,让它去呈现出一种规范化,然后由文体局去做一些推广,效益也好,宣传也好,就是这么一个协调的过程。宣传部的话,就是要看它推广的力度,并且他能够协调这几个部门,如果这个工作让我们去做的话,结合一下以前已经推广的东西,这可能现在还有一定的难度,包括去申请这个端节,七七四十九天,并且它并不是第一批到第二批,第二批到第三批,它还可能会有第四批,第五批,那就不只是七七四十九天了,它根据每年的情况而定,每年都不一样,到第一批过了之后,它还要过差不多六十天,要推广的话,我们就要改变现状,还是有点难度,所以这个就涉及一个路径的问题,自下而上的问题,从基层往上还是很难,如果从上面往下,那就很简单了,大概是从2010和2011年的时候三都县就开始做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保存了,这个工作主要是由非遗中心牵头来做,他们开始搞数字化建设之后,制定了一些规划,大致就是政府应该怎么做,宣传部门应该怎么做,对一些相关的保护单位提出了一些小的设施建设,比如端坡由政府或者乡镇提出一些措施,组织大家聚在一起,起到促进各个乡镇和谐的作用,这方面工作的话,主要是政府在做,每年也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活动,文体部门每年都会有一些节日经费下拨给当地的街道,以促进民间经济的活动的开展,例如踩高跷。这些活动相对要低调一些。

赛马必须要用马,马既可做代步工具,又可做劳动工具,过去用马来耕田,也可以驮东西去卖,现在马做代步工具很多,就是喜欢马的人,才养马,养马的人变得越来越少了,所以我们的确还是很担心以后赛马无马的问题。有可能今后的一些协会都会组织大家集体来养马,把它们变成民族体育之类的项目来主持开展活动。从政府部分来讲,目前在民间来说,这个端节跑马作为我们传统习俗活动,一是平常多开展一些活动,慢慢地变成一种习俗来激励大家对马以及对养马的爱好,水族很多人也都愿意喂马。同时可以在村寨里面集中到一个地方养马,也是为了保留我们端节马的一些物种。但是我们水族还有就是男性过世后,这个祭祀的祭品当中要有马,敲马来给老人送终。所以从需要的角度,还是为了发展经济,马在水族地区还是有一定的社会需求。所以有些人还在喂马,他喂马来卖,今后马的价格会增加,价格贵了也会刺激一些人来喂马。所以说你看这个随着一年一年的过去,年纪大的那些人慢慢地过世了以后,我对端节跑马习俗真的表示担忧。但是老人过世后,敲马送终这个习俗是肯定不会改的,不过这个马不是本地的马,是从外面拉来的。这个本地马种我觉得还是很危险的,对本地马种还是有一些担忧的。目前来说现在包括爱喂马的老人,过去本身他喂马有骑马出行的需求,并且他对马也是有一种感情和爱好,现在的年轻人,等年老了之后,由于本身之前也很少喂马,而且对马的感情也没有那么浓厚,他过世后,他的子嗣买马给他送终象征给他送礼、送孝。(www.xing528.com)

现在养马的成本还挺高的,一天可能要二十块钱,现在喂马也好,喂猪也好都是和种田种地是分不开的,现在国家也在鼓励这个对农田的保护,就是鼓励大家种田种地,现在种田地的成本还是很高的,甚至还不如你在市场上买米实惠,所以现在种田种地的人也比较少了,那么种田地的人少了以后,种的杂粮也相应地少了,像小麦玉米之类的,那你喂马喂猪是拿玉米来喂,你种稻谷也好,你种了至少你稻谷收了以后你还有谷糠来喂马,那么现在田地不种了,所以你喂养牲口的成本就高了,自然而然就没有更多人愿意养马了。所以说有没有这样一种方式,以合作社的形式,因为现在就是水族男性长者过世之后敲马的习俗肯定是不会变的,那么这就有市场需求,这个市场需求能不能以一个合作社的形式,农忙的时候自己喂养,等马用完了之后由合作社来收购,这样就不用去外面买马了,就能更进一步来解决这种问题。以后会有的,现在我看到九阡就搞了农作物的种植,另外还有一些养殖是以合作社的形式大家共同来管理的,也有一些合作社在做,养马、牛合作社就把牛、马集中放到一个地方喂养,现在三都合作社的雏形已经出现了,相信不久的将来这个会实现。希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端节也能化挑战为发展的动力,让水族文化熠熠生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